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版)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含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苏州盛泽镇在明朝中期还是一个普通的村落;而到明末,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可见,盛泽镇的繁荣主要得益于(  )

A. 棉纺织业基地出现    B. 全国性商贸中心形成

C. 丝织业的快速发展    D. 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瓷器凝聚了中国古代高超的科技智慧与东方民族精湛的审美意趣。清朝时期中国著名的制瓷中心是

A. 南京

B. 松江

C. 广州

D. 景德镇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调发边卫充军。”这反映了清朝(    )

A. 设立关卡、禁绝贸易    B. 抑制商业、实行海禁

C. 重农抑商、打击海运    D. 征收重税、限制商贸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某兴趣小组在学习清朝历史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与学习卡片内容相对应的选项是(  )

学习卡片

表现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又限制商民出海。

只开广州一处为对外通商口岸

目的

维护清王朝统治

影响

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A. 社会风貌    B. 君权强化    C. 民族关系    D. 闭关锁国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于是实行了什么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

A. 重本抑末政策    B. 闭关锁国政策    C. 鼓励海外贸易    D. 禁海政策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1793乾隆皇帝致英国国王书写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清朝处于康乾盛世    B. 中国经济领先英国

C. 清朝皇帝夜郎自大    D. 中国推行开放政策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以下出现于清代的是(  )

A. 醴陵瓷    B. 蔡侯纸    C. 浏阳花炮    D. 铜官陶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北宋时期发明的纸币——交子,因为没有合适的土壤,所以在明朝时期就已经消亡。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 

A.明朝政治腐败                B.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C.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以农立国,轻视商业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上述材料反映明朝中后期(    )

A.开始出现工业经济                B.商业繁荣

C.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纺织业普遍使用机器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则“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

A. 加快发展陆路交通    B. 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C. 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 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鸦片战争前,有一位英国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中国销售,他抵达中国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

A. 市舶司    B. 军机处    C. 锦衣卫    D. 广州十三行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某同学在自学闭关锁国政策这一内容时,自制了一张小卡片,请指出其中有几处错误(  )

自给自足经济的封闭性是该政策实行的根本原因

该政策就是禁止一切对外贸易

该政策从根本上抵御了外国的殖民侵入

清朝实行该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发展.

A. 1    B. 2    C. 3    D. 4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 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B. 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C. 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D. 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明清时期我国的支柱性产业是(  )

A. 农业    B. 手工业    C. 商业    D. 海外贸易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丝绸之路经济带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代丝丝绸之路的起点是?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要求新疆地区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指出该地区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开始的史实。

材料二“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2)依据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郑和下西洋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

材料三“……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马克思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与外界隔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该政策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描写了施复夫妇发家致富的故事。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反映了当时的一种什么社会现象?

(2)故事中描述的机工机户各指的是什么?

(3)这种萌芽的现象能否在中国发展开来?说明你的理由。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写了一个小手工业者发展成为机户并雇佣了一些机工的故事,大意是:苏州盛泽镇上有一个小户人家施复夫妇,他们有一张织机,养了几筐蚕,缫丝织绸,他们织的绸光彩润泽,人们竞相购买,他们赚了很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买了几张织机;不到十年,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

材料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几句话

材料三:“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

﹣﹣《清高宗圣训》

材料四:“此辈(注:指华侨和商人)多系不安本分之人,若听其去来任意,伊等益无顾忌,轻去其乡而漂流外国者益众矣。嗣后应必定限期,若逾期不回,是其人甘心流移外方,无可悯惜,朕亦不许令其复回。如此则贸易欲归主人,不敢稽迟在外矣。”

﹣﹣《清文献通考》卷

请回答:

(1)故事说明当时出现何种生产关系的萌芽?它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2)它出现的时间和地点分别是什么时期和地点?

(3)材料二中表明天朝不愿与外国互通贸易,我们把这种政策称之为什么?这个政策实行了多久?

(4)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谈谈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

(5)说说清朝实行这一政策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6)联系当前我国对外开放的现实,你认为这段历史对我们有何启示?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