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学校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二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中……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下列能够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 但丁的文学作品

B. 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

C. 牛顿的运动三定律

D. 梵高的绘画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欧洲航海家于15、16世纪开始探索连通世界的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

①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

②使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③使美洲物种传播到世界

④让地中海成为世界商业中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如果把“议会对王权的胜利”“历史上第一位总统的产生”“忘我献身的法国公民”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这个单元的主题应是

A. 新体制的创立

B. 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C. 工业文明的浪潮

D. 民族复兴新探索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中写到:“当这些革命到来的时候,它推动着已领先的英国继续前行,让这个小小岛屿在后来的几百年中超越其他各国”请问这些革命指的是

①光荣革命

②第一次工业革命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

④科技革命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题文)(2017年江苏苏州卷)美国国土安全部2017年2月4日发布声明称,根据美国华盛顿州两区联邦地方法院法官詹姆斯·罗巴特3日作出的裁决,在全美范围内暂停实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限制难民等群体入境的行政令。国土安全部将恢复此前对待入境旅客的检查方式。据此可知美国

A. 司法权高于行政权

B. 总统必须要对联邦法院负责

C. 地方权力高于中央

D. 总统权力受到联邦法院制约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历史陈述有时带有感情色彩,据此判断,北美人民关于独立战争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陈述的是

A. 《独立宣言》发表

B. 来克星顿枪声

C. 华盛顿出任总司令

D. 萨拉托加大捷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科学技术对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影响。下列能反映两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影响“生产工具”的是

A. 煤炭、石油的大量开采

B. 蒸汽机、内燃机的发明使用

C. 工厂生产和垄断组织出现

D. 计算机代替部分人类脑力劳动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这里的两个学说分别指

A. 《物种起源》《共产党宣言》    B. 《海国图志》《美国的悲剧》

C. 《神曲》《人民宪章》    D. 《哈姆雷特》《战争与和平》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是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理性”“自然法”等是当时思想家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词汇。启蒙思想家热衷“理性”一词是由于(     )

A. 自然科学的发展    B. 新航路的开辟

C. 人文主义的出现    D. 资本主义兴起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肉体和灵魂。为了它,我甘冒失去生命和理智的危险。”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

A. 托尔斯泰    B. 凡·高

C. 贝多芬    D. 莎士比亚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两次工业革命分别开启了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区分它们主要是根据()

A. 能源动力

B. 通讯技术

C. 交流工具

D. 机械设备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908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开始在汽车生产中引入流水线,把装配一辆汽车所需的时间由12个小时降低为一个小时,使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产量很快占到了全世界汽车产量的一半。据此,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 科学理论推动技术进步

B. 新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

C. 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发展

D. 新技术保证了产品质量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某历史学家认为“19世纪80年代,世界交通领域里的一场革命源于一种新动力的发明”。这里所说的“一种新动力的发明”是指(  )

A.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B. 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

C. 发电机的发明和使用    D. 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重新分割世界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下列示意图中属于三国同盟的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

A. 萨拉热窝事件    B.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的影响

C. 英法推行绥靖政策    D.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此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伤亡近七十多万人。由于伤亡惨重,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材料中的“此役”是指

A. 凡尔登战役

B. 索姆河战役

C. 斯大林格勒战役

D. 诺曼底登陆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材料一全球化源于何时?这实际上是个复杂的历史问题,如果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来看,1492年应该可以看作是近现代全方位交流意义的全球化的开始。

(1)作者为什么把1492年视为“全球化的开始”?早在公元前2世纪西汉时期,我国就曾开辟了一条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陆上通道,这条通道被称为什么?

材料二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火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车、汽车、铁制轮船成为新的交通运输工具,电话、无线电、电报成为新的通讯手段,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为国际贸易的大发展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基础。

(2)两次工业革命在动力领域的标志性发明分别是什么?两次工业革命为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有哪些具体表现?

材料三16世纪初,欧洲的奴隶贩子用货物换取黑人作为奴隶,然后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在美洲,卖掉黑奴后,把得来的金银和生产原料运回欧洲。

(3)材料三中“美洲”的发现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材料二叙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请结合所学,评价材料二中所叙述的历史事件。

材料四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4)材料四中所说的“新的政治制度”指什么政治体制?根据材料四,概括这种“新制度”对英国崛起产生的积极影响。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材料一美国在大战接近尾声时参战,其目的从根本上说是利用作战双方已经精疲力竭的时机,坐收渔翁之利,夺取世界霸权……事实上,美国的参战有着更深刻的原因。自19世纪末开始,美德矛盾逐渐加深。德国是美国在拉丁美洲扩张的主要对手。

(1)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时,美国以反对德国实行“无限制潜水艇战”为借口,于1917年4月对德宣战,加入了协约国阵营。根据材料二可知,美国加入战争的原因是什么?美国的加入产争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敌时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3)材料二中的“从上面解决”指的是当时俄国要解决什么问题?

材料三战争之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如果美国在19世纪60年代的时候,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这场战争对美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材料三中的“战争”是哪一重大事件?“对美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四“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材料五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

(4)材料四、五各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它们历史作用有哪些共同之处?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材料一我比你们幸运一些,我们国家没有国王,但你们中间一个国家的国王却在我们国家发号施令,还企图镇压我们的反抗,结果在我们总司令的领导下通过斗争,赶走了发号施令者,取得了国家的独立,建立起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国家。”

材料二南北战争结束后30年对美国来说,是勇于创新的时代,也是开始腾飞的时代……到1894年,美国工业产值已跃居世界首位。

材料三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一览表

项目

1860年工业产量位次

1

2

3

4

1910年工业产量位次

3

4

2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4

5

 

(1)材料一所说的总司令是谁?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学说是哪一启蒙思想家提出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南北战争主要解决了什么问题?南北战争为美国的“开始腾飞”创造了什么条件?

(3)引起材料三表中,英、法、德、美工业产量位次变化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对美国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对欧洲的国际关系又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材料四某时期欧洲形势图

(2)指出材料四图中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依据上述材料,指出英国处理和欧洲大陆关系的根本出发点。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