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省安丘市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小明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他整理的内容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B.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C.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D. 从唐朝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明朝最后完成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一本书记载了文成公主入藏、元昊建立西夏、张骞通西域、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史实。这些史实所处的历史阶段的对应顺序,正确的是(    )

A. 夏商周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秦汉时期   明清时期

B. 隋唐时期    宋元时期    秦汉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C. 宋元时期    隋唐时期    夏商周时期    明清时期

D. 秦汉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时期    宋元时期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是(  )

A. 唐太宗    B. 唐玄宗    C. 李渊    D. 唐代宗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曾有一位姓秦的读书人来到一座英雄墓前,看见两尊铁铸跪像,十分惭愧地写下了“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位读书人作如此感慨是因为(    )

A. 秦始皇焚书坑儒    B. 卫青抗击匈奴

C. 蒙恬反击匈奴    D. 秦桧谋害岳飞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你知道金庸武侠名著《天龙八部》中丐帮帮主乔峰吗?他的身份被证实不是汉人.他是_______族建立的______国人,所以他生活在____代.(  )

A. 党项,西夏,宋    B. 契丹,辽,宋

C. 汉,北宋,宋    D. 蒙古,元,南宋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毛泽东《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其中“宋祖”和“一代天骄”分别是()

A. 赵匡胤和铁木真

B. 赵匡胤和忽必烈

C. 赵构和铁木真

D. 赵构和忽必烈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宋朝主要的文学形式是(  )

A.     B. 散文    C. 诗歌    D. 戏曲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明太祖为加强君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

①实行削藩政策     ②设立锦衣卫    ③废丞相     ④设东厂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④    D. ②③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郑和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时说:“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郑和的船队能在黑夜里辨识航向主要是因为(  )

A. 郑和的船队庞大    B. 明朝的造船技术先进

C. 指南针用于航海    D. 水手有高超的驾驶技术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元朝建立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是(  )

A. 分封制    B. 科举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度

 

二、填表题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明朝建立后,重修长城主要防御的对象是(    )

A. 蒙古族和契丹族    B. 大理和西夏

C. 女真族和契丹族    D. 蒙古族和女真族

 

三、判断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尽艰险,前往日本,终于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错误 ______            改正:______ 。

(2) 成吉思汗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 大都。

错误:        改正:           

(3)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 唐诗宋词范围内命题。

错误:         订正:         

 

四、综合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对宋朝和约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请结合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规定双方为兄弟国家,宋每年向辽纳岁币,绢20万匹、银10万两。

材料二  西夏向宋称臣,宋每岁赐西夏绢13万匹、银5万两、茶2万斤,节日再另行赏赐。

⑴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分别是什么事件?

⑵材料一签订时宋的最高统治者是谁?

⑶材料二中“西夏”的国主是谁?

⑷谈谈你对宋与辽、西夏的“战”与“和”的看法。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寇准固请幸北城,曰:“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

帝乃命进辇。既至,登北城门楼,张黄龙旗,诸军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

材料二:大宋皇帝致誓书于……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两个政权之间的关系?其中的“帝”“大宋皇帝”指的是谁?

(2)材料一中的“城”是哪里?所指事件结果如何?

(3)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事件?有何积极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