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届江苏省泰州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秦、隋两朝在许多方面有相似的地方,主要表现为(   )

①都结束分裂完成统一         ②都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③都采用考试方式选拔人才     ④都用暴力手段对人们思想进行控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今年是中国大运河 “申遗”之年, 杭州推出了 “中国大运河•杭州申遗旅游线”。该旅游线路中的杭州段属于隋朝大运河四段中的:(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①三省六部制②行省制③郡县制”按产生先后次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四大发明的叙述错误的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是在东汉年间

B.指南针发明于北宋时期

C.活字印刷术形成于唐朝

D.火药传入欧洲,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起了重要作用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各部门之间既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提高效率,又互相牵制,加强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这段话评论的是下面哪一制度(  )

A. 郡县制    B. 科举制

C. 三省六部制    D. 行省制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土约为六十分之一,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从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是(    )

①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②科举制是政府选官的主要来源

③科举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          ④科举考试基本年年进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小明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蕃会盟”“鉴真东渡”等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研究的主题是(     )

A.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D.中华文明的起源

 

二、填表题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哪几项措施有利于我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

①西周行分封制 ②元朝推行行省制度 ③明清时期八股取士 ④清朝设军机处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如下图三个场景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君臣关系的变化,它主要反映了………(   

A. 大臣决策权的变化    B. 官员管理日益规范化

C. 内阁制度完全成熟    D. 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作家当年明月的一部《明朝那些事》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读者,掀起一股读史热潮,下列史实不可能出现在这部作品中的是(  )

A. 八股取士    B. 郑成功收复台湾

C. 戚继光抗倭    D. 郑和下西洋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关于这一壮举的历史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A. 增强了明朝的综合国力    B. 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往来

C.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D. 打破世界各地相互隔绝状态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既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又是收复新疆的“民族第一功臣”,这个人是(  )

A. 林则徐    B. 康有为

C. 左宗棠    D. 梁启超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下图漫画反映了清朝末期国内时局,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直接因素是 (  )

A. 《南京条约》的签定    B. 《马关条约》的签定

C. 《辛丑条约》的签定    D. 《北京条约》的签定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中国近代海军最早创建于 (    )

A. 洋务运动时期    B. 甲午战争时期

C. 鸦片战争时期    D.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日本著名的思想家福泽谕吉说过,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推动近代中国“人心的改变”的事件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近代化的内容发生新变化,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体制创新”。这里的“体制创新”是指(  )

A. 新思想的萌发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清末新政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去年的“两会”很重视“民生”问题,人大代表提出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你知道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主张的是谁? (  )

A. 李鸿章    B. 孙中山

C. 毛泽东    D. 邓小平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他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种行为最早出现在哪在时期(  )

A. 洋务运动    B. 维新变法    C. 辛亥革命前后    D. 新文化运动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它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它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它是无数学子心中的梦想,它是(    

A.人民大学           B.清华大学

C.京师大学堂          D.京师同文馆

 

四、综合题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我国历代政府均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开府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统领大宛及其以东城郭诸国,兼督察乌孙、康居等游牧诸国,颁行朝廷号令;诸国有乱,得发兵征讨。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职掌全国的佛教和藏族地区的政教事务,其地位与枢密院、御史台并列。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出西域都护的设置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的内容是哪个朝代对西藏进行管理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清朝为加强管理西藏,确立了什么制度?后来又设立了什么官职?

(4)材料四的内容出自我国哪位民族英雄致外国侵略者的信函? 近代哪一条约的签订使台湾又一次离开祖国的怀抱?

(5)由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丝绸之路经济带”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谁?

材料二

去往国家

人物

内容

结果

唐→天竺

玄奘

西行取经

游历16年带回许多佛经,著有 《大唐西域记》

唐→日本

 

六次东渡

对日本文化影响很大

 

 

(2)请将材料二表格中空白处补充完整;说出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材料三 “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3)依据材料三,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郑和下西洋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

材料四 “……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马克思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与外界隔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

(5)依据以上材料 ,指出我国古代对外政策的变化.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进入近代以来,西方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紧闭的大门,在坚船利炮的威逼下,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

材料一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1)材料一中条约的签订与清政府哪场战争的失败有关?条约中哪一条款充分暴露了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

材料二: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

——(法国)维克多· 雨果

(2)材料二中的“夏宫”指的是哪里?哪两个强盗对它进行了抢劫?

材料三:慈禧太后在《罪己诏》中说:“今兹和约,不侵我土地,念友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3)材料三中“和约”指什么?这一“和约”中的哪一条款体现了帝国主义列强“不侵我土地”的根本原因?

(4)近代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性,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朱博康、施正康《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开始兴起,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有了初步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他们试图改变封建专制制度,期待以政治近代化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材料三 1894年农历甲午年,这年的春天来得特别迟,颐和园条条垂杨秃枝在寒风中颤抖。年逾不惑、踌躇满志的张謇成为全国惊羡的新科状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然而他却走上了与传统士大夫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出于对国家权利丧失的愤慨,1896年他毅然弃官返乡兴办实业。

——《古老中国的发展传奇》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在“他们的实际行动”中提出的口号。

(2)列举“他们的实际行动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的事实两例。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初康有为、孙中山等资产阶级代表为改变封建专制制度,实现政治近代化所做出的主要努力。

(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骞兴办的实业名称。从他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怎样的价值追求?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