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8河南新乡外国语人教版:九下历史《期末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战争是导致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 没有战争,就没有十月革命

C. 战争推动了十月革命的发生    D. 十月革命必须在战争的过程中发生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列宁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

A. 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B. 推动工业化建设

C. 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D. 对付美国的“冷战”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一位参加某国际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的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他指的新秩序

A. 雅尔塔体系    B. 华盛顿体系    C. 一超多强格局    D. 凡尔赛体系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在纽约有个贸易机构……登广告招募6000名熟练技工,报名应聘的竟达10万人之多,其中有管子工……化学家……教员、牙科医生等。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

A. 俄国缺乏技术人才

B. 纽约劳动力大量剩余

C.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美国经济困难

D. 经济大危机造成工人失业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富兰克林·罗斯福曾经说到:“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进行试验。”以下不属于罗斯福“试验”的是(  )

A. 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调整

B. 大力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C. 调整农业政策,努力扩大耕地面积

D. 大力兴建公共工程,减少失业人数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一位著名的记者在1933年分别游历了苏联、美国、德国和英国,发出了以下四篇报道,你认为错误的一个是(    )

A. 苏联的工业化建设蒸蒸日上    B.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

C. 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专政    D. 英国在世界经济危机中安然无恙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小明同学在历史小报的某一专栏介绍了“南京大屠杀”、“国会纵火案”和“希特勒屠杀犹太人”等相关知识,该专栏的主题应该是(  )

A. 法西斯的暴行    B. 殖民地的血泪    C. 希特勒的阴谋    D. 纳粹党的罪恶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战的转折点

B. 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C.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D.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正义力量的联合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二战期间,斯大林曾经说过:“这次行动按其计划的周密、规模的宏大和行动的技巧来说,在战争史上还从来没有过类似的先例。”它“迫使希特勒德国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战”。斯大林所说的“这次行动”是指(  )

A. 凡尔登战役    B. 诺曼底登陆    C. 斯大林格勒战役    D. 珍珠港事件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比较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慕尼黑会议,这些会议的共同点是

A. 损害了弱国利益    B. 解决了欧洲利益分配问题

C. 涉及到中国问题    D. 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列对下图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 该时期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

B. 美国、英国经济平均增长率较慢

C. 美国丧失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地位

D. 日本、联邦德国经济增长率较快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有人断言,欧洲曾是两次世界大战发源地,但从今天形势看,欧洲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几乎是不存在了。其依据是:

A. 欧洲联盟的建立    B. 两极格局已经结束

C. 联合国作用的加强    D. 世界人民厌恶战争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的共同外部因素是

A. 制定正确的发展政策

B. 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C. 美国的援助和扶持

D.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照搬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的发展要求,有些国家虽然进行改革,但成效不大。经济困难,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危机严重,最终导致东欧剧变。”上述材料说明(  )

A.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危机严重

B. 苏联不断加强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C. 改革对于解决社会危机没有作用

D. 东欧国家照搬苏联模式是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某历史兴趣小组正在进行以“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下列不属于这一主题的是

A. 玻利瓦尔解放南美

B. 印度独立

C. 非洲独立年

D. 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使馆馆员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刚刚开始.”他说的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

A. 第一次世界大战

B. 第二次世界大战

C. 冷战

D. 朝鲜战争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三次发展变化,前两次格局与多极化趋势相比不同点是

A. 大国作用举足轻重

B. 具有大国强权色彩

C. 在世界大战后形成

D. 合作与对抗并存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25年来,全球人均可用淡水量减少了26%,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鸟类和鱼类的数量减少了29%,林地损失近3亿英亩,此外,全球碳排放量和平均气温持续上升。这表明人类在发展中面临着

A. 恐怖主义问题    B. 贫富分化问题    C. 环境恶化问题    D. 毒品泛滥问题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表

这一表格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

A. 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B. 使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几种技术的革命

C. 使科技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D. 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20世纪70年代在欧洲曾上演过一部名叫《呼吸》的戏剧,该剧从头至尾没有一句台词。此剧的艺术风格应是承袭了

A. 《老人与海》

B. 《格尔尼卡》

C. 《记忆的永恒》

D. 《等待戈多》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外部世界的封锁包围和军事压力,国内的粮食危机和政治叛乱,促使苏维埃政权采用新的方式来发展经济。……为此,列宁对党内的同志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验做出判断。”

材料二:(经济大危机下)千百万人只因像畜牲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宾夕法尼亚州的乡下人吃野草根.蒲公英;肯塔基州的人吃紫罗兰叶.野葱.勿忘我草.野莴苣以及一向专给牲口吃的野草。城里的孩子妈妈在码头上徘徊等待,一有腐烂的水果蔬菜扔出来,就上去同野狗争夺

——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三:他(罗斯福)在接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演说中说:“我向你们保证,我对自己立下誓言,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从此,“新政”就成为罗斯福施政纲领的标志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上卷)》

(1)材料一中列宁“根据实验做出判断”,而后在1921年实行了什么政策?该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材料二所描述的经济大危机首先爆发于哪一个国家?经济大危机有什么特点?

(3)根据材料三,罗斯福提及的“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新政”的特点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列宁和罗斯福所实行的政策,从结果上看有何相同之处?(写出一点即可)

(5)上述材料一和材料三所反映的事件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同时也引起世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法西斯所犯下的罪行。

材料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是我们对当年为维护人类自由、正义、和平而牺牲的英灵、对惨遭屠杀的无辜亡灵的最好纪念。

材料三

材料四据估计,德国在东线有390万军队……另有17.7万德军驻在芬兰,48.6万驻在挪威和丹麦,在法国和比利时的占领军有137万。……希特勒的军队遍布整个欧洲,但在每一条战线上在人员和装备数量方面都处于劣势。这些话也可用来描述日军,它稀疏地分布在从缅甸到阿留申群岛的广大远东地区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材料五联合国自成立以来经历了艰难的发展进程。战后初期,联合国一度成为美苏称霸世界的工具。但是,随着大量亚非拉新兴国家的加入,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96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核不扩散条约》,1972年达成《禁止生物武器公约》。联合国先后3次召开裁军特别会议,并宣布80年代为第二个国际裁军十年。此外,联合国还通过和平斡旋调停,派遣维和部队,采取经济制裁、武器禁运等强制性措施解决地区冲突。联合国从经济上大力援助发展中国家,并成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斗争的主要阵地

——改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3)依据材料,指出联合国的宗旨及所致力解决的问题。

材料六鉴于全球间相互影响的程度,在解决全球问题中进行国际合作是非常必要的。然而会议、对话和协商通常演变成争论。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会追求互相冲突的社会和政治目标,文化上的差异使得世界上的人对话非常困难

——改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4)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就如何加强国际合作,谈谈你的看法。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后初期,美国经济持续发展,一片繁荣。尽管如此,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等方面所占的比重都有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法、西德、意、荷、比、卢)所占的比重大大上升。…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再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何春超主编的《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材料三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和日本不可避免要导致与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在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欧阵营里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何春超主编的《国际关系史》

材料四:二战后日本经济增长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西欧各国为什么要走向联合?

(2)在材料二图一中找出美国经济发展的高峰期主要分布在哪些时段。要反映图一的相关信息,还可用哪些形式?

(3)二战后日本经济增长的原因有哪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进入70年代后,为什么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对西欧和日本发号施令?

(4)材料二中人物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世界首富与当时美国政府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美国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何启发?

 

详细信息
24. 难度:困难

人类文明的进程有前进,也有曲折。20世纪人类社会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个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导致了世界格局的三次大变动。根据所学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梳理历史知识要点,构建知识结构简图是常用的方法之一。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结构简图的空白处。(④的填写内容为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的方式)

(2)解读和运用材料解决问题也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下列材料看材料是否完整地揭示了美苏冷战对峙的主要目的?说明你的理由

冷战本身就是一场宣传战:各方都以一种绝对而坚定的方式宣传各自的意识形态。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前苏联坚信,只有以战争的手段消灭资本主义,共产主义才能赢得胜利;而美国相信,只有前苏联的共产制度崩溃后,这个世界才可能有持久的和平。正是受各自不同的意识形态的驱使,这两个超级大国踏上了冲突之路

——【英】梅森:《冷战》

(3)仔细观察图片

根据上述图片和文字材料,归纳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特征。客观性是衡量历史材料价值的主要标准。上述图片哪些最具客观性?说明理由。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紧密依存,“地球村”也已经成为了很多人耳熟能详的字眼。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二战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欧洲联盟、亚太经合组织、东盟等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纷纷建立,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1995年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成为世界范围内自由贸易、开放市场和跨国生产的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标志。

(1)根据材料概括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和最主要的表现。

材料二:如下图,不论你愿意与否,全球化进程都会不断深入地发展……

(2)从材料二“全球化进程”的漫画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材料三:距1973年英国加入欧共体时隔44年后,2017年3月底,英国通过司法程序正式启动脱欧。与英国脱欧自保相反,中国却在当前反全球化抬头的逆水中行舟,推出“一带一路”战略并于2017年5月举办首届高峰论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共建、互利共赢,坚定推进经济全球化。

(3)(单选)材料三中,英国脱欧,而中国却在通过“一带一路”推进经济全球化。这一反一正的行动说明了两国       

A.不同的责任担当

B.共同的利益代言

C.相异的文化心态

D.相同的价值观念

材料四:经济全球化实在是一把“双刃剑”,好比一台空气净化机,它在促进各国经济加速新陈代谢,推动经济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的同时,有时还会运转不灵,带来空气的恶化,这需要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们挽起手来,齐心协力,打造和谐的全球经济,营造和谐的地球村

——黄坤《我眼中的经济全球化》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运转不灵带来哪些全球性问题?世界各国应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平衡的跷跷板”

材料二:1492中10月2日,这一天,大西洋强劲的信风将哥伦布的舰队送上了梦寐以求的新大陆,也就此吹开了隔绝各个大陆的无形屏障。从这一天起,来自欧洲的航海家们,用新航线连接起一个完整的“世界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科技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今天,我们一起享受着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欧洲人用着韩国制造的手机,日本人喝着美国生产的可口可乐,中国人开着德国品牌的汽车……

——改编自岳麓版历史教材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不平衡的跷跷板”形象地体现了当今世界怎样的政治格局及发展趋势?

(2)材料二中的“用新航线连接起一个完整的‘世界’”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1995年,顺应这一发展趋势而成立的国际组织是什么?中国于哪一年加入了这个国际组织?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中国应该怎样才能占据有利地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