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隋朝时,一位余杭的书生,要到洛阳参加科举考试,如果走大运河水路,下列哪段运河他不必经过( ) A. 永济渠 B. 江南河 C. 通济渠 D. 邗沟
|
2. 难度:简单 | |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这种“最早的考试制度”是指(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科举制 D. 分封制
|
3. 难度:中等 | |
诗句:“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充分肯定了大运河的客观作用。隋朝开凿大运河最主要的目的是( ) A.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一 B. 满足隋炀帝南巡的需要 C. 加强北部边防,防止少数民族南侵 D. 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
4. 难度:中等 | |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即位时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以下关于武则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武则天建立了唐朝 B.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C. 武则天通过玄武门之变做了皇帝 D. 武则天是唐太宗的皇后
|
5. 难度:中等 | |
史书对下图的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地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物。”这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 ) A. 东汉 B. 隋朝 C. 唐朝 D. 北宋
|
6. 难度:中等 | |
唐朝的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在中外交往中把中国的造纸、纺织、制瓷等技术传到非洲、欧洲的国家是( ) A. 天竺 B. 大食 C. 波斯 D. 东罗马
|
7. 难度:中等 | |
唐文化在政治经济制度、城市建筑、文化习俗诸方面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 A. 印度 B. 阿拉伯 C. 朝鲜 D. 日本
|
8. 难度:中等 | |
唐代诗坛群星灿烂,其中被后人尊为“诗圣”的是( ) A. 李白 B. 杜牧 C. 杜甫 D. 白居易
|
9. 难度:中等 | |
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诗句中,能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景象的是( ) A.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B.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D.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10. 难度:中等 | |
据记载:宋太祖立“更戍法”,规定禁军定期更换防地,将领不随军调动。其目的是( ) A. 重用功臣宿将 B. 实行兵农合一 C. 让士兵得到锻炼 D. 防止武将专权
|
11. 难度:中等 | |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喝茶已成为多数中国人的一种生活习惯。而且随着人们健康消费观念的普及,茶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喜爱和追求。追溯我国茶叶的消费史,饮茶之风在全国范围盛行始于( ) A. 宋朝 B. 唐朝 C. 明朝 D. 隋朝
|
12. 难度:中等 | |
岳飞词云“靖康耻,犹未雪。”“靖康耻”是指( ) A.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B. 金军掳徽、钦二帝,北宋灭亡 C. 宋高宗解除岳飞兵权 D. 南宋与金达成协议
|
13. 难度:中等 | |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与宋代哪一国策有密切关联( ) A. 创设科举 B. 改进活字印刷 C. 重文轻武 D. 鼓励海外贸易
|
14. 难度:中等 | |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是我国美术史上不朽的作品,其作者是( ) A. 苏轼 B. 郭守敬 C. 赵孟頫 D. 张择端
|
15. 难度:中等 | |
词是宋代最具特色的文学体裁。“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描写了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姑娘见到陌生人的情景。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这种清新自然且栩栩如生的描写出自( ) A. 黄道婆 B. 班昭 C. 李清照 D. 武则天
|
16.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唐太宗经常告诫臣下的话,他为什么要引用这句古训来告诫臣下? (2)基于材料一的认识,唐太宗即位之初在经济和法律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举措? (3)材料二是唐太宗在哪一位大臣病逝后说的话?这句话反映出唐太宗怎样的优良品质?
|
17.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屯重兵。……及赵普专相,劝上革去其弊。 材料二: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 ——《文献通考》 材料三:(宋太宗)“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急。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甚可惧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四: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北宋初期统治者主要想解决前朝遗留下来的什么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宋初统治者制定了什么治国方略? (2)依据材料三,指出宋太宗对待“外忧与内患”的态度怎样?其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3)结合材料四,概括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利与弊。
|
18.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苏湖”指哪两个地方?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现象最终出现于何时? (3)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