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五星红旗和《义勇军进行曲》是在哪次会议上被定为我国的国旗和代国歌的(   )

A. 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中共七大    D. 中共八大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事件是(   )

A. 辛亥革命    B. 新中国成立    C. 一五计划    D. 三大改造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1950年周恩来发表讲话,警告美国:“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为此,中国进行了(   )

A. 北伐战争    B. 抗日战争    C. 解放战争    D. 抗美援朝战争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某历史学习小组围绕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进行研究性学习。该小组研究的主题应是(    )

A. 彻底实现国家独立    B. 巩固新生政权    C.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马学东在某一文章写道:“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000多个,修堤坝22000多座,修沟渠4000多公里,受益田地750万亩。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000万吨,比1949年增长26.9%。”与材料中数据的出现直接相关的是(   )

A. 土地改革    B. 新中国成立    C. 对农业的改造    D. 一五计划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图为1953年、1957年农轻重比例图。对此图所反映的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

A. 农业生产增长相对迅速    B. 实现了工业化

C. 工业建设成就突出    D. 轻工业得到了优先发展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法制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 《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民法通则》    D. 《临时约法》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图是中央电视台黑白纪录片《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大联欢》,这一场景可能出现在(   )

A. 1953年 天津    B. 1956年 北京

C. 1949年 北平          D. 1957年 上海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是(    )

A. 并人国企    B. 公私合营    C. 建立合作社    D. 建立互助组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  )。

A.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C. 新中国的成立    D.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中国共产党史上有两次重大、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一次是遵义会议,另一次是(   )

A. 七届三中全会    B. 八届三中全会

C. 十一届三中全会    D. 十二届三中全会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长篇小说《似水流年》是一部以饱含血泪的笔墨,抨击中国文革十年浩劫的小说,值得重视和肯定。中国要避免“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悲剧重演,关键是要(   )

A. 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B. 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C. 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D. 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 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 使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D. 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包产到户”相关的是(   )

A. 经济特区    B. 民族区域自治    C. 改革开放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改革鼓点先敲响,如今飞出金凤凰”这两段《凤阳花鼓》词中安徽凤阳农民生活的变迁与下列哪一政策息息相关(   )

A. 大跃进    B.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革

C. 开辟经济特区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1979年4月邓小平首次提出要开办“出口特区”,后于1980年3月,“出口特区”改名为“经济特区”,我国创设的首批经济特区分布于(   )

A. 广东、海南    B. 广东、福建    C. 福建、海南    D. 上海、广东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国际舆论曾评价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是新中国成立35年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一“行动”是指(   )

A. 建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B. 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C. 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D. 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开放涌春潮九州明媚,改革掀热浪四海辉煌”这副对联与哪一事件有关(   )

A. 改革开放    B. 香港回归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抗美援朝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1992年,邓小平同志到南方视察,他所讲的一些话,后来统称为“南巡讲话”。这次南巡讲话主要是解决了(  )

A. 特区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B.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冲突问题

C. 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在南方的落实问题

D. 如何解决外来流动人口和农民工的使用问题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1941年5月1 H,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纲领》,其中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1946年2月18日更明确指出:“根据和平建国纲领要求民族平等自治,但不应提出独立自治口号。”在这一方针指导下,我国实行(   )

A. 社会主义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文化大革命    D. “科技立国”政策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下图是“一国两制”的含义示意图,“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实践于(   )

A. 香港问题    B. 澳门问题    C. 台湾问题    D. 西藏问题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极大地推动了祖国统一的进程。201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多少周年?(   )

A. 15    B. 20    C. 25    D. 30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改革开放后,为了实现祖国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对台湾的基本方针是(   )

A.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 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武力

C. 用武力维护祖国统一    D. 武力统一,一国两制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陆和台湾的两个民间团体开始对话,即后来的“汪辜会谈”,推进了两岸经贸和科技文化的交流。两岸关系发展的前提是( )。

A.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 贸易往来平等互利的原则

C. 和平共处,互不干涉的原则    D. 首先实行“三通”的原则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下列是某同学自主学习时收集的图片。从中可见他学习的主题是(    )

A. 国防现代化    B. 新中国外交

C. 祖国统一大业    D. 两岸交流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1966年我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现在装备了近、中、远程和洲际导弹核武器,发展成为一支具有较强战斗力的队伍。我国导弹部队的主要任务是(  )

A. 瞄准日本和美国领土    B. 反击敌国空中的入侵

C. 为台湾回归准备军事力量    D. 实施核反击

 

二、判断题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进行国有企业的改革。以上表述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三、综合题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探索农村建设的实践中,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过曲折和失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按照《 A》的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就是我们要实行土地改革的基本理由和基本目的。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农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 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材料二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逐步克服农业同工商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中共中央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的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材料三 在1958年的“大跃进”中,曾放出了许多离谱的农作物高产“卫星”。其中,河南西平县和平农业社小麦高产7320斤,湖北麻城县建国农业一社早稻亩产36956斤,广西环江县红旗公社中稻亩产130434斤10两4钱,在当年诸多的“卫星”中特别耀眼,更有一个惊人的“卫星”口号“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匹毛驴拉不动”。

材料四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农村经济发展对城市的要求,为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摘自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材料一中 “A”处应当填写的内容是什么?

(2)材料二中农业改造的目的是什么?采取了什么方式?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与材料相关的事件。同一时期我国在农村还实行了哪一项政策?

(4)材料四中“农村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5)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某校历史探究学习小组决定以“中国的过去与未来”为主题,举办一次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历程的展示活动。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展示一: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表格信息】

(1)据表中信息,写出事件名称。

【图片信息】

(2)下图反映了我国哪一时期工业交通领域的主要成就?

展示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文本信息】

下表是某一会议的内容:

(3)据表中信息,写出此会议名称。此次会议在经济建设上决定实行什么决策?

【图片信息】

(4)下图反映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呈现出什么特点?

【整合信息】

(5)通过上述问题的解答,谈谈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为什么能够屡创佳绩。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

历史事件 

1949年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1949年10月

开国大典

1950-1953年

抗美援朝

1950-1952年

土地改革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3年-1957年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4年9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1956年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956年-1966年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966年-1976年

文化大革命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开始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

 

——根据《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整理

(1)材料中“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哪一事件做了准备?

(2)根据材料提供的历史事件,提炼一个主题,并任意选取其中历史事件(至少两件),结合所学知识对提炼出的主题加以阐述说明。(要求:主题立意明确精炼:史实阐述符合主题。)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