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综合测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小明同学为某单元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  )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

A.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B. 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C. 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D. 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官渡之战的性质是

A. 军事割据集团的争霸兼并战争

B. 农民起义军反封建王朝的战争

C. 皇族内部争夺中央政权的混战

D. 少数民族反对民族压迫的战争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一些有关三国的故事,下列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A.曹操建立了魏国                       B.刘邦在成都称帝建蜀汉

C.孙刘联军战曹军于赤壁                 D.诸葛亮派船队到达夷洲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 恢复和发展北方经济以稳定统治

B.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以促进鲜卑族的封建化

C. 促进北方的民族融合以扩大统治区域

D. 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表列出了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年龄及寿命。这种情况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岁)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A. 统治者实行暴政

B.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 陈胜吴广起义

D. 诸侯割据一方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光武中兴”和“文景之治”在本质上的相同点是

A. 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

B. 都是为了实现稳定与繁荣

C. 都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D. 都是为了解决农民的疾苦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从秦朝“焚书坑儒”到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社会中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下列关于这两种文化政策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二者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

B. 二者都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 二者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统治

D. 政治制度决定思想文化的不同命运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百家争鸣”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 大变革的时代

B.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民族关系的发展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王亮向其他朋友介绍夏、商、西周的历史。下列各项与史实不符的有( )

①周幽王在位时,西周发生了国人暴动 ②周武王率兵伐纣,灭商建周

禹即位后,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④汤灭夏,建立商朝,定都镐京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④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周王)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译文:周天子视察诸侯,叫巡狩;巡狩就是巡查其领地。诸侯到都城拜见天子,叫述职,述职就是向周王汇报自己的工作。无故不来朝见者……一次不到的降低其爵位,两次不到的削减其封地,三次不到的就派兵攻打并取消封国。

请回答:

(1)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制度?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指出周王分封的主要对象是什么人?除此之外,还有哪些人属于分封对象?

(3)根据材料二,请指出在这种制度下,周王和诸侯分别处于什么地位?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意思是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故汤武不循(遵循)古而王,夏殷不易(改变)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1)材料一中卫鞅还有一个名字叫什么?他的理论属于哪家学派的思想?

(2)卫鞅的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而得以实行?材料二反映了变法中哪些措施?

(3)变法中哪项内容遭到旧贵族强烈反对?

(4)根据材料三,变法给秦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5)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看法。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

材料二  如图1.2.3所示

      

材料三 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  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的秦王扫六合完成于哪一年?“秦王”是谁

(2)据图1,2,“秦王扫六合后,为加强统治,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他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3)据图3反映的是秦朝开创的什么政治制度?如何加强地方的管理?

(4)据材料三看,翦伯赞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 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209年,有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边。他们走到蕲县境内,遇上了大雨,道路被冲毁,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都要被处死。他们之中的两个小队长,杀死了两个押送军官,高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领导大家举行起义。材料二:起义军在陈县建立了政权,陈胜自立为王。他派一支起义军继续西进,到达咸阳附近。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历史上的哪次起义?由谁发动的?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这次起义的地点及建立的政权名称分别是什么?

(3)这次起义在中国历史上处于什么地位?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拓展了汉王朝的视野,引发了汉王朝与中亚、西亚各国相互贸易的强烈愿望,促成了西汉政府对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经营。张骞出使西域,是中国有记载以来的第一次中外交流,史称“张骞凿空”。

材料二:西汉政府在今天的轮台正式设立西域都护,统领西域各国,以确保丝路的畅通。西域都护的设立迫使匈奴打消了称霸西域的雄心,这标志着西汉政府已经对西域各国开始了有效的统治。  

(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2)张骞出使西域为什么被称为“张骞凿空”?有什么重大作用?   

(3)以上材料中的哪一史实最能说明新疆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请说出丝绸之路的路线。并举两例说明丝绸之路为什么被称为文化交流之路。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古老的丝绸之路,充满神秘色彩,令人向往。请结合以下材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地图”识路线】

材料一:

【“诗歌”论影响】

材料二:高祖刘邦,统一华夏。建都长安,西汉盛大。极盛汉朝,经济繁华……纵贯西亚。沟通交流,丝绸献裟。传承技术,互通庄稼。葡萄番茄,苜蓿甘瓜。琵琶胡琴,舞蹈吉他。文学宗教,纺织日杂……开阔眼界,来往驼驾。

——何朝东《丝绸之路》

【“时政”谋发展】

材料四: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因为,它既传承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将“中国梦”与“世界梦”进行有机地衔接,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全球性影响力。

(1)材料一是丝绸之路线路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将下面的路线填充完整:

从A________出发,经B________、今C________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D________。

(2)西汉时期哪一人物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他有何重大贡献?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两汉政府起了什么作用?

(3)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是哪一种宗教?根据诗歌内容,说一说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重大意义。

(4)据材料四,指出今天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应如何弘扬丝绸之路精神。

 

三、简答题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大有作为的皇帝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武帝雄才大略,即位之初,卓然罢黜百家,今后学者有所统一。始分藩国,而子弟毕侯矣。更钱造币以赡用。征匈奴四十馀,匈奴远遁,日以削弱

——《古代历史史料汇编》

材料二:汉武帝在位54年,是中国古代统治年代比较长的帝王。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全盛时期。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在他统治期间,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加强统一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归纳汉武帝的主要功绩。

 

四、综合题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江南地广或火耕水(烧荒和耕种水稻)。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采集)为业。……饮食还给(食物供给有保障),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没有非常富有的人家)。

——《汉书》

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几个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西汉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状况。请你算一算从西汉建立到东晋建立相距多长时间?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江南经济发展状况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二:【八姓入闽】西晋永嘉年间(307~313),中原战乱频仍,衣冠士族,往往举族南迁。史载著名者有林、黄、陈、郑、詹、丘、何、胡八姓,本系中原大族,入闽后先在闽北定居,而后渐向闽中和沿海扩散。“八姓入闽”是福建历史上第一次北方汉人大规模进入福建,他们带来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增加了福建人口

——上下载

材料三: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从东汉末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江南地区。那时候,江南地区战争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经过南北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以上均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描写的是什么时期江南的社会生产状况?文中的“本业”指的什么?

(2)材料二告诉我们,“八姓入闽”对福建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答两个条件即可)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江南地区的开发的重大意义。

(5)从江南变化原因中,你认为对我们今天经济的发展有何启示?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改革和变法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颁布均田令;迁都洛阳;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1)此材料是什么改革的内容?

(2)此改革有何影响?

(3)明君推动社会的进步,暴君导致王朝的灭亡,列举一个我们学过的暴君?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材料“我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农学家,他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还要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他著有一书,介绍了农、林、牧、副、渔的生产方法。”

请回答:

(1)这位农学家是谁?生活在什么朝代?

(2)他著有什么书?

(3)这部书有何重要价值?

 

五、简答题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1)上文中“皇帝”指谁?

(2)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他的改革措施有哪些?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