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8中考(贵阳)历史复习:世界现代史综合测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20世纪20年代初,许多苏俄的敌对分子说“苏俄已经向右转,转向资本主义了”;党内有些同志则认为“用异己分子来建设社会主义”,已经“离开社会主义原则”。他们所说的“转向资本主义”和“离开社会主义原则”的政策是

A. 新经济政策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斯大林模式    D. 赫鲁晓夫改革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经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A. 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 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 合理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 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1922年,某条约规定:“为使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之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一般优越权利。”对该条约解读正确的是

A. 阻碍了美国在中国的扩张

B. 尊重了中国的主权

C. 打破了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

D. 解决了日美在中国的矛盾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20世纪20年代末,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大萧条,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 首先爆发于欧洲国家    B. 由各国政治危机引发

C. 使苏联受到沉重打击    D. 促使罗斯福实行新政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1932年,罗斯福告诉人们,美国自由放任和到处是扩张机会的“伟大时代”已成为过去,现在必须由政府介入并指导创建新的经济秩序。罗斯福政府创建的新的经济秩序是

A. 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B.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 强化科技创新    D.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1938年,某国外交部长说: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会从慕尼黑作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某国应是

A. 捷克斯洛伐克    B. 西班牙

C. 埃塞俄比亚    D. 波兰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1941年12月7日晨,珍珠港上空出现了354架日军战机,在1小时20分钟内,美国太平洋舰队除3艘航母外,几乎全军覆没。”材料所述事件产生的影响是

A.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B. 美国不再反对共产主义

C. 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D. 美英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20世纪40年代初,某文件规定“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国政府作战的轴心国集团及其附从者的全部资源可以使用,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这个文件签订的目的是

A. 为了打败共同的敌人法西斯

B. 为了瓜分殖民地

C. 为了赢得莫斯科战役胜利

D. 为了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经济受严重打击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

B. 通货膨胀的困扰

C. 信息产业单一发展的弊端

D. 债务负担加重的制约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通过让出部分国家主权,进行国家间的联合,达成区域和平,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是一项重大尝试。二战后,这一“尝试”的典型事例是(  )

A. 北约    B. 华约    C. 独立国家联合体    D. 欧洲联盟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以赫鲁晓夫改革和匈牙利改革为代表的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最终都失败了。导致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允许私人小企业的发展

B. 推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

C. 开展了垦荒和推广玉米种植运动

D. 未能从根本上摆脱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渗入”。这一演说的影响在于

A. 成为冷战即将开始的信号

B. 标志冷战的开始

C. 是冷战政策在经济领域的体现

D. 是冷战政策在军事领域的体现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世界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是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的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对材料所述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冷战后美国一国主宰世界统治秩序    B. 亚非拉国家已成为多极化的一极

C. 冷战后世界格局朝多极化趋势发展    D. 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经完全形成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一位史学家说:“它是人类智力解放的里程碑,不仅是人的四肢的延伸,而且还是人脑的延伸,以至于部分地代替人的脑力劳动。”材料反映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 )

A. 计算机技术    B. 航天技术    C. 生物工程技术    D. 原子能技术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一位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说:“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最具创新风格的就是爵士乐了。爵士乐起源于

A. 非洲音乐    B. 美洲音乐    C. 亚洲音乐    D. 欧洲音乐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一位《纽约时报》的记者写道:“夜间敲门讨饭的人,可能是几个月或一年前在银行里爽快地签发过你的贷款,或者是在你所读的报纸上写过社论,或者是某家大地产公司的副经理……”

材料二 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总统的就职演说

材料三 兹宣布,国会的政策是……促使各同业团体之间的合作行动,以提供普遍福利: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如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要使各产业的现有生产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要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暂时有需要的除外)。

——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

(1)材料一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针对材料二中的现象,美国是怎样应对这一事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归纳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对当今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对策是什么?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国际关系格局的发展与演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巴黎和会签署《凡尔赛和约》

图2 华盛顿会议

材料二

历史上出现的国际秩序,都是在战争结束后由战胜国提出并建立起来的,反映了战后的力量对比,体现了战胜国的利益,因此新秩序建立的时间都较短。但是,冷战的结束和雅尔塔体系的瓦解却并非通过战争,而是在和平的条件下实现的,所以在两极格局崩溃后并没有战胜国与战败国的区别,国际主要战略力量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利益和设想来确立新的国际秩序。因此,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必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将不可避免的充满矛盾和斗争。不管怎样,世界格局正向多极化方向演变,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要力量。

——曹胜强《现代国际关系史》

(1)材料一中的两次国际会议后,形成了怎样的国际关系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占据主导的是哪些国家?这一体系能否长久维持下去?为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美苏由战时同盟转向战后对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美苏两极格局崩溃的标志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指出,为什么当今“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影响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反全球化运动也开始出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1945年成立以来,不断推动市场经济、自由贸易和高增长率。除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外,美国的政治家和商业领袖还想建立一套适合自己利益的国际贸易体系,在他们的推动下,取消了阻碍跨国自由贸易的制约性贸易准则。……在过去的25年间,合作场景的变化已经导致了大约5万家全球公司的诞生。

——(美)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

材料二 2009年7月19日《北京日报》有一篇文章指出,医疗废物和电子垃圾等有毒废弃物“出口”发展中国家早已不是新鲜事。

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大众汽车制造公司的新型车“POLO”,虽然是在沃尔夫斯堡(德国城市)组装的,但是几乎有一半部件来自国外。……单是在德国汽车制造部门中,从1991年到1995年,就失去了30万个工作岗位。

材料三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的首要口号是呼吁抵御西方文化和西方政治经济秩序的渗透,在他们看来,西方乃至整个不信伊斯兰教的外部世界,无不图谋以异己的文化、价值观念体系和生活方式来征服和俘虏穆斯林,继而剥夺其所有的权利。

——刘金源《全球化进程中的反全球化运动》

(1)据材料一,概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概括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

(3)材料三是从什么角度反对全球化的?其目的是什么?

(4)你认为中国对经济全球化应持何种态度?为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