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时节》有一组唯美的镜头:禾苗在春雨中茁壮成长,夏日里稻花四溢,秋收时饱满的稻穗“笑”弯了腰。此情此景,最早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一早期人类的劳作中( ) A、半坡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元谋人
|
2. 难度:简单 | |
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战略构想,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古代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有( ) A、南非 B、河西走廊 C、洛阳 D、辽东
|
3. 难度:简单 | |
《全球通》中写道:“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近两千年之久;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这一制度”是指( ) A、监察制度 B、三省六部制 C、行省制度 D、科举制
|
4. 难度:简单 | |
武则天不惜动用酷吏打击贪官污吏;朱元璋实行“重典治吏”,官吏枉法受赃80贯处以绞刑;雍正帝时,赃官的罪行一经核实,就把他的家底抄个干净,连他们的亲戚子弟的家也不放过,并下令:“丝毫不得碍于情面,务必严加查处。把贪官追得水穷山尽,叫他子孙做个穷人,方符朕意”。古代帝王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 A、为了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B、为了肃清官员的贪污腐败 C、为了强化皇权,平抑穷富 D、为了健全和完善法律体系
|
5. 难度:简单 | |
“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请问该书是( ) A、《天工开物》 B、《农政全书》 C、《齐民要术》 D、《本草纲目》
|
6. 难度:简单 | |
“光盘行动”,就是提倡人们在吃饭就餐时不剩饭菜,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在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提倡节俭、批判贵族奢侈浪费的是( ) A、孟子 B、墨子 C、庄子 D、韩非子
|
7. 难度:简单 | |
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 ①林则徐、魏源——新文化运动 ②李鸿章、曾国藩——洋务运动 ③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 ④孙中山——辛亥革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8. 难度:简单 | |
在中国近代,国共曾有过兄弟般的合作。下列对应的历史事件中能体现这种合作的有( ) A、中共一大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遵义会议
|
9. 难度:简单 | |||||||||||||
下表反映了我国在“一五”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由此可见当时我国( )
A、优先发展工业 B、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C、优先发展农业 D、优先发展文化
|
10. 难度:简单 | |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召开过多次重要会议,请你选出下列搭配正确的一组( ) A、中共一大——1921年在北京召开 B、遵义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中共七大——选出了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 D、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
11. 难度:简单 |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列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B、在所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 C、实施的前提是国家的统一领导 D、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
|
12. 难度:简单 | |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的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 A、中苏建立外交关系 B、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C、中国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 D、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
13. 难度:简单 | |
在屈辱的近代,我国因为落后错失第一、二工业革命的机遇,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搭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快车。下列能证明此观点的是( )
|
14. 难度:简单 | |
世界古代史上,大和统治者通过派遣使臣和留学生,积极学习中国隋唐封建制度,并通过大化改新,在日本建立了( ) A、中央集权的国家机构 B、民主政治 C、奴隶制共和国 D、资本主义制度
|
15. 难度:简单 | |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写道:“此前处于相对隔绝状态的各个地区也在这一时期走出闭塞,开始建立直接的联系,人类迈出了从分散发展到整体进步最为关键的一步。”材料中的“最为关键的一步”是指( )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工业革命 D、十月革命
|
16. 难度:简单 | |
林·哼特在《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一书的开篇提到:“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人权文献……”其中《独立宣言》与《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相比,其显著特点是( ) A、以法律形式限制君主的权力 B、宣布独立,脱离殖民统治 C、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建立三权分立联邦制国家
|
17. 难度:简单 | |
下图所示是吴波同学整理的笔记要点。由此判断他学习的是俄国1861年改革的( )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影响
|
18. 难度:中等 | |
某同学搜集到四个人物图片,欲将他们的活动归纳到一个专题中,这个专题应是( ) A、资产阶级革命 B、国际工人运动 C、近代文学艺术 D、思想解放运动
|
19. 难度:简单 | |
列宁认为,既然不能直接进入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中间环节,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基于这一认识,苏俄开始实行为此采取的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五年计划 D、农业集体化
|
20. 难度:简单 | |
美国总统奥巴马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的“改变”表现为( ) A、建立法西斯专政 B、实行“冷战”政策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D、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
21. 难度:简单 | |
下列战役中,既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的是( ) A、中途岛海战 B、太平洋战争 C、诺曼底登陆 D、斯大林格勒战役
|
22. 难度:简单 | ||||
根据下列资料的信息可以推断出它记录的是( )
A、凡尔赛体系 B、欧洲联盟成立 C、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D、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
23. 难度:简单 | |
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有( ) ①美国的扶持、援助 ②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 ③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④加强联合、建立经济共同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24. 难度:简单 | |
定居北京的加拿大女孩达林,早晨起床后,打开韩国制造的电视机收看早间新闻,一边吃着美国产的面包,一边喝着巴西产的咖啡。然后开车一辆德国生产的汽车,去中加合资企业上班。这一现象反映了世界发展的哪一趋势( ) A、思想自由化 B、政治民主化 C、经济全球化 D、文化多元化
|
25. 难度:简单 | |
科技的进步,不断为人类经济发展开拓广阔的前景,同时也不断催生新职业。以下按职业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汽车司机——铁路工人——计算机教师 B、火车司机——网络工程师——石油工人 C、火车司机——汽车司机——网络工程师 D、石油工人——宇航员——轮船修理工
|
26. 难度:中等 | |
科技改变生活,科技改变社会,科技改变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材料二 以爱迪生为代表的美国众多发明家们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并成为创造财富的源泉。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在19世纪末美国迅速赶上并超过在过去两个世纪里一直走在前面的欧洲强国。 材料三 材料四 卷土重来的PM2.5,不止是北京的烦恼。从华北到江浙再到四川盆地,普遍是一片大雾弥漫。污染是自由流动的,谁也不能独善其身。对浩荡的车流、高耸的烟囱、飞扬的烟尘,我们再也不能熟视无睹,以为不在自己家门口就没事。PM2.5的危害,已经像无孔不入的雾气一样,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1)材料一中的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了什么时代?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对“东方”的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末美国迅速崛起的主要因素?其中爱迪生的一项发明“给世界带来了光明”,请问是什么发明? (3)材料三中的图片,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哪些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这次的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4)材料四揭露了什么问题?你认为解决环境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 (5)科技领先时代,根据上述信息,谈谈科学技术与国家综合实力之间的关系。
|
27. 难度:中等 | |
创新是一个民族能够发展的原动力。不管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为促进经济发展都做出过有益的探索。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12月,安微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生死状:“我们分田到户,……每户保证完成上缴的公粮,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 材料二 议会在整个事件(光荣革命)的演变过程中,都发挥了主导作用。接下来在确立新国王的时期,议会经过讨论,折中了两派意见,最终决定威廉夫妇共同为英国国王。 材料三:我们的政策具体是这样实行的:就是在中华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四 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唯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1)小岗村农民冒着风险创造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对英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邓小平所述的政策。并指出邓小平提出这一“政策“的目的。 (4)材料四中“新制度之创建,唯秦为最有功焉”是指战国时期的哪场变法?依据材料概括指出该变法的主要作用。 (5)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创新能力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