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履行了自己入党申请书中这一誓言的人物是( ) A. 聂耳 B、冼星海 C、邱少云 D、王进喜
|
2. 难度:简单 | |
在进行主题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中国最可爱的人”的研究性学习时,可以作为历史运用的是①当时的文献资料②历史博物馆内存放的有关实物资料③电影《上甘岭》④当时实况纪录片和照片(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3. 难度:简单 | |
新中国成立后有农民在给毛泽东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保证农民“这个梦想实现”的法律文献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4. 难度:简单 | |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完成后,你作为一名记者去农村采访,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 农民生产积极性很高 B. 原来一无所有的农民也住上房屋 C. 地主成为一无所有的阶级 D. 农民各自有自己的私有土地
|
5. 难度:简单 | |
宣传语反映时代特色。“学习苏联先进生产经验,为我们祖国的工业化而奋斗!”这句标语最早出现在( )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
6. 难度:简单 | |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下来对联反映我国“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A.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B. 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蓝图 C. 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 D. 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
7. 难度:简单 | |
以下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三大改造 D.“大跃进”运动
|
8. 难度:简单 | |
1955年9—10月,毛泽东主编了《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他为此书写了2篇序言和104篇按语。毛泽东此举的目的是( ) A.推进土地改革运动 B.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 C.纠正“大跃进”运动的错误 D.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
|
9. 难度:简单 | |
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
10. 难度:简单 | |
1952年,著名油画家董希文创作了巨型油画《开国大典》。该作品曾有两次改动,其中一次改动是去掉刘少奇的画像。这次改动可能发生在( ) A.大跃进期间 B.一五计划期间 C.文化大革命期间 D.社会主义建设期间
|
11. 难度:简单 | |
“文革”结束后,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所有制崇拜”的樊篱。使中国人民冲破“个人崇拜”樊篱的历史事件是( )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 D.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
12. 难度:简单 | |
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通过“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 A.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战胜利 B.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抗战胜利;新中国诞生 D.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成立
|
13. 难度:简单 | |
1980年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深入安徽农村体验生活,满怀激情地谱写经典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他选择赴上述农村体验生活的最主要理由是( ) A.当地山川峻美,风景秀丽宜人 B.少数民族众多,民俗文化丰富 C.属于革命老区,富有红色传统 D.率先包产到户,农民生活改善
|
14. 难度:简单 | |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指( ) A. 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B. 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5. 难度:简单 | |
“经济特区成功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外资企业不单为中国政府提供大量税收,还为中国引入先进生产管理技术…… ”材料论述了经济特区( ) A. 建立的原因 B. 建立的目的 C. 发展的过程 D. 发挥的作用
|
16. 难度:简单 | |
一位外国政治家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正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 A.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B. 照搬斯大林模式的道路 C.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D. 人民公社化道路
|
17. 难度:简单 | |
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
18. 难度:简单 | |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
|
19. 难度:简单 |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的《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
20. 难度:简单 | |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与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
21. 难度:简单 | |
1952年底,除部分_______ 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______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
|
22. 难度:简单 | |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曾经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如两弹元勋 ,县委书记 等。
|
23. 难度:简单 | |
中共________的召开,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中共_______的召开,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24. 难度:简单 | |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历史纵横》 材料二: 毛泽东早在1958年11月的第一次郑州会议上指出:“在没有实现农村的全民所有制以前,农民总还是农民,他们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总还有一定的两面性(即革命和保守)。”在1959年2~3月的第二次郑州会议上,他几次重申了这一论断,并认为,在现阶段,在工农关系中仍然扮演着“老大哥”角色的是工人,而不是农民。——《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我刚到安徽那一年(1977年),全省28万多个生产队,只有10%的生产队能维持温饱;67%的队人均年收入低60元,40元以下的约占25%。我这个第一书记心里怎么能不犯愁啊? ——万里《农村改革是怎么搞起来的》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材料中“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这条“路”是指什么? (2)据材料二,1958年,毛泽东为提高公有化程度,改变农民的地位,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农业发展造成了什么危害? (3)据材料三,概括说明1977年安徽农村存在什么严重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安徽省率先在农村采取了什么措施? (4)从上述土地政策的变化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
25. 难度:简单 | |
《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材料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材料四:“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 ——1979年1月1日社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全国人民“积极奋斗”取得了哪些成果?(举一例)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当时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分析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是因何产生的?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答两点)
|
26.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1992年广东与全国经济增长对比示意图
材料二: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材料三: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途中,多次发表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发展才是硬道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78-1992年广东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1分)这些特点是什么政策带来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将四个经济特区设立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1分)该事件有何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