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苏州市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初一历史期末模拟卷(二)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6世纪80年代,中国重归统一的皇帝是(  )

A. 隋文帝    B. 唐太宗    C. 隋炀帝    D. 唐玄宗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百家讲坛》主讲人孟宪实副教授曾做客《扬州讲坛》,主讲“唐太宗的治国艺术”。下列选项中,不可能出现在他讲话内容中的是( )

A. 唐太宗居安思危,以民为本    B. 唐太宗精简机构,合并州县

C. 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D. 唐太宗创立科举,选拔贤才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读下面的唐都长安图。下列描述符合唐都长安情况的是( )

A. “市”“坊”界限分明    B. 大街小巷店铺林立,热闹非凡

C. 早市、夜市买卖不绝    D. 城中心的紫禁城是皇帝的居所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期特有的文化气派。以下能体现唐朝 “有容乃大”的是(   )。

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             ②叶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

③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     ④马可波罗来中国经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文中的“伟大僧人”是指( )

A. 张骞    B. 玄奘    C. 鉴真    D. 郑和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为一了弘扬民族文化,今年2月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在众多唐代诗人中,诗作既豪迈飘逸又清新瑰丽,被称为“诗仙”的是( )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王维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的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的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面最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 都城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B. 在广州设立十三行

C.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D. 郑和下西洋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 )

①辽﹣契丹族   ②西夏﹣元昊   ③阿骨打﹣党项族   ④北宋﹣赵匡胤⑤金﹣阿保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历史人物总是与历史事件相联,下列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唐玄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B. 戚继光——抗击倭寇

C. 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D. 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下列文物可以用来研究哪一地区的边疆治理的历史( )

A. 蒙古    B. 西藏    C. 东北    D. 台湾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

A.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 “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C.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 “苏湖熟,天下足。”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西藏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时期,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的是( )

A. 伊犁将军    B. 达赖    C. 驻藏大臣    D. 班禅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北京王麻子剪刀的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 )

A. 《天工开物》    B. 《梦溪笔谈》    C. 《农政全书》    D. 《徐霞客游记》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来自星星的你》主人公都教授于1603年8月25日(中国明朝后期)从外星球掉落到朝鲜打的。如果当时他到中国,最不可能( )

A. 听郑和下西洋的故事    B. 了解科举制度

C. 学习活字印刷    D. 翻阅《红楼梦》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我国古代经济中心经历了从北方向南方逐渐转移的过程。从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宋朝,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逐渐超过北方,下列对其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北方劳动人民不够勤劳

B. 北方各政权不重视发展生产

C. 南方开发的时间比北方要早

D. 中原人南迁带去了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马克思曾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造成中国“与外界隔绝”的状态,主要是因为清政府实行( )

A. 君主专制制度    B. 闭关锁国政策

C. 重农抑商政策    D. 休养生息政策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秦刚拟办一份历史手抄报,准备了如下图所示素材,据此推断这份手抄报的主题是( )

A. 民族关系的发展

B.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D. 封建社会的危机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古代中国科技文化成就辉煌。下列选项中表述均正确的是:( )

①李冰主持修筑了都江堰 

②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③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④宋应星编著了《天工开物》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二、判断题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唐朝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对大运河这一历史工程的赞颂。( )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签订澶渊之盟的双方是南宋与金。(  )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成吉思汗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元朝的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中心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行记》就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图正确反映了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情况。____

 

三、填表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_________,科举制度正式诞生;武则天对应举之人亲自出题面试,开创了__________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__________》是一部__________的通史巨著。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___________,元朝建立后,将西藏地区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由________直接管辖,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四、综合题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盛世”是指我国从大乱走向大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昌盛的特定阶段。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多个“盛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执政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辉煌的“西汉盛世”,汉武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诸多首创精神和积极的治政态度……他两次派遣使团出使西域,最终凿通西域,建立起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丰富和充实了华夏文明。

材料二:  唐太宗开创的“贞观之治”昌盛局面,在她统治时期继续向前发展,国力强盛,为以后的“开元之治,一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史家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郭沫若称赞她的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材料三:  盛唐的升平景象,在唐玄宗统治后期急转而下,爆发了大规模的动乱,唐朝从此走向衰落。                                             

一摘自七下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具有“首创精神”的一项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她”是谁?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动乱”指什么?生活在这一时期有“诗史”之称,被誉为“诗圣”的是谁?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封建社会出现“盛世”的主要原因。(至少说出两条)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影响深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现经济集中化……

——斯托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秦始皇最先将谁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国?

材料二  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护“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

——《“大一统”之梦》

(2)秦汉统治者是如何“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的?

材料三  唐太宗常说“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唐太宗问魏征:“何谓明君?”魏征:“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比籍忠臣。”

(3)材料三体现了唐太宗的哪些执政理念?请各举一例说明他是如何践行这一理念的?

材料四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4)材料四中的“帝”指哪位皇帝?请指出丞相这一官职设立和废除的朝代?

材料五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5)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立标志着什么?

(6)结束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我国历代政府均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开府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统领大宛及其以东城郭诸国,兼督察乌孙、康居等游牧诸国,颁行朝廷号令;诸国有乱,得发兵征讨。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职掌全国的佛教和藏族地区的政教事务,其地位与枢密院、御史台并列。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出西域都护的设置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的内容是哪个朝代对西藏进行管理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清朝为加强管理西藏,确立了什么制度?后来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4)材料四的内容出自我国哪位民族英雄致外国侵略者的信函?台湾归顺清朝后,清朝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对台湾的管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