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届江苏省盐城市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 下列思想最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

 

A. 因材施教    B. 温故知新    C. 仁政德治    D. 有教无类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秦统一全国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即                             (     )

A. 公元前2世纪早期    B. 公元前2世纪晚期

C. 公元前3世纪早期    D. 公元前3世纪晚期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据考证,唐朝的《邸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之一。与该报的产生密切相关的科技发明是 ①造纸术   ②活字印刷术   ③雕版印刷术   ④转轮排字盘     (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

A. 商业市镇兴起    B. 流通领域出现交子

C. 出现商人    D. 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中的这句话主要说明了              (   )

A. 南方社会安定    B. 经济重心开始向南方转移

C.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 南方商业繁荣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如下图三个场景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君臣关系的变化,它主要反映了………(   

A. 大臣决策权的变化    B. 官员管理日益规范化

C. 内阁制度完全成熟    D. 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清朝为了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设立了                             (     )

A. 驻藏大臣         D.军机大臣       C.伊犁将军         D.宣政院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B.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 宋元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 明清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中国近代史上资本主义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此表反映的共同问题不包括                                          (    )

A. 各条约均涉及割地    B. 各条约均涉及赔款

C.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步加深    D. 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住在一片中国人不能进入的地方,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食吏”。这种状况应出现在下列哪个条约签订后                                   (    )

A. 《辛丑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南京条约》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西方“步入近代”的社会巨变: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是器物(技术)方面的变革。与这些变革不相关的事件是:(  )

A. 文艺复兴    B.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C. 工业革命    D.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美国南北战争与罗斯福新政对美国政治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    )

A. 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B. 巩固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

C. 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D. 消除了国内种族歧视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18世纪,英国人从利物浦出发,往来于非洲与美洲之间,依靠西方人所说的“乌木”买卖为其工业革命积累了原始的资本,这里的“乌木”是指               (    )

A. 在亚洲掠夺的檀香木    B. 对美洲棉花的反称

C. 在殖民地掠夺的煤炭    D. 对非洲黑人的蔑称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据《顾维钧回忆录》记述:“我很失望,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中国人民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了。”材料所描述的情形发生在                                  (   )

A. 雅尔塔会议期间    B. 华盛顿会议期间    C. 慕尼黑会议期间    D. 巴黎和会期间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学习历史需要正确区分史实与观点并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1916年月2月,德、法双方在凡尔登展开血战

B. 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C. 诺曼底登陆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D. 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王绳祖在《国际关系史》中写道:“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没有军事意义上的广岛投下了一颗原子弹,造成13万人伤亡。正如国务卿贝尔纳斯所说:‘炸弹扔在日本,正是为了在俄国收到效果。’”由此可见,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的根本意图是 (   )

A. 攫取世界霸权    B. 威慑苏联    C. 验证核威力    D. 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杜鲁门总统在敦促国会通过某项计划时说:“虽然欧洲经济上的复兴是重要的,但只有经济恢复的措施就不够了。欧洲自由国家认识到,倘要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护性措施。”后来采取的保护性措施是           (    )

A. 实施马歇尔计划    B. 成立北约    C. 杜鲁门主义出台    D. 成立欧共体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下图所反映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A. 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    B.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抗

C. 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D. 欧洲走向一体化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2009年,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风暴席卷了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受此影响,中国资本市场也遭遇不同程度的冲击,这反映出          (   )

A. 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B.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C. 世界多极化趋势明显    D.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是利用GPS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行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它运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  

①原子能技术     ②航天技术     ③生物工程技术      ④计算机网络技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斯给秦始皇写了一封奏疏,要求焚毁“妖言惑众”的书籍……士人们对暴政怨愤异常,流言遍布天下。秦始皇勃然大怒……下令把这些人押到骊山的山谷中,全部坑杀……他们绝大部分是儒生。

材料二  康、雍、乾三朝,文祸极盛……徐骏的诗集里有“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的诗句,便牵强附会地说“清风”二字是影射清朝。雍正定徐骏犯了诽谤朝廷罪,立即处死。……这种做法不仅仅是砍掉许多会思考的头颅……             

——材料一、二摘自《中国二十王朝覆亡全景:天朝落日》

材料三   14世纪前后,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发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材料四   18世纪,正当法国的旧制度衰败的时候,以伏尔泰为旗手的思想家发起了一场运动,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进行猛烈抨击,宣扬自由和平等的思想。

(1)历代统治者为加强思想控制,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什么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哪些相同的消极影响?

(2)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实质是什么?这一运动有什么历史作用?

(3)材料四的伏尔泰思想推动了欧洲社会的重大变革。举出两例说明。

(4)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思想解放潮流一浪高过一浪,请问发生在19世纪末中国的哪一事件在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奥地利皇帝、匈牙利国王陛下,德国皇帝、普鲁士国王陛下,和意大利国王陛下,为了要增进普遍和平的保障,巩固君主制的原则,并借此保障他们各自国家内社会和政治秩序得以维持而不受妨碍,统一定立一个条约;这个条约基本上是属于保守和防御的性质,因而其目的只在于预防那些可能威胁他们国家安全和欧洲和平的危险。

——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内容(1882年5月20日)

材料二

签字国政府宣言:各自保证运用其全部军事与经济资源,以对抗与之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庸国;保证互相合作,并不与敌国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签字国政府欢迎“在战胜希特勒主义的斗争中给予物质上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加入这个宣言。

——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本条约标志着在欧洲各国人民之间建立日益紧密的联盟进程的新阶段。……联盟的使命是相互协调、团结一致的形成各成员国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关系。……联盟的宗旨是: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与货币联盟,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均衡、持久进步;通过实行最终包括共同防务政策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

——1991年签订于马斯特里赫特(转引自加亚尔等《欧洲史》)

材料四

这个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旧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冷战时期的集团对抗不复存在,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都再也无法单独主宰世界事务。

——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2013年3月)

请回答:

⑴ 据材料一,指出德、奥、意三国标榜的签订条约的目的是什么?德国签订该条约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由此形成的国家集团的性质。

⑵ 材料二是哪一重要历史文件的内容?文中所称“敌国”是指什么?这一文件的发表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⑶ 材料三条约决定建立的“联盟”是指什么?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该“联盟”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⑷ 据材料四结合所学,指出“旧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的标志是什么?冷战结束的标志是什么?归纳指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四、综合题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新型大国关系是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的大国关系,是崛起国和既成大国之间处理冲突和矛盾的新方式。构建和谐稳定的关系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步骤一: 走进历史,欣赏“和谐”画卷

        

图一 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              图二  郑和下西洋
(1)图一中的商路叫什么?什么时间开通的? 图二历史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步骤二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音符

 

图三 深受压迫的法国农民 图四 中英鸦片战争   图五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较量

(2)根据图三的情况说明当时法国进行革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巩固革命成果资产阶级对内采取哪些措施?

(3)图四是英国发动的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英国发动这场战争根本目的是什么?这次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4)图五反映了二战后怎样的世界格局?这一漫画表明了什么问题?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