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对比分析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秦朝和隋朝这两个封建王朝之间的相似之处有 ① 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大统一 ② 都修筑了保存至今的大型工程 ③ 存在时间都很短暂,历二世而亡 ④ 都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2. 难度:简单 | |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时提出以下意见,其中不正确的是 A.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B.统治者注意减轻农民负担 C.思想上实行高压政策 D.善于用人并十分注重节俭
|
3.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俑,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 (西域人) 组成的乐舞队。一人表演胡舞,其余乐工在演奏胡[乐乐器。从该文物可以获取的唐朝信息有 ① 艺术的繁荣状况 ② 农业的发展状况 ③ 手工业发展状况 ④ 开放的社会局面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4. 难度:简单 | |
文学作品都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李白的诗特点是风格豪迈、浪漫,语言明快生动。下列说法中符合李白的是 A.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他的名句 C.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D.他被后人尊称为“诗仙”
|
5. 难度:简单 | |
下面是我国四座著名的石拱桥图片。观察下列图片,指出其中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是
|
6. 难度:简单 | |
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资料卡片,由于他的疏忽漏写了标题。据卡片内容推测,他漏写的标题应是 A.澶渊之盟 B.宋夏议和 C.靖康之变 D.宋金议和
|
7. 难度:简单 | |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美食角度展示了颇具魅力的民族饮食文化。早在宋代,中华饮食文化已空前繁荣。下列饮食习惯中不可能是宋代人饮食习惯的一项是 A.欧美的饮食方式备受欢迎 B.北方吃羊肉为主,南方吃鱼较多 C.南北饮茶之风盛行 D.北方以粟麦 (面食) 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
8. 难度:简单 | |
“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天堂》这首歌曲深情表达了蒙古族歌手腾格尔对家乡的赞美。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 A. 成吉思汗 B. 忽必烈 C. 努尔哈赤 D. 阿保机
|
9. 难度:简单 | |
中国历代疆域的沿革是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见证。下列四幅示意图按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图一、图三、图二、图四 B.图四、图二、图一、图三 C.图一、图三、图四、图二 D.图四、图一、图二、图三
|
10. 难度:简单 | |
元朝的统一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下列是元朝时期民族融合的表现:①汉族外迁边疆②边疆各族迁人入中愿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③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族同汉族融合 ④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其中所提到的形成一个新的民族是指 A.汉族 B.满族 C.六诏 D.回族
|
11. 难度:简单 | |
童谣见证历史。明朝时,儿歌“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所赞颂的是 A.岳飞抗金 B.文天祥抗元 C.戚继光抗倭 D.郑成功收复台湾
|
12. 难度:简单 | |
乾隆时,内阁学士胡忠藻的诗里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乾隆看了竞说:“加‘浊’字于国号‘清’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忠藻和族人被杀,罪及师友。历史上把清廷的这一做法称为 A.焚书坑儒 B.独尊儒术 C.八股取士 D.文字狱
|
13.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尼布楚条约》叙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B.条约的签订双方是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 C.条约规定黑龙江流域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D.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
14. 难度:简单 | |
比较和归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选项中属于清政府处理“民族关系”史实的是 ①唐蕃“合同为一家”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③雅克萨之战 ④土尔扈特回归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
15. 难度:简单 | |
“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此材料反映明朝中后期 A.开始出现工业经济 B.资本主义工业繁荣 C.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纺织业普遍使用机器
|
16. 难度:简单 | |
武则天不惜动用酷吏打击贪官污吏;朱元璋实行“重典治吏”,官吏枉法受赃80贯处以绞刑;雍正帝时,赃官的罪行一经核实,就把他的家底抄个干净,连他们的亲戚子弟的家也不放过,并下令“丝毫不得碍于情面,务必严加查处。把贪官追得水尽山穷,叫他子孙做个穷人,方符朕意”。古代帝王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为了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B.为了肃清官员的贪污腐败 C.为了强化皇权,平抑穷富 D.为了健全和完善法律体系
|
17. 难度:简单 | |
紫禁城是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 (1406年—1420年),后经多次重修与改建。仍保持原有布局。观察下图,紫禁城应位于图中的 A.外城 B.大城 C.皇城 D.宫城
|
18. 难度:简单 | |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明长城蜿蜒6000余千米,它的东西起止点是 A.东起嘉峪关,西至鸭绿江 B.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D.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
19. 难度:简单 | |
明朝中后期的一些科技巨著附有大量插图,与文字珠联璧合,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性资料。下图反映了明朝工农业生产技术面貌,最有可能出自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史记》 D.《资治通鉴》
|
20.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明清时期四大古典小说的一幅插图。据此判断这部小说是 A.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B.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C.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D.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
21. 难度:困难 | |
判断正误,并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 (1)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 (如下图),用于灌溉。 (2)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以后北宋陆续消灭割据政权,结束了分裂局面,实现了南北大统一。 (4)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这是我国省级行政的开端。 (5)“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这是对清王朝尊重各族宗教信仰做法的肯定,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民族矛盾,有利于国家安定。 (6)清朝卓越医药学家李时珍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
22. 难度:简单 | |
填空题。 (1)隋唐时期对外交往比较活跃,著名的有贞观年间的 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取经;唐玄宗时期的高僧 应邀六次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2)中国戏剧历史悠久,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 ;明清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并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一个新的剧种 。 (3)某学校初一年级以“新疆、西藏、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为主题,进行一场历史知识竞赛。请在表格A、B处写出清政府为管辖西藏和台湾而设置的机构名称。
|
23. 难度:中等 | |
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宋朝) 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清初实施严厉的海禁,以隔离东南沿海的抗清武装,并将山东以南的沿海居民内迁,至台湾统一,始设四海关通商贸易。1757年,清延传谕外国商人,以广州为唯一的海上通商口岸,而且加以种种限制。——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 (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大运河的中心。它的开通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唐朝相比宋朝在商业贸易方面有何进步之处? (3)据材料三回答,“清初实施严厉的海禁”的原因是什么? 清初实行的这一政策带来了怎样严重的后果?
|
24. 难度:简单 | |
友好交往、和平共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它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远方。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郑和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一伟大的和平使者》 请回答: (1)写出材料一中,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物品和文化。由此可知,丝绸之路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作用。
|
25. 难度:困难 | |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祖)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二 (清人赵翼说)“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 (值) 缮写。” ——《檐曝杂记》 材料三 “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能有荣辱人、能生死者”。 ——清·乾隆(1735—1795在位)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帝方自操权柄”是什么意思? (2)材料二中“军需房”指清朝的哪个政治机构? 它的设置说明了什么问题? (3)依据材料三分析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特征。 (4)古代中国的各朝代均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作为一种管理制度,你认为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