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2017学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1945年8月,蒋介石在短短十天之内一连三次电邀□□□“共同商讨国家大计”。 □□□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去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应是(  )

A. 宋庆龄      B. 共产党    C. 毛泽东    D. 王若飞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图是华君武先生在抗日战争后作的一幅漫画,名为《磨好刀再杀》。其反映的史实是(  )

A. 国民党假和谈真内战阴谋

B. 法西斯集团吞并中国的企图

C. 蒋介石对日本的姑息纵容

D. 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在重庆谈判中,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握手后所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

A.赢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B.确立了国共两党联合政府

C.签订了“双十协定”                  D.确认了解放区民主政权的合法地位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国民党军队进攻(  )

A. 陕甘宁地区    B. 大别山区

C. 中原解放区    D. 晋冀鲁豫解放区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蘑菇战术是一种运动战,就是与敌人周旋,“将敌磨得精疲力竭,然后消灭之”。 运用这一战术拖着国民党军在黄土高原山沟里转来转去,伺机加以消灭的军队是(   )

A. 东北野战军    B. 西北野战军    C. 晋冀鲁豫解放军    D. 华东野战军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重大意义是(  )

A. 影响战略决战主攻方向    B. 粉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

C. 改变解放战争战略态势    D. 改变敌我双方力量对比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平津战役前,著名建筑史学家梁思成曾十分担心北平文物和古城墙毁于战火,但事实上它们最终几乎完好无损地得以保存。这主要是由于(  )

A. 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    B. 解放军采取速战速决的策略

C. 北平人民群众的全力保护              D. 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退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列诗词中,描写解放战争气势恢宏场面的是(  )

A.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B.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D.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关于下图中的历史事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发生的时间是1951年5月

B. 宣告了西藏和平解放

C. 使西藏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

D. 实现了祖国领土的完全统一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以下为流行于某时期的一首童谣:“当兵好,当兵好,当兵能打美国佬。到朝鲜,不吃饭,先跟美帝作一战。机枪打得咵咵咵,敌人死得哗哗哗。”这首童谣流行于(  )

A. 北伐战争时期    B. 抗战时期    C. 解放战争时期    D. 抗美援朝时期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美国陆军军方战史说:从中国人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所显示出来的强大攻势和防御能力中,美国及其盟国已经清楚地看出,共产党中国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那个软弱无能的国家了,可见这场战争(  )

A. 完成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B. 保障了土地改革的推行

C. 开拓了中国外交新局面    D.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欣赏下列“话剧”,农民对地主说:“你被消灭了”;地主对农民说:“你翻身当家了”;土地兴奋的说:“我要换新主人了”;农民、地主、土地一起说:“一切都变了”。该“话剧”所反映的史实是(  )

A. 新中国成立    B. 土地改革

C.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D. 废除土地私有制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小芳去承德围场旅游,当地导游介绍围场全称是“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这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体现。这一政治制度是(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D. 党代表制度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次双边谈判中(  )

A. 中印谈判    B. 中缅谈判

C. 中苏谈判    D. 中美谈判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促使会议圆满成功的原则是(   )

A. 平等互利原则    B. 求同存异原则

C. 维护和平原则    D. 民族独立原则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下图中,某条折线反映了我国重工业净产值比重变化的趋势,这条折线是(  )

A. ①      B.     C.     D.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的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1954年同仁堂响应国家号召,顺利实现公私合营。这是_________时期的一次重要措施(  )

A. 建国初巩固政权    B. 土地改革运动

C. 三大改造    D.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

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

C. 中共八大    D. 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1958年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特点是(  )

A. 盲目求快    B. 实事求是

C. 强调变革所有制    D. 以阶级斗争为纲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某报纸连续发表某地“小麦亩产12万斤”等文章,这是1958年掀起的(  )

A. 高指标    B. 瞎指挥

C. 浮夸风    D. 共产风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代表的精神被称之为“铁人”精神,其典型特征是(  )

A. 科学发展     B. 与时俱进

C. 艰苦拼搏    D. 集体主义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为了更好的开展“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主题教育活动,某地准备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观看一部电影,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是(   )

A.     B.

C.     D.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1969年11月,国家主席刘少奇在河南开封含冤病逝。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  )

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C. 民主法制被肆意践踏    D. 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受重创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政治运动经常开展,这在当时人们的取名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例如钱红卫、孙建国、刘援朝、周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四人中年龄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A. 周跃进、孙建国、钱红卫、刘援朝    B. 刘援朝、钱红卫、孙建国、周跃进

C. 钱红卫、周跃进、刘援朝、孙建国    D. 孙建国、刘援朝、周跃进、钱红卫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1)图一拍摄于什么时期?这一事件的结果如何?

(2)图二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过程中的一幕情景?在这一事件中还有什么情景让你印象深刻?

(3)图三反映了建国初党采取的哪一重大措施?

(4)从图一到图三,你认为人民军队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1)图一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次会上通过了哪一法律性文件?

(2)图二是哪次会议上通过的文件?这一文件具有什么历史地位?

(3)请为以上材料和问题拟定一个主题。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材料一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国民党军队总人数接近500万,陆军主流部队的武器装备,一式的美国造,就连士兵的鞋带,都是和美军一样。形成鲜明对照的,共产党号称有120多万军队,实际正规军只有3个师,其余就是民兵武装。武器最好的主力部队装备也只是步枪,民兵甚至还停留在冷兵器时代,手持大刀就上战场。

材料二 清晨时分,一名解放军战士在锦州城郊敲开了一户百姓的家门,开门的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农家妇女。当听说部队需要一名带路的向导时,妇女说她可以带路。战士说前边很危险,需要个强壮的男人。妇女说,男人们都去帮大军打仗了,村里再找不到其他人了,她把孩子交给家中老人。官兵们眼泪汪汪的不愿意,可村子里确实没有什么人了,运输队又迷了路。这时候,妇女已经坐上了第一辆拉弹药的大车。运输队到达前沿后,官兵们折了根柳树条让她拿着,这是解放军的规矩:凡是手里拿着柳树条的百姓,就证明他们已经帮助过部队了,后续部队就不能再麻烦人家了。

材料三 解放战争中双方作战实力不成比例,但是三年内,共产党迅速胜利,国民党节节败退,最重要的因素是国民党的独裁违背历史规律,贪污腐败导致人心涣散,而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以上材料出自《王树增解读三大战役》  

(1)根据材料一指出,抗日战争后,国共两党军队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2)材料二情景发生在哪一战役过程中?从这则材料中你能看出人民解放军与人民是怎样的关系?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迅速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你认为解放战争的结果给了我们什么历史启示?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通过“一化三改”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转变,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不仅出现过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还出现了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20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一化三改”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出现过哪两次急躁冒进的严重错误?这些错误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中“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是指哪一事件?

(4)两次急躁冒进的严重错误和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这些都是新中国成立后犯的“左倾”错误,我们应从中吸取哪些历史教训?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