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世界文化名人。孔子及儒学对后世影响深远,他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

A. 仁和礼    B. 礼和法    C. 有教无类    D. 为政以德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面是我国古代某一王朝币制改革示意图,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清朝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为士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制,选官标准为(  )

A.品德         B.才能         C.军功        D.血缘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反映出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全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   

A.三国时期                  B.隋唐时期

C.南宋时期                  D.明清时期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这反映出元朝为有效统治全国设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三省六部制    D. 行省制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面貌有了很大变化,对下列表格中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

项目

以  前

长现在(清末民初)

日常生活

无照相、电影

照相、电影的传入和流行

发  式

清军入关后男子 留有长辫子

剪辫子

人际称谓

老爷、夫人

先生、君

服  饰

袍、马褂、旗装

西服、中山装、旗袍

 

 

A. 照相术于 20 世纪 30 年代末在西方国家诞生。

B. 剪辫子只是人们审美的变化。

C. 人际称谓的变化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D. 变化后的服饰全盘西化。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学完中国近代史,班里开展了一次题为“近代化的探索”的历史小论坛活动下列有关内容选择恰当的是: (  )

①虎门销烟 ②洋务运动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2015 年 4 月,亚非领导人峰会——纪念万隆会议召开 60 周年会议在印尼首都举行。关于万隆会议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与会各国毫无分歧    B. 美国在会议中居于主导地位

C. 会议在中国召开    D. 周恩来 在 会议中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1958 年的《人民日报》曾出现过这样一些报道,“麻城建国一社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 “福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记录”。这些报道反映出: (  )

A. 建国初国民经济的恢复    B. ”大跃进”时 期浮夸风严重

C. 农业发展水平空前绝后    D. 农业合作化成果显著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下列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加入世贸组织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 ④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A. ④①③②    B. ②①④③    C. ②④①③    D. ①④②③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古希腊城邦中最著名 的是以民主政治著称的雅典。雅典民主政治: (  )

A. 体现了平等和公正等民主原则

B. 适用于生活在雅典城邦的所有人

C. 在梭伦当政时期发展到顶峰

D. 是在雅典农民反对地主的斗争中形成的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佛教起源于印度, 后来发展为世界性的宗教, 主要分布于东亚、 东南亚地区, 佛教传播到中国的时间是:(  )

A. 西汉末年    B. 隋朝末年    C. 唐朝初年    D. 明末清初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下图是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蒙娜丽莎》,它是一位少妇的肖像 摆脱了宗教题材的束缚,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位市民妇女的温柔与典雅 ,这幅作品体现的核心思想是: (  )        

A. 理性主义    B. 人文主义    C. 社会主义    D. 民族主义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19 世纪初,在英国的曼彻斯特,使用蒸汽机的工厂林立,成排的大烟囱冒出的浓烟笼罩 市区,工厂废弃物对河流构成严重污染。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自然环境的恶化    B. 第一次工业革命    C. 第二次工业革命    D. 第三次科技革命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下图体现哪一科学理论:(  )

A. 相对论    B. 神创论    C. 万有引力定律    D. 生物进化论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一部影片有一组镜头:凌晨,临时政府的军队偷偷地去收缴国民自卫军的大炮,从而引发人民起义,以梯也尔为首的临时政府被迫逃到郊区的凡尔赛。这组镜头所取材历史事件发生在

A. 1640年英国的伦敦    B. 1776年美国的约克镇

C. 1871年法国的巴黎    D. 1917年俄国的彼得格勒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下列战役中,既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的是:(  )

A. 冲途岛海战    B. 斯大林格勒战役    C. 诺曼底登陆    D. 太平洋战争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通过抓住关键词了解和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三个关键词都相关的是()

A. 欧盟的形成    B. 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C. 南北战争    D. 美苏“冷战”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全球化”,已经成为当前世界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经济全球化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同 时,也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应该 (  )

A. 趋利避害,因势利导

B. 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开拓国际市场

C. 努力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D. 反对全球化,不与发达国家交往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只有对经济体制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1)将下列图片中的人物与其对应的国家和政策连线。 (请考生在答题卡上将与图片对应的字母进行连线)

 

A--     --      ;B--      --      ;C--      --     

(2)历史课堂上,老师让同学们针对中美苏三国的经济改革发表自己的看法,下面是三个同学的回答:细心的同学们, 甲乙丙三位同学都犯了一个错误, 请将出错处的序号填在括号内并将正确内容填在横线处。

甲同学说:“新经济政策开始于1921年,它将社会主义同计划经济货币关系直接联系起来,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乙同学说:“1933年开始实施的‘新政’,大大降低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丙同学说:“改革开放中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城市开展。1980年通过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又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

甲( )      ;乙( )      ;丙( )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度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 未经议会同意 ,国王不能征税; 议会必须定期召开; ……

材料二:我们认为以下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利宣布: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 独立的合众国。

材料三: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迷和出版的自由,但 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付滥用这项自由负担责任。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出自什么法律文件?

(2)材料一中的法律文件制定的目的及其基本原则分别是什么?它是何种政治体制确立的标志?

(3)根据材料二与材料三, 指出两则材料休现的共同思想是什么?这种思想受到哪一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

 

详细信息
22. 难度:困难

2015 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发表战后 70 周年谈话,安倍如何表态受到世界瞩目,中日关系走 向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近代以来,中日两国发生过两次大规模 的战争,严重影响了两国关系。阅读 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外扩张的野心不断膨胀,逐渐形成了侵略朝鲜,夺取中国的东北和台湾,占 领全中国,进而征服全世界的对外扩张政策。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政治明文历程》

(1)请回答,日本在哪一次战争后割占我们的宝岛台湾?根据材料一概括这战争爆发的原因。 

(2)请结合所学知识,补全表格

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著名战役简表

战役名称

时 间

指挥者

意   义

1894 年

丁汝昌

沉重打击了日本舰队

台儿庄战役

1938 年

(国民党)

鼓舞了抗战士气

1940 年

彭德怀(共产党)

 

 

 

(3)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惨败告终, 而抗日战争历经八年, 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综合附料一和上题题表, 从战争性质和抗战力量两个角度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材料二:中日历史的对话空间是三个层面互相交错的,政治,情感,和学术。在情感层面,中日两国的历史体验也极不对称。在中国民众看来,中国是战争的被害者,日本是加害者,而在日本民众看来,日本也 是战争受害者

一一《人文历史· 中日学界的分歧与共识》

(4)从材料二可以看出,中日两国民众对战争的感受十分不同,请就这种不同谈谈你的看法。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