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年大庆市历史升学模拟大考卷(二)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图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汉代的丝绸之路”                          (    )

A. 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B. 使孤立、分散的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

C. 使中国的丝织品、玻璃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

D. 使美洲特产的玉米、马铃薯、可可等传入中国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下列古代制度中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  (    )

A. 世袭制    B. 分封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运送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城。下列表述与此相对应的是(    )

A. “苏湖熟,天下足”    B. “古今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C.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 “一半胡风似汉家”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友好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人物活动能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玄奘            ②鉴真                         ③郑和      ④戚继光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曾经不可一世高高在上的大清帝国一夜之间被英国人打得颜面扫地,这掀开了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史.这场导致中国走进屈辱历史的战争是                          (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中法战争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某次战争之后,西方各国都想勒索巨额赔款,乘机发一笔横财。列强提出,为“惩戒”中国,赔款数目按当时中国的人口计算,每人一两,共4.5亿两。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  (    )

A. 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 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C.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 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某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搜集了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    )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制造的军舰       汉阳铁厂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1916年,《青年杂志》正式更名为《新青年》。下列最符合100年前中国新青年标准的是 (    )

A. 具有民主科学思想的青年    B. 出国留学的青年

C. 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青年    D. 用白话文写作的青年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如下图是某事件的局部示意图,据此可以推断该事件是 ( )

A. 北伐战争    B. 红军长征    C. 井冈山会师    D. 百团大战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们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    )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      ②得到了农民的拥护 

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④使农民获得了解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漫画“梅开三度”是对新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外交成就的形象表达,这些外交成就的取得体现了 (    )

A. 美国对中国采取外交孤立政策

B. 中国综合国力位居世界第一

C. 中国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D.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它们是资产阶级对封建社会或殖民统治的批判与否定,开启了现代法制社会的先河;它们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旗帜,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民主、自由和平等的思想;它们的颁布,有助于资本主义法制社会的确立,反映了从“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过渡的社会发展历程。它们是 (    )

《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汉谟拉比法典》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崛起于法国动荡之际的拿破仑果敢刚毅,一生传奇。其是非成败,众说纷纭;身前身后,褒贬不一。如果以推动文明进步、创造文明遗产的角度肯定拿破仑,可选择的史实依据是 (    )

夺取政权,加冕称帝    ②打败反法联军,冲击欧洲封建势力,扩散法国大革命成果

征战欧洲,扩疆拓土    ④颁布实施《民法典》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某历史兴趣小组举行历史知识抢答赛,主持人给出以下提示:提示一  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提示二 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提示三 首创精神提示四 结果失败这是 (    )

A. 英国宪章运动    B. 法国大革命    C. 巴黎公社成立    D. 俄国十月革命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他十分欣赏英国的政治制度,积级宣传英国的资本主义和唯物主义……他抨击天主教会的罪恶行径,指出教皇的势力建立在“成见和无知”基础上。他把教士称作“文明的恶棍”,骂教皇是“两足禽兽”。他是:                                         (    )

A. 伏尔泰    B. 但丁    C. 达尔文       C.华盛顿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沃尔特·拉斐伯在《美国世纪》一书中写到:“在十九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他所描述的这场科技革命中,涉及到的三位美国人是(    )

①爱迪生   ②亨利·福特   ③莱特兄弟   ④卡尔·本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列宁的思想至今仍受到人们极度的重视,就在于它是活的、变化的、永不肯停止在某个定点上。下列各项中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是                  (    )

A. 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以家长制作风取代民主与法制

C. 以农业为重点取代以工业为中心

D. 多党政治取代一党政治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李老师出示了以下三个信息,与之相符合的史实是                        (    )

A. 美国南北战争    B. 罗斯福新政

C. 杜鲁门主义    D. 马歇尔计划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我们已经研究并且决定了三个同盟国最后击败共同敌人的军事计划……我们坚定不移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保证德国不能再扰乱世界和平……我们决定尽快同我们的盟邦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维护世界和平安全!这段材料应该出自                 (    )

A. 雅尔塔会议    B. 华盛顿会议

C. 慕尼黑会议    D. 巴黎和会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图说历史

(1)图一是我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他领导的      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图二是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卫星名称)。1975年,我国又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地球卫星,我国因此成为世界上第      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3)图三是伊斯兰教的建筑﹣清真寺,该教的创始人是      ,经典著作是《      》。

(4)图四是英国科学家      .他在科学著作《      》中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指出一切物种都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

(5)图五是   组织的盟旗,该组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它成立于     年.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某兴趣小组围绕“人类文明演进的足迹”的主题进行探究,请你参与。

探究问题一     文明西传

在唐宋两代,中国的工程师掀起了发明的热潮,中国引领全世界的科学技术。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列举三项唐宋时期“引领着全世界”的科技发明。试用一例说说对欧洲历史进程产生的影响。

 

探究问题二     步入近代 

探究问题三      阳光大道

(1)写出历史事件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

(2)“阳光大道”是指___________。

探究问题四     当今世界

阅读上表,从“当今世界”的某个侧面,从表格中选出3个关键词,根据关键词拟定一个主题。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不得大陆/不回故乡/大陆乎/何日光复

——国民党元老、国际著名书法家于右任的《国殇》

材料二  “九二共识”的缘起是为两岸协商寻求与奠定政治基础。两岸授权民间团体事务性协商开启后,需要双方为协商奠定明确的政治基础。1992年10月底至12月初, 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香港举行会谈,会谈后又通过数次函电往来,最终形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的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        

——网络

材料三  台湾当局新领导人蔡英文2016年5月20日发表“就职学说”,在两岸性质这一根本问题上态度模糊,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和认同其核心意涵,没有提出确保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具体办法,国台办称之“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其政策论述的实质是降低两岸的连结与依存度,保持所谓的台湾“主体性”,两岸关系的未来依旧无法拨云见日。可以看出,她的两岸政策目标只求稳定,不求发展,只管控风险,不增长动力,不是让两岸愈走愈近,击是让两岸愈走愈远。

——新华社评论

(1)材料一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在历史上,台湾遭受过哪些国家的侵占?

(2)根据材料二谈谈 “九二共识”的核心是什么蔡英文的两岸政策目标是什么?

(3)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邓小平提出的伟大构想是什么?该构想成的在哪两个地区得到实践?

(4)你认为海峡两岸能够实现和平统一的有利因素有哪些?(至少说出两点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