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它建立于( )

A. 公元前221年    B. 公元221年

C. 公元前202年    D. 公元202年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在《秦王扫六合》一课的讨论环节中,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就“分封制”和“郡县制”进行了激烈争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 分封制是封建社会的象征    B. 分封制结束了地方官吏的世袭

C. 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D. 郡县制最早出现于秦朝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规定,监察部对国务院各部门及国家公务员、国务院及国务院各部门任命的其他人员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实施监察。秦始皇、汉武帝在设置的类似功能的官职是(  )

①太尉    ②御史大夫    ③刺史    ④丞相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如今我国推崇“依法治国”,其含义一是依法行政,二是公民也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然而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这反映了秦的(  )

A. 徭役繁重    B. 赋税沉重    C. 残酷的刑罚    D. 可怕的殉葬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揭竿而起“源自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

A. 国人暴动    B. 陈胜、吴广起义

C. 楚汉之争    D. 赤壁之战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西汉初年,刘邦废除秦朝苛法,豁免徭役,减轻人民的负担,如减轻田租,十五税一;文帝、景帝之时又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土地税由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还减轻刑罚,废除了连坐法和残损肢体的肉刑等。汉初统治者实行这些措施的原因是(  )

①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②人民对政府不满,不断起来反抗

③为汉朝的强盛奠定基础        ④创造安定的社会局面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  )

A. 颁布“推恩令”    B. 实行分封制

C. 派张骞出使西域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他采纳董仲舒的主张,任用精通儒家学问的人为官,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他”是(  )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唐太宗    D. 宋太祖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列对如图所述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当时在位的皇帝是汉高祖    B. 当时在位的皇帝是汉武帝

C. 标志着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D. 是由董仲舒提出的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下列与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相关的史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公元25年定都于长安    B. 利用农民起义重建汉朝政权

C. 惩治贪官污吏,重振朝纲    D. 他统治时期史称“光武中兴”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指出:“中国汉代的张骞肩负和平友好的使命,两次出使中亚,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汉文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②西汉丝绸之路的起点是现今的陕西西安

③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方称为西域

④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20153月,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旨在重开“丝绸之路”。关于古代“丝绸之路”说法正确的是(  )

A. 东汉张骞始开丝绸之路    B. 促进了中外经济与文化交流

C. 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D. 丝绸之路起点是洛阳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统辖的时间和标志是(  )

A. 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B. 汉武帝时,丝绸之路开通

C. 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    D. 公元73年,班超出使西域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蔡伦被当今世人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 “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  )

A. 修筑都江堰    B. 改进造纸术

C. 发明活字印刷术    D. 创造出“五禽戏”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图所示邮票纪念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司马迁。他的著作是

A.《史记》           B.《水经注》

C.《伤寒杂病论》     D.《齐民要术》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某校七年级历史学习小组正开展“秦帝国兴亡史”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也来参加。

【秦之兴】

材料一   战国形势图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1)材料一中哪个国家后来实力大增?它实力增强主要与哪次变法有关?说出这次变法的两点内容。

(2)材料二中李白所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后建立了怎样的国家?为巩固这一国家,统治者在政治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秦之衰】

   材料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史记·陈涉世家》

(3)材料三所述是哪一事件的直接原因?这一事件有何重要意义?

【秦之亡】

材料四  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

    ——《过秦论》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从秦帝国的兴亡史里,你得到了哪些启发?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与西域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杨洁篪表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丝绸之路路线中的A、E两处的名字。说出一位开辟或维护这一“要道”的功臣。我们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了哪些优秀品质?

(2)材料二体现了丝绸之路的双向交流,哪些物品、技艺或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中国?中国的哪些物品、技艺或文化传到了西方?(各举两例即可)

(3)综合上述材料,说说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

(4)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 有什么意义?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汉族、汉字、汉文化……”“汉”与汉朝的强盛有很大的联系。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经济之盛】

材料一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穿钱的绳子)朽而不可校(计数);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平准书》

(1)材料一描述的情景的出现得益于哪一治世?请概述出现这一情景的主要原因。

【政治之盛】

材料二   百家讲坛《汉武帝的三张面孔》主题歌:“汉家旌旗蔽四海,暮云飞渡单于台。……五十四年功过凭谁述,甘泉花落尽尘埃。”

(2)材料二中,“暮云飞渡单于台”指什么军事行动?  汉武帝励精图治促成的盛世局面是什么?

【外交之盛】

材料三

(3)材料三呈现的神奇商路是什么?开通这条商路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文化之盛】

(4)汉武帝时“独尊儒术”,大力发展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____作为最高学府,西汉末年达上万人规模;东汉光武帝还兴办地方官学——郡国学。试分析“独尊儒术”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86年,考古工作者发掘了14座古墓葬,在其中一座古墓棺内死者的胸部发现    一幅纸质地图(如下图),残片长5.6厘米,宽2.6厘米。纸质薄而软,因墓内积水受潮,仅存不规则碎片,出土时呈黄色,现变为浅灰间黄色,表面沾满污点。纸面光滑平整,用细黑线绘制了山脉、河流、道路等图形。

材料二  东汉时,造纸术有了重大的改进.使用绳头、乱麻、树皮、稻草、布片做造纸的原料,纸张质地细腻,集中了竹简与帛的优点,被称为“蔡侯纸”。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说的这张纸是在甘肃天水发现的,它出现在我国哪个朝代?

(2)依据材料二,指出“蔡侯纸”有哪些优点。

(3)请回忆我国书写材料的演变过程,把下列相应的字母填入方框中。

A.龟甲、兽骨    B.竹木简      C.青铜器    D.纸       E.

(4)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提倡用“再生纸”,这有何重要意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