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省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 使南北重新统一    B. 隋炀帝的励精图治

C. 隋炀帝的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D. 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一位外国人曾描述大运河:“由广州通向北京,其长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其实,大运河的南北两端应该是(  )

A. 扬州、北京    B. 杭州、北京    C. 杭州、扬州    D. 广州、北京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唐代诗人陆龟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来形容素雅温润的唐代某种瓷器,这是对哪种瓷器的由衷赞美(  )

A. 唐三彩    B. 白瓷

C. 青瓷    D. 景德镇瓷器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白龙马,蹄朝西,驼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真是不容易…”,歌曲中的唐三藏到达西天(天竺)后,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并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的佛学大师.他所写的哪一本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

A. 《大唐西域记》    B. 《西游记》    C. 《史记》    D. 《资治通鉴》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唐朝灭亡的标志是(  

A. 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    B. 朱温兼并了北方割据势力

C. 朱温建立后梁    D. 安史之乱的发生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评价错误的是 (  )

A.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

B. 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

C. 南方地区,受战乱影响较小

D. 政权分裂使统一成为不可能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  )

A. 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

B. 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C. 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局面

D. 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民族之间有分有和,在交流与碰撞中不断地融合。两宋时期,曾出现了宋与辽、西夏、金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下列能正确反映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岳飞《满江红》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这里的“胡虏”、“匈奴”指的是(   

A. 女真人    B. 匈奴人    C. 契丹人    D. 党项人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我国现行人民币有金属币和纸币两种。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我国(   )。

A. 秦朝的圆形方孔钱

B. 汉朝的五铢钱

C. 北宋的交子

D. 南宋的会子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           

A. 地方军阀割据    B. 南北政权对峙

C. 民族政权并立    D. 统一繁荣开放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如下图,由这两则材料可以看出汉代和宋代对外贸易最大的不同是(     )

A. 出口货物的种类    B. 对外贸易的路线    C. 政府对外贸易的政策    D. 出口货物的多少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瓦舍勾栏,终日喧嚣不已。这种热闹的城市生活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

A. 南朝    B. 隋朝    C. 唐朝    D. 宋朝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北宋时,有人在黏土制成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单字,再用火烧成单字。排版时,把陶子放在一个铁框里,排满为一版;印刷时可以同时排版,效率很高。印完一板以后,陶子拆下还可以再用。”这里介绍的是  (    )

A. 雕版印刷术    B. 火药的使用    C. 指南针的发明    D. 活字印刷术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世纪时,我国北方蒙古高原上的各部落之间混战不已,又受到金朝的奴役,草原人民不得安宁。使得蒙古高原结束这一局面的人物是(   )

A. 阿骨打    B. 阿保机    C. 铁木真    D. 忽必烈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这反映出元朝为有效统治全国设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三省六部制    D. 行省制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19515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十七条协议,开启了西藏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转折。西藏正式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  )

A. 西汉    B. 唐朝    C. 元朝    D. 清朝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据考证,“南海1号”古沉船是一艘明代晚期的商船,船上发现了大量当时瓷窑烧制的瓷器,其中最容易找到应该是(  )

A. 越窑的青瓷    B. 邢窑的白瓷    C. 哥窑的冰裂纹瓷器    D. 景德镇的青花瓷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小丽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图片,她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

A. 祖国统一    B. 民族团结    C. 中外交往    D. 抵抗侵略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北家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

A. 《齐民要术》    B. 《本草纲目》    C. 《天工开物》    D. 《徐霞客游记》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戚继光是明朝著名的抗倭英雄.下列诗句中,表明他消除倭患的决心和意愿的是( )

A.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C.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D.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王朝,每一个王朝,远远望去,似乎都有一种专属的美感,在网络发达的今天,产生了“朝代粉”这样一个群体,很多人对宋朝一往情深,成了“宋粉”。    

材料一 宋家万里中原土,换得钱塘十顷湖。      

——清朝黄任《西湖杂书》 

材料二 当年北宋都城的景象,集中反映在一幅绝世名画之上,以至于今天的这座城市,号称有三件“文化宝贝”,就是所谓的“半城水、一幅画、一个故事”。如今,“三宝”已然活化成该市久负盛名的文化旅游项目。 

材料三 在这“一幅画”的作者笔下,“官衙门口士卒慵懒,城门口无士兵把守,外来的驼队进去自由,城墙多后失修”。 

材料四 赵宋在中国历史上还是成为一软弱的朝代……(它所面对的少数民族政权)这种半汉化国家的组织能力,比汉和唐对抗的单纯游牧民族要厉害多了。那些单纯的游牧民族所恃,不过是疾风迅雷的冲锋力量。  

                                               ——《中国大历史》

(1)材料一中,北宋和南宋的建立者分别是谁?其都城分别位于今天的哪个省?(2)材料二中的“一幅画”具体指哪一幅作品?其作者是谁?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北宋当时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4)从材料四中可见,作为宋王朝对手的少数民族政权,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5)你认为“朝代粉”应恪守什么样的底线?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沿着以丝绸命名的中外交往通道,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由此展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它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远方。                                          

——《新全球史》

(1)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

材料二 中国丝绸从海路外传虽然开始很早,但只限于官方贸易。到宋代,除官方丝绸贸易外,民间商人向海外进行丝绸贸易的,也蓬勃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海外丝绸贸易有什么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新变化的政策原因。               

材料三 “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材料四 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绷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3)依据材料三,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郑和下西洋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

(4)据材料四,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三: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1)材料一展示的是哪个朝代创建的制度?丞相有什么职权?

(2)根据材料二,元朝为了控制辽阔的疆域,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制度?在这个民族发展的历史上,有两位杰出人物,他们是谁?他们各自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3)材料三中朱元璋进行的“重大改组”是指什么?为了加强统治,他还在地方采取了什么措施?

(4)以上材料表明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