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徐州卷)历史(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春秋时期,一位思想家鼓励他的弟子以较高的道德规范要求自我,强调对人要和善、仁慈,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疆域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历史发展的进程,下列中国古代疆域图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③①④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③②①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19世纪以来,中国近代工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夹缝中萌发。关于下列企业的相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  )

A. 皆由洋务派官员创办    B. 都一定程度上抵制外来侵略

C. 均体现轻工业的发展    D. 都在自强的口号下兴办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金冲及认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有助于使文字的表达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并且明白易懂……这是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又一大功绩。”开创这一“功绩”的是()

A.胡适

B.李大钊

C.陈独秀

D.蔡元培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在南京各省代表会上,孙中山提议废除跪拜礼,提倡普通见面时为一鞠躬,最尊敬之礼为三鞠躬。他身体力行,弯腰鞠躬。众人皆感新鲜,纷纷跟着仿效。鞠躯之礼逐渐风行开来。”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推动礼节的变化

B.鞠躯礼体现等级观念

C.礼节变化未受到西方影响

D.传统礼节被彻底废除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学习历史要求我们思考原因与结果的关系,以获得合理的历史解释。下列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A

南昌起义爆发

清王朝土崩瓦解

B

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

东北三省完全沦陷

C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D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中国民族工业处于崩溃边缘

A.A

B.B

C.C

D.D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照片能够形象的再现历史场景。对图中的历史场景解读正确的是()

A.出现在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带来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

C.成立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1979年至1988年,徐州粮食产量年均增长6.0%,累计生产3391.15万吨,相当于前30年粮食产量的总和。昔日贫穷落后、缺粮少吃的徐州农村变成苏北粮仓。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

 

C.农民土地所有权的获得

D.南方谈话的正式发表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城邦公职人员由抽签方式选出,每个公民都有同等机会出任城邦公职,行驶作为城邦主人的职权。”材料中这一现象出现在()

A.古巴比伦

B.古代印度

C.古代希腊

D.古代罗马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某史书记载:“由会议通过的《市政法案》,尽管威廉三世'厌恶至极',最后仍然予以批准,因为不然的话,议会将拒绝通过拨款案。”该现象与下列哪一文献内容相符合( )

A. 《权利法案》    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解放黑奴宣言》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根据图中的内容,为其选择一个最适当的标题(  )

A. 资产阶级革命    B. 技术革新    C. 殖民扩张    D. 思想解放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麦克莱恩在《日本史》“明治维新”一章中引用如下图,用以说明(  )

A. 废藩置县    B. 殖产兴业    C. 文明开化    D. 富国强兵

 

二、简答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或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的推论作出判断,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正确的答案涂“A”,错误的涂“B”,其他作答无效。

(1)史实: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技术,以及铸铁术,穿井法,造纸术都先后西传。同时,中亚、西亚的良种马、植物等土特产,如毛织品、胡桃(核桃)、石榴、胡萝卜、胡豆(蚕豆)、大蒜、苜蓿等陆续传到中国。

﹣﹣白寿彝《中国通史》

推论:古代“丝绸之路”推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2)史实: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新唐书•选举志》

推论:进士科是唐代读书人人士做官的重要途径。

(3)史实:新纪元以来,中华民国之名,既为世界各国所承认,主权属国民全体,载在临时约法,然而十年之间,有二次之革命,有八十日之帝制,有八日之复辟……

﹣﹣沈恩孚《五十年来中国政体改革之经过》

推论:辛亥革命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稳定了政局。

(4)史实:中央给予经济特区的特殊政策,包括:允许经济特区大量吸收利用外资,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经济成分可以让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更大些……赋予经济特区政府有较大的经济活动自主权。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推论:经济特区的创办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经验。

(5)史实:1921年12月,全俄中央执委会颁布的法令解除了对小企业实行的国有化,将这些曾收归国有的企业通过出租的方式交换原业主经营,实际上是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非国有化了。

﹣﹣余伟民、郑寅达《世界通史: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推论:1921年苏俄推行新经济政策,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6)史实:从1948年到1952年,美国共拨款131.5亿美元……到1950年,欧洲的国民总产值达到1250亿美元,在马歇尔计划不到4年的援助时间内增加了25%,比他的战前水平增加了15%。

﹣﹣金海《从马歇尔计划看战后初期美国对欧政策的演变》

推论:马歇尔计划复兴欧洲经济,使西欧摆脱冷战的阴影。。

 

三、综合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情境分析: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情境:1913年,亨利福特进一步发展了制造技术……福特的设计是,一个载着零部件的传送带在一个适当的高度上以一定的速度经过工人。每个工人在传送带旁边的固定位置上从事特定的工作,这样,每93分钟即可装配出一个汽车底盘,而从前需要728分钟……在20世纪早期,世界上一半的汽车是由福特汽车公司生产的。随着生产的提高,汽车价格急转直下,成千上万的普通人也能够买得起汽车了。

——(摘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分析:

(1)情境中亨利•福特发展的“制造技术”是什么?它属于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哪项发明为“汽车”的诞生提供了条件?

(2)根据情境概括“福特的设计”带来的影响。福特成功对你有何启示?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综合探究:中国和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两大经济体,两国关系一直备受关注。某校九年级学生围绕这个主题查找资料,进行了系列探究,请你参与。

【20世纪初】

材料一参加对中国出兵的有英、俄、法、美、日、德、奥等国……世界上所有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向一个落后国家发动战争,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中,英、美等国发动战争的直接目的是什么?美国通过这场战争在军事上获得了什么特权?

【20世纪40年代】

材料二1943年美国的对华政策是:“对中国我们有两个目标。第一是有效的联合作战。第二是承认和树立中国为主要大国,在战时和战后与西方三大盟国俄、英、美并驾齐驱,这既是为了准备一个战后组织,也是为了在东方建立稳定和繁荣。”

﹣﹣《科德尔•赫尔回忆录》

(2)哪一文件的签署推动中、美两国“联合作战”?美国承认中国为“主要大国”是基于中国对世界作出什么贡献?写出“战后组织”的名称。

【20世纪50年代】

材料三美国占据台湾和干涉中国解放沿海岛屿,造成了远东的紧张局势。这是中美之间的国际问题。中国人民行使主权解放台湾是中国内政问题,这两个问题不能混为一谈。

﹣﹣《人民日报》

(3)据材料三,可以得到哪些关于中美关系的信息?

【20世纪70、80年代】

材料四

1972﹣1980年大事年表(部分)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他称这七天是“改变世界的一周”

1979年1月可口可乐公司进入中国市场

1979年7月7日中美两国签订《中美贸易关系协定》

1980年9月中美民航协定、中美海运协定和中美纺织品协议签署

(4)为什么尼克松称其访华七天为“改变世界的一周”?材料四体现出1979年之后中美两国间的交往有新的发展,出现这一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1世纪初】

材料五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合作可以办成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中美对抗两国和世界肯定是灾难。

﹣﹣习近平在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上致辞

(5)当今世界,推动中美两国走向合作的因素有哪些?中美合作有何意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