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淮安市2017届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二)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专制主义政治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把国家的一切权力高度集中于最高统治者之手;二是排斥任何形式的监督。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两个基本特征的有(  )

①西周的分封制             ②隋唐的科举制

③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    B. 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

C. 都修建了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 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中国近代史上资本主义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下表反映的共同问题不包括 (  )

A. 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B. 各条约均涉及赔款

C.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步加深    D. 各条约均涉及割地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

A. 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 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在中国近代,国共曾有过兄弟般的合作。下列图片对应的历史事件中能体现这种合作的有(  )

A.     B.     C.     D.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图为《日军历年侵占中国领土图》,图中竖纹标记的是“1936年前侵占的领土”。2017年1月教育部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由此可见:( )

①“九一八”后日军侵略中国,占领中国大片领土②“九一八”事变是全国性抗战的开始③教育部发的函可以消除重大历史事件起点界定的争议④从“八年抗战”到“十四年抗战”,不是“重新发现历史”,而是“重新书写历史”

A. ①④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历史图片是浓缩的历史。九年级一班同学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他们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

A. 中外交往    B. 民族团结    C. 祖国统一    D. 抵抗侵略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近代社会表现在政治上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法治取代人治。《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民法典》体现了一个共同的法治精神即(  )

A. 限制王权    B. 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C. 反对殖民统治    D. 否定封建等级制度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 机械特色不同    B. 通迅手段不同    C. 主要动力不同    D. 交通工具不同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的表述是(  )

A.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 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

C. “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D.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当今世界和平与动荡并存。如下图漫画形象地说明了影响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之一是()

A. 恐怖主义    B. 大国霸权主义

C. 民族矛盾    D. 宗教矛盾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执政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辉煌的“西汉盛世”,汉武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诸多首创精神和积极的治政态度……他两次派遣使团出使西域,建立起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丰富和充实了华夏文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具有“首创精神”的一项措施。率领“使团”出使西域的是谁?

材料二:唐太宗开创的 “贞观之治” 昌盛局面, 在她统治时期继续向前发展, 国力强盛,为以后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史家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郭沫若称赞她的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她”对我国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所做的贡献是什么?说出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或者虚心纳谏的一个事例。

材料三:郑和七下西洋,没有侵略和掠夺,只有友谊交往和馈赠,是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数百年来,东南亚各国各种郑和庙宇香火旺盛,各种遗迹经久不损。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郑和下西洋为什么被称为“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封建社会出现“盛世”的主要原因。 (至少答出两点)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俗话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近代以来,无数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最终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一的企业诞生于什么运动之中?图二反映了以谭嗣同为代表的维新志士寻求在中国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图三中建立的政权名称是什么?

材料二: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起义军在进攻长沙时,遭到数倍敌人的进攻,损失严重。毛泽东当机立断,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表明中国共产党探索出怎样的革命道路?

材料三: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了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领导全国人民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同1952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128%,农业总产值增长25%,钢产量增长近3倍。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个五年计划有何特点?

材料四:1956-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虽然走了不少的弯路,经历了许多的挫折,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岳麓书社

(4)依据材料四的论点,运用史实说明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走了哪些弯路(失误)?

材料五: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的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摘自川教版八年级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5)材料五中的会议之后,我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素养一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1)图1至图3反映了一个主题,请从时空观念的角度提炼该主题。

素养二  历史理解,是指将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图4,图5是对工业革命的不同历史理解。

 

(2)比较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作者各自历史理解的不同意图。

素养三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

图6

(3)说明图6反映的实质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