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四单元同步练习1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前秦之称最早见于《十六国春秋》,因其所据为战国时秦国故地而得名,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前秦与南方的哪一政权形成对峙的局面(  )

A. 西晋    B. 东晋    C. 南朝    D. 成汉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成语典故“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与下列哪次战役有关(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淝水之战是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其交战的双方是  

A前秦与东晋                B前秦与西晋

C北齐与东晋                D北周与西晋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很多少数民族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4世纪后期,建立北魏的少数民族是(  )

A. 匈奴    B. 鲜卑    C.     D.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北魏孝文帝对大臣说:“我贵为天子,何必一定要居住于中原呢!只不过是想让你们的后代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开阔自己的眼界罢了。如果长期居住在北方,一旦遇到不学无术的君主,就不免沦为他人的囚徒了。”为此,北魏孝文帝采取的措施是(  )

A. 迁都洛阳    B. 规定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C. 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D. 鼓励群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边是小明同学整理的某皇帝施政政策要点。这些政策产生的结果应是(  )

A. 推进大一统格局    B. 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C. 加快江南经济开发    D. 促进北方民族融合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帝日:“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材料反映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  )

A. 用汉姓    B. 穿汉服    C. 说汉话    D. 与汉族通婚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在中国古代,改名换姓非同小可,对皇帝来说尤其如此。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提倡学习汉族文化风俗,带头将自己的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这一举动带来的影响是(  )

A. 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了    B. 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过程

C.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D. 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社会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下列不属于其影响的是(  )

A. 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B. 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C. 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D. 内迁各族的食物、服饰、用具等,融人汉族的生活中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从西晋开始到北魏建立,内迁各族中,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有(  )

①匈奴  ②鲜卑    ③    ④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某兴趣小组同学在研究历史上某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时,运用了以下形势示意图,这次战争是(  )

A. 牧野之战    B. 长平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如下表所示,这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一项内容有关(  )

鲜卑族姓

汉族姓

拓跋

步六孤

独孤

 

 

A. 改官制    B. 禁胡服    C. 通婚姻    D. 改姓氏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某剧团要编演一部反映南北朝时期我国少数民族与汉族友好关系的话剧,这部话剧可取材于(  )

A. 蒙恬北击匈奴    B. 北魏孝文帝改革

C. 昭君出塞    D. 澶渊之盟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读图,回答问题。

(1)此图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次著名的战役?

(2)请写出这次战役的时间、交战双方和结果。

(3)请再列举出与这次战役特点相同的我国历史上的另外三次战役的名称。

(4)这次战役的结局对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贺兰

丘穆陵

独孤

步六孤

贺楼

 

材料二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请回答:

(1)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是什么事件?

(2)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内容?材料二中的“正音”指什么?

(3)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作用?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下列图片是嘉峪关出土的魏晋墓砖画,它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

A. 北方民族交融    B. 江南经济开发

C. 中外之间交往    D. 北方政权分立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某诏令日:“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颁布这一诏令的是(  )

A. 齐桓公    B. 秦始皇    C. 汉武帝    D. 北魏孝文帝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不惧险阻迁洛阳,力主改革学汉化,汉语汉服皆登场,改姓联姻礼孝扬。”这首歌谣颂扬的是(  )

A. 商鞅    B. 曹操    C. 苻坚    D. 北魏孝文帝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突出特点是(  )

A. 澄清吏治    B. 提倡汉化    C. 发展经济    D. 中央集权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衣服有制”。正朔服色,向来被视为国家根本之所系,是传统礼仪制度的重要内容……变易服饰,往往是古代社会制度和风俗习尚变迁的一个标记。下列哪位帝王的统治措施可体现这一特点(  )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北魏孝文帝    D. 隋文帝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通婚。”材料中的措施促进了(  )

A. 民族融合    B. 江南地区的开发

C. 北魏政权的建立    D. 民族政权并立局面的形成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史载,孝文帝雅好读书,遍览经史,深受儒学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  )

A. 独尊儒术    B. 实行汉化    C. 开发江南    D. 科举取士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既是原因又是结果的是(  )

A. 迁都洛阳    B. 军队战斗力提高

C. 社会矛盾激化    D. 北方民族大融合

 

四、综合题
详细信息
24. 难度:困难

某七年级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围绕“改革促发展”这个中心,开展了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回答相关的问题。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决心迁都,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494年,孝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文武官员和20万大军南下。到达A城时,正值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不愿意继续前进,孝文帝趁机说,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都在此,,随行人员没再反对,于是大功告成。

(1)材料一中的“A城”是哪里?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精心安排这一迁都的“计谋”?

材料二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步六孤

贺兰

 

 

《魏书》记载:“诏不得以

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

者,免所居官。”

 

 

 

 

(2)材料二所示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两项措施?

(3)试举三例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

材料三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北方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4)根据材料三,说一说这次改革取得了什么效果。

(5)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北魏孝文帝改革给你哪些启示。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民族大交融是历史发展的主流。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民族交融的历史吧。

(1)淝水之战是谁发动的?它是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

(2)这场战争的结果如何?你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是什么?

鲜卑姓改为汉姓

材料一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3)材料中的“平城”是今天哪个城市?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魏主”迁都的原因。

材料二  鲜卑姓改为汉姓

(4)依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改革的内容,除此之外,请再写出一项其改革的内容。

(5)有人认为“孝文帝的汉化路线不值得肯定,他的汉化路线是一条加速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衰亡的路线”,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为什么?

材料三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和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

(6)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