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去实地探访古代“丝绸之路”,他们不应该去的省份是 A.四川 B.陕西 C.甘肃 D.新疆
|
2.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李白称赞他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此处称赞他的功绩是 A.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完成统一 B.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C.推行郡县制,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D.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
3. 难度:简单 | |
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这些简称源于西周实行的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
4. 难度:简单 | |
一位小朋友想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你可以建议他(她)去阅读小说 A、《红楼梦》 B、《水浒传》 C、《西游记》 D、《三国演义》
|
5. 难度:简单 | |
发生在17世纪末,被英国学者赫德森评为“在中国与欧洲国家的首次战争中,获胜的是中国人”的战役是 A、山海关之战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雅克萨之战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
6. 难度:简单 | |
中国有句俗语;“宰相肚里能撑船。”是说人的心胸要宽广。那么你知道我国古代废除实现了一千六百多年的宰相制度是在什么时候?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
7. 难度:简单 | |
在一次文物展览时,邓小平指着一幅名画(见下图)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请问这幅名画是指 A、《天王送子图》 B、《清明上河图》 C、《洛神赋图》 D、《步辇图》
|
8. 难度:简单 | |
如果你生活在北宋,下列哪些现象是你无法看到的? A、在城市的瓦舍内,看滑稽戏杂技等节目 B、在江南人们吃到当地产的占城稻 C、在汴京买卖东西使用的是“交子” D、农民插秧使用一种新型工具叫“秧马”
|
9. 难度:简单 | |
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提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其中的“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哪一组人物 A、李 渊 赵 构 铁木真 B、李世民 赵匡胤 铁木真 C、唐玄宗 赵 构 忽必烈 D、李世民 赵匡胤 忽必烈
|
10. 难度:简单 | |
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上海一个资本家这样说:“对于我,失 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你认为对该资本家的改造方式是 A.参加生产合作社 B.没收资本 C.实行公私合营 D.成立股份公司
|
11. 难度:简单 | |
1976年《天安门诗抄》:“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要垮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这首诗反应的政治要求是 A.黄浦江上建新桥 B.炮打资产阶级司令部 C.粉碎林彪集团 D.粉碎“四人帮”
|
12. 难度:简单 | |
十年文化大革命, 是中国人民蒙受了深重灾难和付出了惨重代价的年代,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 九一三事件 B. 四五运动 C. 二月抗争 D. 粉碎四人帮
|
13. 难度:简单 | |
张艺谋的电影中具有历史震撼力的是《活着》。电影中有一个场景:小孩找出他父亲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发生在 A.“文化大革命”期间 B.“大跃进”时期 C.土地改革时期 D.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期间
|
14. 难度:简单 | |
藏族歌手才旦卓玛演唱的那首藏族民歌《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藏族人民的心声,那西藏“驱散乌云见太阳”是指 A.西藏和平解放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C.新中国的成立 D.抗日战争胜利
|
15. 难度:简单 | |
1889年,第四届世界博览会在法国首都巴黎举行。为迎接这次经济盛会,巴黎修建了300米高的埃菲尔铁塔作为新的标志性建筑。下列关于这次盛会与埃菲尔铁塔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铁塔上可能采用电灯照明技术 ②展品中有内燃机做动力的机械设备 ③看到巴黎上空有飞机在飞行 ④采用手机进行联系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
16. 难度:简单 | |
电影《西部牛仔》再现了远道而来的欧洲殖民者在屠杀印第安人的同时,强占他们的家园,掠夺他们的财产等有关场景,这一残酷的历史现象对欧洲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 A.导致工人发动武装起义 B.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C.导致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D.给人民带来沉重灾难
|
17. 难度:简单 | |
1789年7月14日,这一天在法国国王看来十分平常,甚至有些平淡。但是,就是国王认为平淡的这一天,却成为一个改写法国历史的最重要的日子, 因 为 这 一 天发生了( ) A.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B.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C.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 D.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
|
18. 难度:简单 | |
马克思认为“只有经过残酷的斗争和通过共和国政府形式才能从君主专制过渡到君主立宪”。下列各项最符合马克思这一论断的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美国南北战争 D.日本明治维新
|
19. 难度:简单 | |
《穹顶之下》是由原央视记者柴静自费拍摄的聚焦空气污染的深度调查视频,也是她辞职后首度公开亮相之作,你认为该纪录片反应的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是( ) A.恐怖主义 B.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人口危机 D.环境污染
|
20. 难度:简单 | |
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俄罗斯、中国等政治力量积极有效地阻止了美国的霸权行为。本世纪以来,中国主持朝核六方会谈、参与打击索马里海盗……世界政治格局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新时代的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 ) A. 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 B. 经济全球化 C. 两极对峙的政治格局 D. 多极化发展
|
21. 难度:简单 | |||||||||||
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唱道“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这里的陕北具体指
A.遵义 B.吴起镇 C.会宁 D.瑞金
|
22. 难度:简单 | |
下列对中国近代史上一些重要事件所作的历史结论或评价,不正确的是 A.公车上书一一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B.新文化运动一一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C.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D.中共七大——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23. 难度:简单 | |
战争的最高境界是制止战争,是和平。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 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傅作义作出贡献的是和平解放( ) A.徐州 B.沈阳 C.北平 D.南京
|
24. 难度:简单 | |
整理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以下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A.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B.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 C.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
25. 难度:简单 | |
2014,又一个令中日两国都很敏感的甲午年。如今中日纷争不断,“钓鱼岛危机”不断升级,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某校举办了“忆甲午之殇,思中日关系”的主题讲座,请你参与! 【国家之殇】 材料一:第一期夺取台湾,第二期夺取朝鲜,第三期夺取满蒙,第四期征服全中国,第五期征服全世界。……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皆已实现。唯第三期征服满蒙,以征服中国全土……尚未实现。 ——《田中奏折》(1927年) 【发愤图强】 材料二:拿破仑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日本在甲午战争和二次大战中的表现,以及在战后的重新崛起,对中国的发展都产生了近距离的强烈刺激作用,这无疑将使中国这只雄狮永远不敢再睡过去,因为有日本这个“闹钟”在身边,中国人将永远不敢懈怠。 ——郭梓林《日本,雄狮身边的闹钟》 【以史为鉴】 材料三: 如下图 材料四:至于有人将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我想强调的是,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来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来作榜样。 ——2014-03-08外交部长王毅答记者问 (1)材料一中日本“征服台湾”是怎样实现的?为达到第四期的目的又发动了什么战争? (2)结合史实分析日本有“夺取台湾”乃至“征服全世界”的野心的原因是什么? (3)近代中国人民为了救亡图存,曾学习“闹钟”的政体而发动的改革是什么? “雄狮”的重新崛起有哪些经验值得“闹钟”学习?
|
26.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90年前的今天,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第一枪,”“星火燎原”“力挽狂澜”……这几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 (1)材料一中的“90年前”指的是哪一年?材料二中的“日出东方”寓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第一枪”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在中国革命史上的意义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星火燎原”指什么?它对中国革命的重大意义是什么?材料二中的“力挽狂澜”是指遵义会议的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4)你从上述内容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
27. 难度:简单 |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里的情形却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是无法恰当进行描述的。不分青红皂白的抢劫被认可,所有的房间都是被洗劫一空。清国的艺术品有的被带走,有的体积太大无法搬走就把它砸掉…… ——《纽约日报》1860年10月9日 材料二:联军占领北京以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便继以私人抢劫。 ——1900年瓦德西给德皇的信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各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在材料一这一历史事件中,有一个国家趁火打劫,给中华民族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这个国家名称及损失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3)材料二的结果如何?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什么影响? (4)通过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