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四川省雅安市2016--2017学年度(下期)期末检测七年级历史试卷(word版附答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隋文帝(年号开皇)统治时期被称为“开皇之治”,当时的社会局面不包括(    )

A. 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增长    B. 大运河上漕运繁忙

C. 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统一    D. 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隋朝末年,一位洛阳商人要到余杭做生意,如果走运河水路,他不必经过(    )

A. 永济渠    B. 通济渠    C. 邗沟    D. 江南河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某大学教授做客《百家讲坛》,做了“太宗继位”“房谋杜断”等系列讲座。由此可推断他所讲的主题是(    )

A. 文帝建隋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康乾盛世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隋唐时期最突出的社会特点是(    )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小明在学习古代都市时,收集到下边方框内的资料。与资料相关的都市是(    )

A. 长安城    B. 东京城

C. 临安城    D. 大都城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2016年《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掀起了全民学诗词的热潮。如果出题:他的诗飘逸洒脱,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他”是(    )

A. 杜甫    B. 杜牧    C. 白居易    D. 李白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联独爱之如一。”与此话相关联的信息或事件有(    )

   ①文成公主入藏联姻                     ②唐朝尚武风气盛行 

   ③唐朝社会风气开放                     ④唐朝民族政策开明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

A. 宦官专权    B. 藩镇割据

C. 黄巢起义    D. 安史之乱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五个政权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 后唐、后汉、后晋、后梁、后周

B. 后周、后梁、后唐、后晋、后汉

C. 后梁、    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D. 后晋、后梁、后唐、后周、后汉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宋太祖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

A. 分解宰相权力    B. 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C. 分散知州权力    D. 防止武将专横跋扈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按照和约,北宋要给辽、西夏岁币。下列对岁币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促进我国北方地区的发展    B. 促进了和约双方的边界贸易

C. 给北宋换来了永久的和平    D. 给北宋人民增加了沉重负担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以下连线搭配正确的是(  )

   ①辽-契丹族      ②元朝-成吉思汗   ③金-女真族     ④后金-努尔哈赤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战争时,皇帝御驾亲征往往能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北宋时,宋真宗亲征澶州城就使得北宋军队打退了辽军,当时力劝皇帝亲征的宰相是(    )

A. 魏征    B. 寇准    C. 宋璟    D. 房玄龄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弘法僧盲志未移,终成东渡写传奇。”“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三首诗词、对联分别对应的历史人物是(    )

A. 鉴真、郑成功、岳飞    B. 戚继光、鉴真、张骞

C. 玄奘、郑成功、戚继光    D. 郑和、岳飞、鉴真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早在河姆渡原始居民时期,我国就开始种植水稻,但直到哪一时期,水稻产量才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

A. 隋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中国,当时的纸币叫(    )

A. 交子    B. 当票    C. 银票    D. 汇票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南宋时期,在南方不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

A. 川蜀地区种植棉花和茶树    B. 农民种植引进的占城稻

C. 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D. 开封城内勾栏热闹非凡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我国经济重心最终完成南移是在(    )

A. 唐朝    B. 北宋    C. 南宋    D. 元朝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有“凝固的历史”之美誉。下列陶俑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 宋人表演蹴鞠    B. 宋人表演词朗诵

C. 元代人表演杂剧    D. 元代人表演杂技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关于这一壮举的历史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A. 增强了明朝的综合国力    B. 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往来

C.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D. 打破世界各地相互隔绝状态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明朝灭亡的原因有(    )

   ①政治腐败     ②土地兼并      ③农民起义     ④吴三桂降清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下图A、B处分别为(    )

 

A. 山海关  嘉峪关    B. 山海关  居庸关

C. 辽东  嘉峪关    D. 辽东  居庸关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国史概要》中指出:外国商人必须住在广州城外特别居住区域内的商馆,并且必须通过称为广东十三行的公行进行交易。……贸易季节一过,行商有责任催促外商离境,或返回澳门居住,不准在广州过冬。这表明清政府

A. 加强沿海军事防御    B.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C. 重视维护外商利益    D. 禁止外国商人来华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以下剧种中发展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的是(    )

A. 元杂剧    B. 昆曲    C. 川剧    D. 京剧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摘编自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材料二  清代名医徐灵眙作讽刺八股取士的《刺时文》道: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案头放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读得来肩背高低,口角嘘啼,甘蔗渣儿,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教他骗得高官,也算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1)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科举制的作用。

(2)明朝的科举考试,有哪些变化?材料二中,作者认为八股取士有什么危害?

(3)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朝统治者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了哪些措施?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认为明代一石重153.5斤,一斤重594.6克,明代粮食总产量应为1500亿市斤左右,较之前各朝代有大幅提高。王育民教授认为万历年间明朝人口达到峰值,实际人口在一亿四千万左右。

   材料二   根据嘉庆《清会典》,嘉庆十七年(1812),全国总产粮约为3013亿市斤,约为1.5亿吨。清朝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

(1)明朝时粮食产量大幅提高,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明朝引进的粮食作物有哪些?

(2)为发展农业生产,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明清时期人口发展的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口过快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隋朝何时统一全国?隋的统一,有何意义?

(2)为管理辽阔的疆域,元朝在行政制度方面有什么新的建树和发展?

(3)明朝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4)为捍卫国家的统一,清朝对台湾和西藏地区又是如何管理的?说明了什么?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在宋朝分别得到了怎样的发展?

宋、元时期科技进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请举出明朝三部科技著作及其作者并结合三位作者的生活与经历,指出他们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