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西新干三中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毛泽东拿起五星红旗的式样指着说:“我们这个图案,表现我们革命人民大团结”。这一情景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

A.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B. 1924年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C.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    D. 1949年新中国诞生前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美国陆军上将、“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A. 抗美援朝    B. 越南战争

C. 科索沃战争    D. 中东战争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双百人物中,为我国科技强军做出杰出贡献的是

A. 焦裕禄    B. 王进喜    C. 袁隆平    D. 邓稼先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下列建设成就反映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的有 (    )

①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   ②华北和西北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③、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   ④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口号是历史的浓缩,从口号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一个真实的历史。打倒一切”“造反有理”“停产闹革命这类口号出现在(    )

A. 新中国成立初期    B.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被火烧断为两截的元朝名画《富春山居图》,分藏于浙江和台湾。2011年5月,大陆将画的前半卷移交台北故宫博物院进行合并。6月1日,“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在台北拉开序幕,这是该画被分开360多年后首次以完整的面貌展现在巨人面前。这幅名画的历史性合璧  

A. 反映了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B. 标志着两岸实现了“三通”

C. 表明了祖国统一问题已经解决    D. 表明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某同学准备作一个题为《 我眼中的文化大革命》 的发言,以下内容不适合出现在发言提纲中的是(    )

A. 民主法制遭受践踏    B. 国民经济破坏严重

C. 文化教育历经浩劫    D. 外交事业停滞不前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开天辟地        ②当家做主           ③星星之火        ④伟大转折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②④③    D. ①③②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知识的窗口,管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背景是(     )

A. 文化大革命结束                     B. 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召开

C. 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    D. 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民终于看到了隧道中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1992年党中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政策是党在下列哪一次会议上提出和制定的(  )

A. 十二大    B. 十三大    C. 十四大    D. 十五大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2011523日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纪念日,60年来西藏经济大幅度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西藏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在少数民族地区加快改革开放的力度

宗教信仰的废除                   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相对于我国大陆地区来讲,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特别主要是指

A. 由中英联合管理    B. 社会制度不同,高度自治

C. 由中葡联合管理    D. 政治上不受中央政府管辖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文精神取得很大发展。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了……这种马克思主义是活生生的,能够回答实际挑战,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克思主义。                  

——夏学銮《中国人文精神的产生、发展及特征》

请回答:

(1)材料中的“现实马克思主义”指什么?

(2)党和政府在“现实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重大举措有哪些?(写四点)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邓小平:《稳定世界局势的新办法》

材料二:2005年4—5月,台湾地区重要党派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来到祖国大陆。两人都不约而同地重申了“一个中国”的立场。这说明了包括台湾地区人民在内的绝大部分中国人是认同“一个中国”的,“台独”是不得人心的。

材料三:海峡两岸经贸、人员往来统计表

年 份

贸易总额(亿美元)

台湾来大陆人次

大陆居民赴台湾人次

1978

0.46

——

——

2001

323.4

3440306

122198

2004

783.3

3685250

144526

 

材料四:20世纪90年代初,李登辉不顾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反对,相继抛出所谓“一中一台”,“两国论” ……

2004年3月20日,陈水扁、吕秀莲等“台独”分子导演了所谓“全民公投”,妄图将“两国论”合法化,把台湾从祖国的怀抱分裂出去 ……

2007年4月,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路线公布后,“台湾体委”汇集台湾“中国台北奥委会”,随即举行记者会称“……台湾不欢迎圣火入台。”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政府为结束海峡两岸分离状况,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这个方针是什么?该方针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结合所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有哪些有利因素?同时还存在哪些不利于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岸关系发展趋势的认识。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历史证明,制度和机制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新中国发展历程时,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参与这次探究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1)观察上表,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    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

(2)上述图片反映的是同一重大历史事件,请你写出这一事件的名称。

材料三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什么?此后,农村开始的“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是什么?

材料四  澳门回归十多年来,GDP以年均近l5%的增幅快速增长,人均GDP已达3.9万美元,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

(4)综观上述材料,你从中获得了哪些认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