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北省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国古代远古人类中最早会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的是(   )

A. 元谋人    B. 河姆渡原始居民    C. 北京人    D. 山顶洞人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国是千万家…”你知道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我国奴隶社会的四个朝代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夏—商—西周—春秋    B. 夏—西周—春秋—商

C. 商—夏—西周—春秋    D. 西周—夏—商—春秋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 国家众多,分裂趋势加剧    B. 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C. 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D.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很多同学平时爱吃米饭,下列哪一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吃到香喷喷的米饭(  )

A. 北京周口店    B. 陕西半坡村

C. 云南元谋县    D. 浙江河姆渡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

A. 煮盐业的兴盛    B. 纺织业的进步

C. 铁器的广泛应用    D. 奴隶主转化为奴隶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

A. 当兵立军功    B. 不隐瞒犯法行为

C. 合理经商致富    D. 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在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局面出的原因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

A.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

B. 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地冲击,社会处于大变革的时期

C. 社会上出现了一大批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D. 当时国家是实现了统一,人们有言论自由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他统一六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他是(   )

A. 刘邦    B. 刘备    C. 嬴政    D. 项羽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    )

A. 夏朝    B. 西周    C. 商朝    D. 东周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此号召下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农民起义是指(    )

A. 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    B. 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

C. 项羽领导的农民起义    D. 张角领导的农民起义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关于秦中央政府的三公与其职能的连线正确的一组是(    )

A.     B.     C.     D.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 连年灾荒,百姓无法生活

B. 民族矛盾尖锐

C. 秦统治者的暴政

D. 戍边的路上遇上了大雨,道路被冲坏,误了期限,按秦律当斩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指(    )

A. 诸子百家    B. 法家和道家    C. 道家和兵家    D. 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国时期,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的是(    

A.开明的奴隶主                B.新兴的地主阶

C.新兴的奴隶主               D.广大的农民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以下对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的连线,错误的是(   )

A. 老子——道家——顺其自然

B. 墨子——儒家——“兼爱”、“非攻”

C. 孟子——儒家——“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D. 孙武——兵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你知道象棋棋盘上的楚河汉界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吗?(   )

A. 侯景之乱    B. 丝绸之路    C. 赤壁之战    D. 楚汉之争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关于夏、商、西周的兴亡,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B. 约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商

C. 公元前1046年,周文王在牧野大战中灭商建周,定都镐京

D.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秦王”在统一全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国家政权,下列与史实不符的是( )

A. 废除丞相

B. 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C. 统一度量衡

D. 建立皇帝制度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汉武帝雄才大略,他在经济方面的主要措施是(   )

A. 颁布推恩令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兴办太学    D. 盐铁专卖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该童谣反映的是(    )

A. 西汉后期正直的大臣在朝廷中遭到排挤    B. 王莽改制导致民不聊生

C. 光武帝整顿吏治前官场黑暗    D. 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下的黑暗统治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悠远古老而又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是世界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宏伟的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下列关于秦长城起止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    B. 西起咸阳,东至鸭绿江

C.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D. 西起长安,东到山海关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丝绸之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最初开通于秦朝    B. 起点在洛阳    C. 中转站是大秦    D. 张骞是功臣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张骞出使西域后,从西域传入中原的几种植物是(   )

a  水稻  b   葡萄     c  小麦     d核桃

A. abc    B. bd    C. acd    D. abcd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中国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中国通往哪里的著名商路。(      )

A. 日本    B. 朝鲜    C. 东南亚    D. 西亚和欧洲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编定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互监督,一家犯法,邻里如不告发,则十家连坐.

材料二: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1)上述材料从内容和结果两个方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次著名的变法?这次变法发生的时间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2为便于记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中的四项内容。(限20个字以内)

(3)根据材料一中加点的字,概括并写出这次变法的特点。

(4)材料二中的哪句话说明这次变法取得了成功?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次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两幅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图一是谁采取的措施?据图说出这一措施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它在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图二说明秦朝在全国推广的标准文字是什么?秦朝时日常文书往来通用的字体又是什么?

(3)图一、图二所反映的两项措施有什么相同点?(提示:可从目的、基础、作用、影响等方面回答)

(4)秦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采用的是战国末期哪一位思想家的理论?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2/3以上交给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活活累死。

材料二: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10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一人犯法,亲族都得处死;一家犯法,邻里都受牵连。

材料三: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大泽乡爆发了。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2)材料三中的农民起义领袖是谁?他们为什么要进行起义?

(3)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有无联系?为什么?

 

详细信息
29.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帝在位二十多年,宫室园林没有什么增加。他修建自己的陵墓,要求从简,不许用金银等装饰,只能用陶瓦。汉景帝曾先后三次下诏书痛斥吏治腐败。他对贪赃枉法的罪犯处理很严。他规定:官吏收受贿赂,要没收财务并治罪,参与投机经营的也按贪赃枉法处理。

材料二:秦始皇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设置三公,分工明确。汉武帝将全国分为13州,每州设刺史一人,加强对地方官吏、豪强地主及子弟监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1)材料一反映了文帝、景帝怎样的执政理念?简析西汉初年,文帝、景帝调整统治政策的原因。

(2)材料二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监察百官的官职是什么?汉武帝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建立了什么制度?

(3)从以上统治者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