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2017学年广西桂林市灌阳县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隋朝时,一位余杭的书生,要到洛阳参加科举考试,如果走大运河水路,下列哪段运河他不必经过(  )

A. 永济渠    B. 江南河    C. 通济渠    D. 邗沟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这种“最早的考试制度”是指(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科举制    D. 分封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诗句:“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充分肯定了大运河的客观作用。隋朝开凿大运河最主要的目的是(  )

A.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一    B. 满足隋炀帝南巡的需要

C. 加强北部边防,防止少数民族南侵    D. 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即位时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以下关于武则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武则天建立了唐朝    B.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C. 武则天通过玄武门之变做了皇帝    D. 武则天是唐太宗的皇后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史书对下图的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地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物。”这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  )

A. 东汉    B. 隋朝    C. 唐朝    D. 北宋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唐朝的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在中外交往中把中国的造纸、纺织、制瓷等技术传到非洲、欧洲的国家是(  )

A. 天竺    B. 大食    C. 波斯    D. 东罗马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唐文化在政治经济制度、城市建筑、文化习俗诸方面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

A. 印度    B. 阿拉伯    C. 朝鲜    D. 日本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唐代诗坛群星灿烂,其中被后人尊为“诗圣”的是(  )

A. 李白    B. 杜牧    C. 杜甫    D. 白居易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诗句中,能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景象的是(  )

A.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B.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D.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据记载:宋太祖立“更戍法”,规定禁军定期更换防地,将领不随军调动。其目的是(  )

A. 重用功臣宿将    B. 实行兵农合一    C. 让士兵得到锻炼    D. 防止武将专权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喝茶已成为多数中国人的一种生活习惯。而且随着人们健康消费观念的普及,茶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喜爱和追求。追溯我国茶叶的消费史,饮茶之风在全国范围盛行始于(  )

A. 宋朝    B. 唐朝    C. 明朝    D. 隋朝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岳飞词云“靖康耻,犹未雪。”“靖康耻”是指(  )

A.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B. 金军掳徽、钦二帝,北宋灭亡

C. 宋高宗解除岳飞兵权    D. 南宋与金达成协议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与宋代哪一国策有密切关联(  )

A. 创设科举    B. 改进活字印刷    C. 重文轻武    D. 鼓励海外贸易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是我国美术史上不朽的作品,其作者是(  )

A. 苏轼    B. 郭守敬    C. 赵孟頫    D. 张择端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词是宋代最具特色的文学体裁。“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描写了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姑娘见到陌生人的情景。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这种清新自然且栩栩如生的描写出自(  )

A. 黄道婆          B. 班昭         C. 李清照    D. 武则天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唐太宗经常告诫臣下的话,他为什么要引用这句古训来告诫臣下?

(2)基于材料一的认识,唐太宗即位之初在经济和法律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举措?

(3)材料二是唐太宗在哪一位大臣病逝后说的话?这句话反映出唐太宗怎样的优良品质?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屯重兵。……及赵普专相,劝上革去其弊。

材料二: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

                                                        ——《文献通考》

材料三:(宋太宗)“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急。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甚可惧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四: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北宋初期统治者主要想解决前朝遗留下来的什么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宋初统治者制定了什么治国方略?

(2)依据材料三,指出宋太宗对待“外忧与内患”的态度怎样?其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3)结合材料四,概括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利与弊。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苏湖”指哪两个地方?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现象最终出现于何时?

(3)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