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湖北省、竟陵初级中学等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某学习小组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 )

设立三省六部制   ②中央废除丞相,地方设立三司  ③八股取士   ④设置东厂、锦衣卫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明朝中期以后,我国外交出现新形势:开始遭受外国侵略,由此出现了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下列哪项史实体现了上述特点?( )

A. 靖难之役    B. 雅克萨之战

C.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在中国近代史上最先占领中国领土和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分别是(   )

A. 英国、法国    B. 英国、美国    C. 俄国、日本    D. 英国、俄国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  )

A. 给思想紊乱的中共指明了方向    B. 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C. 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D.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一位农民在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信中的“这个梦想实现了”是因为( )

A. 土地改革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农业生产合作社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1954年,中国、印度、缅甸再次重申:“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而现时存在的恐惧和疑虑,则将为信任感所代替。”由此可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 在中、印、缅之间达成基本共识    B. 消除了中、印、缅之间的矛盾

C. 已被世界各国接受                    D. 已写入《联合国宪章》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刘景华在《人类六千年》中写道:中世纪兴旺发达的地中海贸易成为昨日黄花,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的商业地位一落千丈……而(欧洲大西洋沿岸的)里斯本、伦敦、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成为重要的国际商业都市。造成这一变化的是( )

A. 新航路的开辟    B.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 美国独立战争    D. 法国大革命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巴黎和会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能够佐证此结论的典型史实是( )

A. 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B. 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

C.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D. 美国居主导地位而且获益最大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某校同学开展“近代中日战争”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探究活动。

【战争探源】

材料一  日本甲午战争后中国的巨额赔款使日本变成了暴发户。日本将中国赔款的88%,约30500万日元用于扩充军备,……用58万日元发展钢铁工业。……日本更加野心勃勃地走上对外侵略的道路。

材料二  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早就制订了武力侵占中国东北的计划。日军不断制造借口,向中国东北增兵,并把关东军司令部移到沈阳。9月18日夜,日军在炸断柳条湖一小段铁路后,随即调兵向北大营发起攻击,攻占沈阳城。

材料三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1)根据材料一分析日本在甲午战争后,更加野心勃勃地走上对外侵略道路的经济条件。(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说日本法西斯在战争发动上的特点。

【战争话史】

(3)邓世昌和第二十九军的行为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战争之殇】

(4)图三中《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观察图四,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日军侵华期间犯下的严重暴行。

【战争与启示】

(5)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在为侵略战争翻案。结合上述材料,反思近代两次中日战争,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是二十世纪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的三位伟人,他们的伟大实践实现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三次飞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

                                         ——胡锦涛《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实录》

材料二  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兴起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突破点。我国农民创造的责任制形式,使生产者在劳动和经营方面获得了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极大地调动了厂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为谋求“民生幸福”、“民主自由”有什么主张和重大实践?

(2)材料二中民族独立的具体标志是什么?毛泽东同志在建国初期为实现中国现代化在工业领域有什么英明举措?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国家实行了什么制度?

(4)综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历史的三次飞跃,你有何感悟?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科技的发展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原因。崛起后的大国在谋求各自利益和新发展的过程中又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机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1)材料一中英国能引领这一历史发展潮流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率先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它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材料二在十九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

——沃尔特·拉斐伯《美国世纪》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这次技术革命把美国带入了什么时代?

材料三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它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

(3)一战后,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召开了哪两次会议建立了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二战后形成了两极格局,请写出这一格局形成的标志性事件。

材料四美国、西欧、日本在不同时期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图

(4)材料四图示反映出西欧、日本二战后工业生产在世界上所占的比重,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请写出西欧、日本为实现这一变化采取的共同措施(写一个即可)。

材料五当今世界,除美国之外,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他们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5)材料五反映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2017年春第二次联考九年级历史答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