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2017学年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重大节日时各中小学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升国旗、唱国歌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国歌是(  )

A. 《马赛曲》    B. 《黄河大合唱》    C. 《毕业歌》    D. 《义勇军进行曲》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某导演拍摄一部反映新中国诞生的纪录片,其中突显“中国历史进入新世纪”的画面应该是(  )

A. 淮海战役    B. 渡江战役    C. 开国大典    D. 三大改造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从此,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这一段话讲述的是新中国成立的(  )

A. 原因    B. 背景    C. 过程    D. 意义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1951年,□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和中央人民政府达成了和平解放的协议。”□内的地方指的应该是(  )

A. 新疆    B. 西藏    C. 云南    D. 广西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坐落于辽宁省丹东市的抗美援朝纪念馆是全国唯一全面反映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历史的专题纪念馆。该馆反映的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于(  )

A. 1950年    B. 1951年    C. 1952年    D. 1953年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图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保家卫国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情景,当时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的司令员是 (  )             

A. 彭德怀    B. 毛泽东    C. 周恩来    D. 邓小平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在上甘岭某高地的反击战中,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他在烈火烧身时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这里的“他”是(  )

A. 黄继光    B. 彭德怀    C. 邱少云    D. 克拉克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新中国成立前……仍然维持封建土地制度。”我国“封建土地制度”彻底消灭于(  )

A. 抗美援朝    B. 土地改革    C. 一五计划    D. 三大改造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调查研究表明1952年中国农民幸福感很强。这时期农民兄弟“幸福感很强”主要因为(  )

A. 分到了梦寐以求的土地    B. 积极投身“大跃进”运动

C. 参加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解放初的农民在分得土地后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材料不能表明土地改革 (  )

A. 不适合少数民族的农民    B. 赢得了农民的拥护

C. 适应了人民群众的要求    D. 使农民获得了解放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人民日报》一记者撰文写道:“全国人民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国家大事”、“大会会议第一次制定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这次大会应该是(  )

A. 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李老师在讲授某课内容时设计了下图的板书结构。请你根据内容为其拟定一个最适当的标题(  )

A. 土地改革

B. 三大改造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在历史上是阻隔南北交通的“天堑”。195710月“一桥飞驾南北,天堑变通途”。“一桥” 是指(  )

A. 钱塘江大桥    B. 武汉长江大桥    C. 南京长江大桥    D. 江阴长江大桥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1956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收入中已占92.7%,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地改革    B. “大跃进”开展    C.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一五计划的完成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阶段。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

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订

C. 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下图是我国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影响甲处(1959年前后)粮食产量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

A. 土地改革

B. 三大改造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文化大革命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他为我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地奋斗了28年”,“他”是(  )

A. 邓稼先    B. 雷锋    C. 焦裕禄    D. 袁隆平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从1974~1976年,全国约损失工业总产值一千亿元,财政收入四百亿元……”。这则材料反映出文革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

A. 民主法制遭到践踏    B. 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C. 教育事业不够先进    D. 科学文化事业遭到摧残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下图所示,票证曾是百姓购买生活物资的凭证,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一五计划实施

B. 三大改造完成

C. 土地改革运动

D. 经济体制改革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材料反映的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多党合作协商制度    D. 村民“海选”制度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五年计划”是国家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下)

材料二  1957年国家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发展面临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国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作出的重大规划的内容。

(2)观察材料二,这一时期飞机制造、汽车制造等重要工业部门建设项目主要分布在哪个地区?通往“世界屋脊”的公路是哪三条?(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条公路修筑的作用。

(3)对比上述材料,分析“一五”计划实施的意义。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李老师安排同学们预习自学“第9课 改革开放”的内容,下面是小明同学预习时整理和收集的课堂笔记部分内容:

材料一  1978-2008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柱状图  

材料二  “改革开放的内容”知识结构图

  

材料三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从改革的角度分析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

(2)试帮助小明同学补全材料二中三个经济特区的地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深远意义。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追溯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某校8年级(1)班的同学们对“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路”进行了探究。

回顾历史

同学们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1949年的“中国新生”和1978年的“伟大转折”,请问:

(1)1949年“中国新生”的标志是什么?新中国的缔造者是谁? “中国新生”的伟大意义何在?

总结成就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民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引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2)20世纪的最后20年“社会变革”的领导者是谁?在“复兴之路”上,他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探索?(至少回答两点)

展望未来

(3)就实现“中国梦”,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中学生应该肩负怎样的历史使命?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