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省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试卷(1)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2014年,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稻之道》摄制组一行来到浙江某遗址博物馆现场进行稻作文化内容拍摄,请问该遗址是

A. 元谋人遗址

B. 山顶洞人遗址

C. 半坡遗址

D. 河姆渡遗址: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2015年4月5日,乙未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桥山黄帝陵祭祀广场隆重举行,万余名海内外中华儿女参加仪式。下列有关黄帝传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建造宫室、车船,制作兵器、衣裳

B. 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C. 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和陶器

D. 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图中的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竟屡次“烽火戏诸侯”。最初几次,诸侯都会带兵前来,保卫周王。诸侯保卫周王的义务,是下列哪一制度规定的

A. 世袭制

B. 禅让制

C. 郡县制

D. 分封制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成语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成语源于春秋争霸的是

A. 退避三舍

B. 朝秦暮楚

C. 纸上谈兵

D. 破釜沉舟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学校新来了一个风趣的历史老师,她作自我介绍时说到:“我的名字与战国有缘,我的姓是战国时期地处最西的一个国家的名称,我的名是战国时期地处最北的一个国家的名称。”这位历史老师的名字是( )

A. 楚秦    B. 齐燕    C. 秦齐    D. 秦燕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图片所示文物透露出来的相关历史信息是

A. 原始居民的生活

B. 商周的青铜文明

C. 春秋战国的纷争

D. 秦汉时期大一统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A. 商朝、秦朝、东汉

B. 秦朝、战国、东汉

C. 商朝、战国、秦朝

D. 周朝、商朝、秦朝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图为汉代某官职官印的印文,这一官职的职能是

A. 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

B. 掌管军事

C. 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

D. 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打击地方富豪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2015年10月,因青蒿素的发现我国著名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有人说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献给世界的礼物。其实早在秦汉时期就出现过一位中医名家,并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的主要功绩是

A. 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B. 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为患者成功实施开腹手术

C. 著成《九章算术》,被列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D. 撰写《史记》,为后世编写史书提供了范例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如果我们要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考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

A. 《齐民要术》

B. 《水经注》

C. 《博物志》

D. 《水经》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大家喜爱的著名歌手周杰伦创作的“中国风”歌曲:“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歌曲赞扬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A. 雕塑艺术

B. 书法艺术

C. 绘画艺术

D. 石窟艺术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图中的历史人物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治理洪水,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状态,创造了奴隶制国家;还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这里的“他”是指(   )

A. 黄帝    B.     C.     D.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2016年4月4日,轩辕黄帝公祭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万余名中华儿女参加了活动。隆重祭祀黄帝,是因为他

A在战争中曾经打败炎帝

B.发明了文字

C.是中华民族“人文初祖”

D.编制了乐谱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儒家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法家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道家既反对“礼”治,也反对“法”治,他们提倡“无为而治”。这些内容反映的现象是

A. 诸侯争霸

B. 变法运动

C. 百家争鸣

D. 民族融合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 焚书坑儒

C. 修筑长城

D. 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武帝接受此建议,采取的措施是(    )

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减轻赋税,发展生产

C. 以德化民,稳定民心    D. 分封诸侯,加强皇权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小明同学为某单元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  )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下列图片是嘉峪关出土的魏晋墓砖画,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 民族融合    B. 江南开发    C. 中外交往    D. 政权分立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

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材料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视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

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孔子的政治和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这一史实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但其目的相同,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请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当仁不让于师。”“温故而知新。”

材料二:某中学初一(8)班新学期刚刚升学,班上屡次出现乱扔纸屑、破坏公物的现象。为此班委会召开紧急会议,但大家意见不统一而争论了起来:

劳动委员:“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5元。”

班长:“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相信他们会改的。”

生活委员:“随他们去吧,扔几张废纸而已,无所谓的事,根本不用管。”

请回答:

(1)材料一是那一历史人物的言论?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2)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有哪些?他创立的学说对后世有何重要影响?

(3)材料二中劳动委员、班长和生活委员的话分别蕴含了战国时期哪三家思想学派的观点?请分别指出。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问答题以下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材料二:沿着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凿井、冶铁等技术相继传到西方;西方的葡萄、芝麻、胡萝卜以及杂技、印度的佛教等纷纷传人中国。

请回答:

(1)以上两图反映的是汉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观察“丝绸之路图”,写出丝绸之路的起止点。

(3)根据材料二分析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4)丝绸之路经过的新疆地区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古代中央政府注重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请写出西汉时加强对新疆管辖的史实?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兴文,称风易俗,心甚为难。崤函帝宅,河洛网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引自《魏书》

材料二:孝文帝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引自《资治通鉴》

(1)两则材料各自分别提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2)魏主是谁?他决定将都城迁往哪里?

(3)综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迁都的原因是什么?

(4)材料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它的措施起了什么作用?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孝公曰:“善”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

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中“卫鞅”指的是谁?“秦公”是哪国国君?

(2)材料一中反映卫鞅什么主张?属于哪家学派?

(3)材料二中哪项改革内容遭到旧贵族强烈反对?(提示:不要摘录材料中的语句)

(4)这项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通过以上探究,想一想改革给了你什么启示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