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灌南私立新知双语学校2017届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练习:历年真题整理(中国近代史)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图所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是为了纪念

A. 虎门销烟    B. 太平天国运动    C. 鸦片战争    D.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两则材料都是( )

A. 赞扬开发边疆的献身精神    B. 盛赞同一位著名历史人物

C. 哀悼战死疆场的民族英雄    D. 歌颂抗击侵略的伟大壮举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有人认为,37年之后·一八的炮声看做是黄海海战炮声的历史回响并不为过。其中在黄海海面炮声中涌现的英雄事迹是( )

A. 戚继光抗击倭寇    B. 郑成功收复台湾

C. 林则徐虎门销烟    D. 邓世昌等官兵英勇战斗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我们要再现林则徐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爱国场景,最好选择?

A. 虎门销烟    B. 黄海海战    C. 收复新疆    D. 第二次世界大战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陈旭麓先生所说的“这场战争”是指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陈旭麓先生所说的“这场战争”是指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如下图为《扯线木偶》漫画,讽刺了清政府已变成“洋人的朝廷”。这一创作根植于(   )                        

 

A. 《南京条约》    B. 《瑷珲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有人认为,道光皇帝(1821 -1850年在位)应该愧对先祖,因为在他手上曾丢失了土地,这里的“土地”是指:

A. 钓鱼岛    B. 香港岛    C. 台湾岛    D. 辽东半岛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日本轮船得驶入下开各口……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这些内容应出自(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海》中使用“新闻纸、铁路”新名词,反映了魏源  

A.关注西方新知识和新技术          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C.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          D.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近代以来,独立、民主和富强一直是中国人民不懈的追求

从1840年开始,西方列强屡屡发动侵略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请写出此前清政府此前的对外政策。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史实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史实来源于史料。下列两则史料,都涉及了哪一史实?分别描述了这一史实的什么方面?

甲: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乙: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当阅读《人民日报》时,我们能够联想到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是(  )

A. 《申报》    B. 《邸报》    C. 《民报》    D. 《新青年》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当今出版《新华字典》等工具书的商务印书馆创办于19世纪

A. 60年代    B. 70年代    C. 80年    D. 90年代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毛泽东曾说:“(在中国)讲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这主要是指张之洞创办了

A. 江南制造总局    B. 福州船政局    C. 大生纱厂    D. 汉阳铁厂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现代化的闸门,使反动力量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这主要是指它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

C.清除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D.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作为第一批赴美幼童留学生,他的梦想是“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修铁路”。学成回国后,他用京张铁路圆了自己的梦。这里的“他”应是

A. 詹天佑    B. 张謇    C. 严复    D. 侯德榜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陈旭麓先生提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这主要是指洋务运动:( )

A. 创办新式学堂    B. 兴办近代企业    C. 建立现代海军    D. 传播西方思想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  新”开始于(     )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五四运动    D. 国民革命

 

四、综合题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五千年奋斗结晶的中华传统文化,正滋养着我们.据要求回答问题。

(1)社会大变革一定是思想大发展时代。写出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要思想与“百家争鸣”中道家、法家的代表人物(2)近代中华传统文化经历了剧烈变革的阵痛,汪荣组认为,康有为和章炳麟是突破传统思想束缚的先锋.阅读下列摘自《康章合论》的材料:

甲:1878年,康有为在求学时,“息思苍生国苦,则同然而哭.”1879年,他又说:“既念民生艰难,天与我聪明才力拯救之,乃哀物悼世,以经营天下为志.”乙:章炳麟希望即使国亡,国魂可以不亡,终可复国.欲令国魂不亡,唯有掌握国性,坚持文化认同.…主张读经与其提倡国学,都是出之于保持中国文化特性的动机,而文化特性有关于一个国家民族的存亡。

请回答:①甲反映了康有为怎样的志向?写出它的主要政治活动           

②概括材料中章炳麟的主张.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对这一主张持何种态度?写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3)有学者认为,社会繁荣后,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也逐渐理智写出我国决定开始改革开放的会议名称,列举此后我国在理论和祖国统一方面的重大成就各一例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近代中国教育的变革,是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写道:“先生(康有为)以为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急迫)于教育。”

请回答:康有为对发展教育持什么态度?简述“百日维新”在教育方面的措施。

(2)严复在《论教育与国家之关系》(1906年)中说:“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请回答:“此事”指什么?与此同时,哪一出版机构以编印新式教科书为主,为近代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

(3)《北京政府教育部法令(1920年)》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

请回答:在新文化运动中,谁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对此,陈独秀提出什么主张?结合“法令”内容,指出这些做法对近代教育的作用。

(4)综合上述中国近代教育的变革历程,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汶川大地震使中华民族又一次向世人展示了她强大的凝聚力。为此有同学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复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根本提示,完成这一探究任务。

(1)下列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华民族追求复兴的历程,阅读后回答:

材料一:近代谋时期的国歌

材料二:某运动纪念章

材料三:革命根据地示意图(局部

材料一是近代哪一政权的国歌?材料二纪念的是什么运动?材料一和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中,中国革命的领导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华民族复兴的共同任务是什么?

(2)上述探究过程使用了哪些类型的材料?请以其中一种类型为例,谈谈这类材料在历史探究中的作用?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近代以来,独立、民主和富强一直是中国人民不懈的追求,结合所学知识

(1)面对中华民族的危难,孙中山和毛泽东先后领导了中国民主革命。读材料后回答:

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材料二:(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不是先占城市后取农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

 

 

材料一主张的“政治革命”表现为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书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取得的主要成果。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妇女解放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梁启超在1896年的《变法通议·论女学》中说到:“(现在有人说)欲强国必由女学(女子教育),人多疑(怀疑)之。”“(受西方列强震撼)而思效(学习)其长者,则惟是船舶之雄也,枪炮之利也,铁路之速也……”(而这些都是妇女不能做的)。“故谋国者曰:教妇人非所急也,而不知西人之强在此(女子教育)。”

请回答:文中学习西方列强“枪炮”“铁路”等是指什么运动?梁启超要求发展女子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为此,他与康有为等发起了什么运动?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梦想成真”是每个人的追求。历史人物的探寻,为我们实现梦想提供了宝贵财富。阅 读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问答下列问题。

(1)梦想要成真,首先梦想须顺应时代潮流。

李鸿章曾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广。”

这里的“文武制度”指什么?为“自强”,李鸿章进行了怎样的实践探索?写出这种探索失败的标志。

(2)梦想要成真,还须高瞻远瞩的智慧。

孙中山提出,“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 故要民族革命……”

这里,孙中山的最终“梦想”是什么?为此,他在1912年和1924年,分别进行了怎样的政治探索”

(3)梦想要成真,更须坚韧不拔的毅力。

毛泽东在1930年指出,“朱德毛泽东式……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毛泽东这样论述的实践基础是什么?1934—1936年,他和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怎样的考验?毛泽东争取民族独立的“梦想”得以“成真”的标志是什么?

 

 

五、选择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北京学生于1919年的这一呐喊,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A. 自由    B. 爱国    C. 平等    D. 博爱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下列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依次为:

①“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②“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③“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④“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④③②①    D. ③①④②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下列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排列依次为(  )

①“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②“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

③“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

④“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②③①④

D. ③①④②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民族精神往往激发出强大的力量。1919年,这股民族精神力量表现为(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抗日战争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山歌越唱越开怀——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来。”民歌中的革命路径 是指 (     )

A. 占领中心城市    B. 实施战略决战

C. 和平夺取政权    D. 农村包围城市

 

六、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近代中国教育的变革,是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1)《北京政府教育部法令(1920年)》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

请回答:在新文化运动中,谁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对此,陈独秀提出什么主张?结合“法令”内容,指出这些做法对近代教育的作用。

(2)综合上述中国近代教育的变革历程,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妇女解放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一个缩影。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920年,陈独秀在有关女工工资待遇、劳动时间等问题的讨论中,写到:

大家要晓得二十世纪的劳动运动,已经是要求管理权时代,不是要求待遇时代了。无论待遇如何改良,终不是自由的主人地位。

请回答:20世纪,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舞台的标志是什么?文中陈独秀在争取女工权利问题上提出怎样的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赢得民主革命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材料二:(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不是先占城市后取农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

材料二认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怎样的中国革命道路?

 

详细信息
34. 难度:困难

“梦想成真”是每个人的追求。历史人物的探寻,为我们实现梦想提供了宝贵财富。阅 读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问答下列问题。

(1)梦想要成真,首先梦想须顺应时代潮流。

李鸿章曾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广。”

这里的“文武制度”指什么?为“自强”,李鸿章进行了怎样的实践探索?写出这种探索失败的标志。

(2)梦想要成真,还须高瞻远瞩的智慧。

孙中山提出,“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 故要民族革命……”

这里,孙中山的最终“梦想”是什么?为此,他在1912年和1924年,分别进行了怎样的政治探索”

(3)梦想要成真,更须坚韧不拔的毅力。

毛泽东在1930年指出,“朱德毛泽东式……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毛泽东这样论述的实践基础是什么?1934—1936年,他和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怎样的考验?毛泽东争取民族独立的“梦想”得以“成真”的标志是什么?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历史时间是“实实在在的现实”。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各种事件在时间中的顺序往往暗含了它们间的因果关系。巴黎和会引发了中国哪次爱国运动?列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影响苏联哪一经济政策的出台?

 

详细信息
36. 难度:简单

(1)史实形成于节点。下列图片分别反映了“五四运动”的重要节点。从图一推测这次运动的直接原因。简述三幅图片反映历史现象间的因果关系。

图一:运动中的口号

图二:上海民众声援北京学生

图三:获释返校学生受到欢迎

 

 

 

七、选择题
详细信息
37. 难度:简单

“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处置。”这表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 )

A. 增强国力    B. 地方自治    C. 拥蒋反共    D. 逼蒋抗日

 

详细信息
38. 难度:简单

“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导致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 八国联军侵华    B. 九一八事变    C. 西安事变    D. 卢沟桥事变

 

详细信息
39. 难度:简单

臧克家曾写道: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这里领导我们发挥威力的将领是

A. 蔡廷锴    B. 赵登禹    C. 佟麟阁    D. 李宗仁

 

八、综合题
详细信息
40. 难度:中等

史料能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时代主题。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毛泽东在某次党的代表大会(1945年5月31日)上指出:

在这条方针里面:“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就是说的组织队伍;……就是说的敌人;“建设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就是说的目标。

请回答:这是毛泽东在哪次党的代表大会上的发言?他说的“敌人”主要指谁?举一例党领导的八路军打击“敌人”的著名战役。党在这次会议后,为实现“目标”发起了哪些重大战役(举一例即可)?

 

 

详细信息
41. 难度:简单

为进行“寻根”教育,某校开展“搜寻记忆——我写家史”主题活动。请根据小明同学的活动过程,按要求回答问题。

(1)与爷爷访谈。爷爷出生于1940年,随着小明的提问,他仿佛回到自己的童年。“流离失所”是9岁前爷爷的最大感受,他说在9岁前有一次安居的机会,但很快失去了这次机会。拥有这次“机会”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原因又“失去了这次机会”?

 

 

详细信息
42. 难度:中等

人物传记具有真实性和借鉴性等特点。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传记的真实性依赖于史料。下列史料再现了邓小平革命生涯的片段,甲描述了哪一事件?乙中的“胜利”主要指哪一战事?此后,邓小平又参与指挥了哪一战略决战?

甲:(刘邓)制定了攻击华北铁路沿线日军据点的计划,并且封锁和分割了日军占领的铁路线。这个攻击计划在(1940年)8月底开始实施,持续了三个多月。((英)伊文思《邓小平传》)

乙:我军已胜利完成渡过淮河、进入大别山之跃进任务,敌人追击计划完全失败。今后的任务,是全心全意地义无反顾地创造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全部控制中原。(《邓小平文选》)

 

 

 

详细信息
43. 难度:简单

(1)战争之果战争有直接和间接结果图戊所示历史事件,标志着什么的结果?写出为这一事件的到来中国军民的2例具体贡献

一名法军中尉这样描述当时的场景:“浓烟像云一样翻滚,人无法呼吸.到处都是死人,在我们脚边,血流成河,伤员呻吟着,有两个受伤较重的奄奄一息。”

丁:[美]梅尔:《一战秘史》

戊:日本代表签署投降书

 

 

 

九、选择题
详细信息
44. 难度:简单

毛泽东的诗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反映了哪一重大战役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详细信息
45. 难度:简单

人民解放战争中直逼南京、武汉,揭开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

A.粉碎重点进攻      B.三大战役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详细信息
46. 难度:简单

解放战争中,以徐州为中心,包括连云港市在内,规模空前的战役是

A. 辽沈战役    B. 平津战役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详细信息
47. 难度:简单

1947年夏,“刘邓的部队超过陇海铁路,向南猛插300英里,在鄂豫皖边界……开辟出一块新的根据地。”这一历史事件(  )

A. 粉碎了国民党重点进攻    B. 改变了战争的战略态势

C. 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D. 宣告了国民党政权覆灭

 

详细信息
48. 难度:中等

南昌起义、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等纪念馆展示历史的共同主题是(   )

A.革命根据地壮大

B.人民政权不断巩固

C.广大农民支援革命

D.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