1. 难度:简单 | |
《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到:“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地理大发现”中环球航行一周的船队和路线是( ) A.哥伦布: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欧洲 B.麦哲伦: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欧洲 C.哥伦布: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地中海—欧洲 D.麦哲伦: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都是为了推翻封建王朝统治 B.都曾抗击过外来武装干涉 C.都由资产阶级领导 D.都曾建立过君主立宪制政体
|
3. 难度:简单 | |
下列图中的人物都是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其中一位与其他三位反抗的殖民统治者不同,他(她)是( )
|
4. 难度:简单 | |
废除农奴制改革的法令中,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却狭窄了市场的是( ) A、农奴成为“自由人” B、“赎买”耕地 C、仍归“村社”管理 D、保留沙皇制度
|
5. 难度:中等 | |
“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是一位学者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前发展特点的概括。下列能体现“由空想到科学”的史实是( ) A、英国宪章运动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巴黎公社的建立 D、《国际歌》的流传
|
6. 难度:中等 | |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认为: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经济全球化( ) A、推动了世界贸易日益规范 B、促进了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C、拉大了穷国与富国间的距离 D、有利于国际资源的优化配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
|
7. 难度:简单 | |
下列图片,反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联合斗争的是( )
|
8. 难度:简单 | |
列宁曾经评论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这说明华盛顿会议没有很好地解决哪两个国家的矛盾( ) A.美国和日本 B.英国和德国 C.德国和法国 D.美国和德国
|
9. 难度:简单 | |
有人说欧洲曾是两次世界大战发源地,但从今天形势看,欧洲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几乎是不存在了。其依据是( ) A、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B、联合国作用的加强 C、欧洲联盟的建立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
10. 难度:简单 | |
漫画中的历史:请你为这组历史漫画(下图)归纳一个相同的主题。它是( ) A、英国衰落 B、大国争霸 C、世界大战 D、两极对峙
|
11. 难度:中等 | |
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变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一战后形成了______________体系,暂时缓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2)二战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形成了______________格局。 (3)1991年苏联解体后,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世界朝______________方向发展。
|
12. 难度:困难 | |
法律文献是人类的一朵奇葩,绚丽绽放,光彩夺目。 (1)拿破仑给后世留下的最重要的一样东西是__________。 (2)规定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法律文献是__________。 (3)20世纪30年代使美国经济恢复过来的法律文献是是______________。 (4)1942年反法西斯国家共同签署______________标志着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联合起来。
|
13. 难度:简单 | |
聚焦亚非,再现历史。 (1)世界史上非洲遭受殖民灾难的开始是_____________。 (2)世界史上非洲殖民体系崩溃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 (3)中东矛盾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 难度:简单 | |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战争胜利70周年,反对战争,珍惜和平。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索姆河战役被称为绞肉机反映了一战的残酷。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创作了《格尔尼卡》控诉了德国法西斯的暴行。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凡尔登战役不仅是苏德战争而且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1999年伊拉克战争中国大使馆被炸,它是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的挑战。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 难度:中等 | |
改革是一幕幕散发着时代气息的话剧,是一场场破旧立新的嬗变,也是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画卷,但改革不当也可能激化矛盾甚至导致国家解体。阅读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材料二:“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材料三:在20世纪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 材料四:20世纪80年代,苏联出现了“面包荒”“肥皂荒”“香烟荒”和“药品荒”,人们抢购成风,通货膨胀严重,群众极为不满。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并没有力挽狂澜,苏联的镰刀锤子红旗悄然自克里姆林宫的上空降下。 (1)材料一反映的重大历史改革的导火线是什么事件?推动改革的力量主体是什么? (2)为了改正材料二中的错误,列宁实施了什么改革政策?这一政策如何帮助苏俄修正了经济错误? (3)据材料三,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模式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计划经济”模式对苏联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 (4)依据材料四指出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苏联的镰刀锤子红旗悄然自克里姆林宫的上空降下”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5)历史上的改革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体现了历史进程的曲折性与反复性。综上所述,你认为今后我国的改革要注意哪些问题?
|
16. 难度:简单 | |
九(2)班开展“原子能(核能)的昨天与今天”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读图说史】 (1)下图人物在20世纪初创立了哪一理论,为原子能(核能)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问题探究】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至此,“二战”结束。 (2)李佳认为,日本无条件投降、“二战”结束的根本原因是美国向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你同意李佳的看法吗?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学以致用】 观点:原子能(核能)的开发和利用是一把“双刃剑”。 (3)原子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能源,前两次科技革命人类发现的能源有哪些? (4)列举所学知识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验证“原子能(核能)的开发和利用是一把‘双刃剑’”这一观点。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科学技术的利用有何认识?
|
17. 难度:简单 | |
我校九(5)班组织“追忆美国总统,探究大国崛起”的专题黑板报,请你参与其中,结合所学知识帮助完成! 【总统伟业】小明在网上搜集到两幅美国历史上著名总统的图片,为了让同学们认识他们,并了解他们的功绩,请你根据所学知识配上简短的介绍。
【史实探究】小李同学找到几则关于美国历史的材料,不甚理解,请你参与分析。 材料一 美利坚民族并不是北美大陆的首批开辟者,但经过100余年的开拓却构成了美洲领土最大的国家;虽然美利坚合众国不是第一个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但到了19世纪末工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一。 (3)“美利坚民族并不是北美大陆的首批开辟者”,哪位开辟者发现北美大陆? “美利坚合众国不是第一个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但美国历史上有过两次资产阶级革命。请问两次资产阶级革命对美国有何共同的积极作用?美国“19世纪末工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直击现实】 (4)美国总统奥巴马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19世纪60年代美国北方连连失败,林肯做了怎样的改变?20世纪30年代,美国懂得改变的一例史实是什么?该史实有何特点? (5)通过上述对美国历史的探究,你认为奥巴马总统应该吸取美国历史上哪些有益的经验促进其更大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