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对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不同表述错误的是:( ) A. 半坡聚落位于长江流域,河姆渡聚落位于黄河流域 B. 半坡聚落居住的房屋为半地穴式结构,河姆渡聚落居住的房屋为干栏式结构 C. 半坡聚落主要种植粟,河姆渡聚落主要种植水稻 D. 半坡聚落已会制造黑陶作品,河姆渡聚落会制造彩陶
|
2. 难度:中等 | |
某电视台要拍摄我国农耕文明的历史纪录片,以下策划主题不够鲜明的是( ) A. 半坡居民种植粟 B. 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 C. 炎帝作耒、耜等工具 D. 炎黄联合战胜蚩尤
|
3. 难度:中等 | |
“稻花香里话丰年”。据考古发现,下列原始居民种植水稻的是 (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居民 D. 河姆渡居民
|
4. 难度:困难 | |
下列是描述公元前350年生活在关中地区某人发迹的故事,不可能的一项是( ) A. 他在一次战争中杀敌有功,得到几十亩土地的赏赐 B. 几年后,他辛勤耕种这些土地,粮食丰收,政府免除他的徭役 C. 后来他用卖粮的钱,又添置了几十亩土地,成为小地主 D. 四十岁后,他卖掉所有的土地去经商,得到政府的奖励,成为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
5. 难度:困难 | |
如下图,镐京与曲阜的关系是( ) A. 王都与封国都邑 B. 均为封国都邑 C. 王都与郡府 D. 均为郡府
|
6. 难度:困难 | |
秦朝举行的一次廷议中,廷尉李斯的发言得到秦始皇的支持,李斯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人);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置诸侯不便。”由此可以看出,李斯明确反对(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郡县制 D. 分封制
|
7. 难度:困难 | |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秦国封建制度的确立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 奖励耕战 C. 废除旧贵族特权 D. 建立县制
|
8. 难度:中等 | |
商鞅变法与秦国完成统一之间的内在联系应是( ) A. 变法直接导致了秦国的统一 B. 变法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C. 变法与秦国完成统一无关 D. 变法减缓了秦国统一的步伐
|
9. 难度:中等 | |
《史记》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商鞅在秦国为相十年,宗室贵戚大多怨恨他)。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哪一内容造成的? ( ) A.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 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D. 建立县制
|
10. 难度:中等 | |
《史记·商君列传》载:“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共)三十县。”材料反映了当时( ) A. 实行分封制 B. 建立县制 C. 推行郡县制 D. 确立行省制
|
11. 难度:困难 | |
陕西出土的大盂铜鼎铭文记载,周康王一次赏赐盂壹仟柒佰零玖个奴隶。据此铭文判断,盂受赏赐时的身份是( ) A. 周康王的嫡长子 B. 大地主 C. 自由平民 D. 大贵族
|
12. 难度:中等 | |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 A. 分割诸侯的兵力 B. 保证国家的兵源 C. 巩固周王的统治 D. 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
13. 难度:压轴 | |
“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 ) A. 青铜兵器 B. 铁制农具 C. 祖先牌位 D. 皇帝宝座
|
14. 难度:压轴 | |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A. 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 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 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 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
15. 难度:困难 | |
商鞅在变法时曾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他宣传这种观点的直接目的是( ) A. 建立君主的专制统治 B. 完成国家民族的统一 C. 对付反对改革的贵族 D. 学习前人的治国经验
|
16. 难度:困难 | |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富强。”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 A. 秦孝公重用商鞅 B. 商鞅变法加快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C. 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 D. 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
17. 难度:中等 | |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 A. 分封制 B. 中央集权制 C. 郡县制 D. 皇帝制度
|
18. 难度:压轴 | |
秦孝公死后,商鞅被继位的惠文王下令处死,但新法仍继续推行。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秦孝公大力支持变法 B. 变法打击了旧贵族势力 C. 变法得到了新兴地主阶级拥护 D. 变法顺应了时代潮流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