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结束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长期侵略,并建立了与世界上最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密切关系,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领导人,开始效仿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处应是( ) A. 西藏和平解放 B. 抗日战争胜利 C. 抗美援朝胜利 D. 新中国的成立
|
2. 难度:中等 | |
郭沫若题诗道:“煌煌烈士尽功臣,不灭光辉不朽身。鸭绿江南花胜锦,北陵园畔草成茵。英雄气魄垂千古,国际精神召万民。峻极高山齐仰止,誓将纸虎化为尘”。该诗中的“英雄”不包括( ) A. 黄继光 B. 邱少云 C. 邓世昌 D. 蒋道平
|
3. 难度:中等 | |
回顾新中国农村土地改革历程,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如下图所示)。为了实现历程2的转变,党和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 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B.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 实行“包产到户” D. 鼓励创办乡镇企业
|
4. 难度:中等 | |
几乎每年的3月5日,《人民日报》都会在显要位置登载号召学雷锋的内容,《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杂志、《红旗》杂志、《光明日报》等均以大篇幅作此类报道。此类报道的主要目的是( ) A. 建立统一战线 B. 弘扬民族精神 C. 统一民众思想 D. 推动改革开放
|
5. 难度:中等 | |
建国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下列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是( ) A.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B. “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 “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 D. “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
6. 难度:中等 | |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谈到“不少领导干部的思想……还处在僵化或半僵化的状态……是因为十多年来,林彪、‘四人帮’大搞禁区、禁令,制造迷信,把人们的思想封闭在他们假马克思主义的禁锢圈内,不准越雷池一步。否则,就要追查,就要扣帽子、打棍子。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就只好不去开动脑筋,不去想问题了。”由此可见,这次会议要倡导的是( )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 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C. 联产承包,责任到户 D. 开设特区,吸引外资
|
7.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四川宁江机床厂的一则广告,发表在1979年6月25日的《人民日报》上。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该报首次刊登推销产品的广告。这则广告的出现( ) A. 引发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 解决了姓“资”姓“社”问题的困扰 C. 开始了国企改革的探索 D. 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8. 难度:中等 | |
如果我们要为下列一组图片确定主题,最恰当的是( ) A. 西藏的百年变迁 B. 各民族共同发展 C. 重工业成就显著 D. 新兴工业的崛起
|
9. 难度:中等 | |
新中国成立后,迅速获得了一批社会主义国家、民族独立国家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承认。这表明( ) A. 社会主义阵营得到了壮大 B. 中国与亚非各国友好交往 C. 新中国稳步走向国际社会 D. 新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
|
10. 难度:中等 | |
“从此,联合国有了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的真正代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首次有了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从此,在联合国里有了一个真正坚持独立自主、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始终不渝地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国家的代表”。“从此”的含义是 ( ) A. 从中国加入联合国开始 B. 从开国大典开始 C. 从中国重返联合国开始 D. 从中美建交开始
|
11. 难度:中等 | |
邓小平曾说:“世界上一系列争端都面临着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总得找出个办法来,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来解决”。邓小平解决香港问题采用的新办法是( ) A. 一国两制 B. 民族区域自治 C. 和平谈判 D. 签署条约
|
12. 难度:中等 | |
为完成“努力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专题学习,小雪同学在互联网上收集的相关新闻资料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 A. 河北失业保险费率三连降 B. 京津冀47家医院开通医保异地结算 C. 保定现军用直升机为建军90周年阅兵排练 D. 河北新增9.5万人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
|
13. 难度:中等 | |
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所示成就分别与我国的哪一举措有关?这些举措产生的相同作用是什么? (2)据图一、图二分析,上述成就取得的共同因素是什么?
|
14.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撕毁合同时,我国国民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防尖端科技项目是“上马”还是“下马”,意见很不一致。毛泽东明确指示: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不能放松或下马。 材料二:2015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正式成立。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火箭军授予军旗并致训词强调: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火箭军全体官兵要把握火箭军的职能定位和使命任务,按照核常兼备、全域慑战的战略要求,增强可信可靠的核威慑和核反击能力,加强中远程精确打击力量建设,增强战略制衡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火箭军。 (1)材料一中的“国防尖端科技项目”指的是什么? “我国国民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的前身是哪支部队?根据材料概括这支军队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
15.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台生”大事记(部分)
材料二:台湾学子一向有“来台大、去美国”的求学路线,但是近年来,“去大陆,求发展”已经成为台湾学生的新选项。 材料三:观察者网曾报道:在大陆求学五年的台生谢宁,曾对大陆毫无认识,只听说素质很差,但来大陆之后完全改观。当年她觉得台湾和大陆差距很大,而现在已渐渐对调。2016年11月26日,台湾《旺报》再度刊载文章,来自台湾新北市的学生黎羽忠讲述了在大陆参加文化交流的感悟,在北京处处的移动支付都让自己开了眼界,那一瞬间,谁还敢嘲笑大陆的“落后、没水准”?反而自己一个个活脱脱成了从“落后台湾”来的乡巴佬。原本的进步优越感完全被打破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台生”人数不断增加的原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台湾学子“求学路线”出现“新选项”的因素有哪些? (3)结合材料三分析,“台生”作为一个新群体,在两岸关系中能发挥什么作用?
|
16.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创建一个新国家,这是一件前所未有的大事。参加会议的代表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解放军、各民族和国外华侨的代表。代表们对所有建国事宜的问题,都进行了充分的民主讨论和协商。 材料二:宪法草案面向全社会公布,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从国家机关干部、大学生,到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各地掀起了一个讨论宪法的热潮。全国共有1.5亿人参加了讨论,提出了16万多条修改和补充意见。中共中央根据群众的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修改后,提交大会讨论。最后,大会全票通过了共和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 (1)材料一中的“会议”指的是哪次会议?根据材料概括,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的“大会”召开的背景是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两次会议的相同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