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图遗迹,最能说明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具有这样的特征( ) A.已经能够群居 B.已会使用天然火 C.已会钻木取火 D.使用打制石器
|
2. 难度:简单 | |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有( ) ①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②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③江南统治者不重视经济发展 ④南方社会较为稳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3. 难度:简单 | |
下列不属于汉武帝实现大一统措施的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颁布推恩令 C.大力反击匈奴 D.统一度量衡
|
4.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简表,其中尚书省的主要职能是( ) A.起草政令 B.执行政务 C.负责审核 D.考核官吏
|
5. 难度:简单 | |
清政府下令颁置的“金奔巴瓶”,清政府这一措施突出反映了( ) A.中央政府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B.西藏地区经济获得进一步发展 C.中央政府加强了对新疆的管辖 D.汉藏民族家文化交流更加密切
|
6. 难度:简单 | |
在古代雅典,人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境:公民在公民大会入口处领取一块陶片,写下名字后,把陶片交给工作人员。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雅典( ) A.积极武力扩张 B.实行贵族统治 C.崇尚无为而治 D.实行民主制度
|
7. 难度:简单 | |
“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反映的内容与下列哪一条约相对应( ) A.《辛丑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
8. 难度:简单 | |
“吾以为近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一曰,须言之有物……”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该作者观点( ) A.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B.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C.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D.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
9.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农业发展趋势示图。其中,导致乙到丙段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B.开展“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10. 难度:简单 | |
拿破仑和华盛顿是同处一个时代的政治家。他们在历史贡献方面的相同之处是( ) A.赢得了民族独立 B.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进程 C.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D.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
11. 难度:简单 | |
20世纪5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总理安登納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材料反映的是( ) A.西欧国家摆脱美国控制的意识增强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稳定了西欧各国的政局 C.欧共体的建立提高了各成员国的国际地位 D.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
12. 难度:简单 | |
下列说法与中共七大内容不相符的是( ) A.是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大会 B.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C.规定毛泽东思想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 D.选举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
13. 难度:简单 | |
下列图片反映的是我国河姆渡居民的遗址是( )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
14. 难度:简单 | |
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下面对“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理解正确的是( ) A.制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实施经济建设五年计划 D.经济危机
|
15. 难度:简单 | |
某条约指出“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这一条款对中国的主要影响( ) A.取消了列强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 B.中国实现了关税自主 C.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尊重 D.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
|
16. 难度:简单 | |
面对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美国大规模兴建公共工程的主要目的在于( ) A.促进农业发展以摆脱经济危机 B.促进就业以缓和社会矛盾 C.兴修水利以防水土流失 D.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
17. 难度:简单 | |
20世纪30—40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是( ) A.法西斯势力的侵略 B.美苏争霸 C.西方大国推行纵容侵略政策 D.宗教纷争
|
18. 难度:简单 | |
改革和革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两种重要手段,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对于改革与革命含义的不同,许多人就不甚了解。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从1861——1881年的20年里,俄国纺织品的生产增加了两倍,大规模机械生产全面取代了手工工场生产,……20世纪初俄国的石油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1860年俄国铁路的总长度只有1500公里,到1892年铁路长度发展到3万公里以上。……在1860——1900年间,俄国工业总产值增长了六倍。 ——英国 伯里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10卷 材料三: (1)①材料一中左面示意图认为内战前美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是什么问题迅速激化了该矛盾,最终导致了美国内战的爆发?②材料一中右面的文字是乔弗里·瓦德著的《内战》一书的目录,你认为其中《第二章1862年,永获自由》叙述的主要内容应该是什么?③《导言 决定我们命运的十字路口》实际上是对内战性质的形象表述,如果让你换一种比较通俗的说法,应该怎么说? (2)请根据材料二,归纳19世纪中后期俄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大国崛起》解说词认为:这得益于“这次改革为俄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就像列夫·托尔斯泰在长篇小说《复活》的开篇所写的那样:‘一切都翻了个个儿,一切却又刚刚开始。’”这里的“这次改革”指的是什么? “一切都翻了个个儿,一切却又刚刚开始。”如何解释? (3)①仔细观察材料三,你认为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与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相比,更侧重于什么?②请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用一句话归纳19世纪中期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 (4)综上所述,请你对历史上改革与革命含义的主要区别谈谈自己的看法?
|
19. 难度:简单 | |
2015年9月3日不仅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纪念日。重温这段历史,给我们很多警示。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8年,一个叫张伯伦的老人得意地挥舞着一纸协定,向他的人民宣布“我带来了我们时代的和平”。但事实上……协定加快了世界大战的步伐。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大国崛起》系列丛书《德国》 材料二:“各国(指26国)保证以全部的军事和经济资源,团结一致,彻底打败法西斯轴心国及其追随者……” ——《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三: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 ——罗斯福 (1)材料一所述“协定”是在哪次会议上签订的?该协定体现了英国等大国推行什么政策?带来什么严重后果? (2)材料二文中“法西斯轴心国”指的是哪些国家?签署宣言的国家是如何团结一致共同抗击法西斯国家的?试举两例说明。 (3)结合材料三,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提示: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回答) (4)从上述材料中你能感悟出“二战”取得胜利决定性因素是什么?人类要获得持久的和平应该采取哪些积极措施。
|
20. 难度:简单 | |
下列史料反映了周恩来一生的相关史实。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只要和平有望,仍不放弃和平的谈判。即使被逼得进行全面自卫抗战,也仍然是为争取独立、和平、民主、统一。 ——《周恩来在上海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材料二:1936年10月2日,蒋介石对张扬进行训话,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不“安内”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中华民族抗日全史》 材料三:当时与会国中只有7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中国,成为一些被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教唆和怂恿的与会代表的攻击,成为制造分歧和矛盾的中心,宣扬中国威胁论、攻击共产主义、反对社会主义国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周恩来发表的“求同存异”方针和光明磊落的姿态,赢得了与会代表的赞赏和支持,使会议沿着预定主题发展,促进了会议胜利开展,从而推动会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达成了体现亚非国家向往和平和自由的“万隆十项原则”,即被后人所说的“万隆精神”。 ——《科学导刊》2010年04期 (1)上面两则材料一、二反映了周恩来参加了哪两次谈判?两则材料都反映了两次谈判的什么方面?材料二结果怎么样? (2)材料二中两张图片反映了与周恩来相关的哪两件大事?这是周恩来在哪一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3)根据材料三概括什么是“万隆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中国,……成为制造分歧和矛盾的中心,宣扬中国威胁论、攻击共产主义、反对社会主义国家。”在这样的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国家针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什么政策? (4)综上所述,给我们学习历史提供了哪些学习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