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2018常州市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word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出土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源之一。下图文物最能证明北京人已经能

A. 直立行走

B. 打制石器

C. 洞穴定居

D. 使用天然火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图文物可以证明河姆渡居民已经能

A. 种植水稻

B. 种植粟

C. 从事纺织

D. 饲养家畜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我们知道神农尝百草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宫室、车船,平定蚩尤乱,主要是依据

A. 推理

B. 考古

C. 想象

D. 传说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大禹被称为“站在文明门槛上的一位伟人”,以下不属于他的活动的是

A. 治理黄河水患

B. 建立了第一个王朝——夏

C. 将部落首领的位置传给桀,从此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D. 将夏朝的都城设立在阳城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据此你认为秦始皇反对的制度是

A. 禅让制

B. 郡县制

C. 分封制

D. 世袭制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左传·成公十三年》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国之大事”最早以文字形式记载在下列哪种材料上

A. 鹿皮和虎皮

B. 龟甲和兽骨

C. 青铜器

D. 树皮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如下图所示的农业生产场景最早出现在

A. 夏朝

B. 西周

C. 春秋

D. 东汉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战国时期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位于下列哪一诸侯国境内

A. 秦国

B. 楚国

C. 齐国

D. 赵国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提出“道法自然”,提倡“无为而治”的春秋时期重要思想家是

A. 老子

B. 孔子

C. 孟子

D. 孙子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有一个诸侯国的王,分别请孔子的学生子路和曾参去当大夫。子路和曾参问孔子去还是不去?曾参性子慢,做事诸多犹豫,孔子叫他快去,不想他错失了良机。子路的性子急,做事匆匆忙忙,不加思索,孔子让他三思而后行,不想他因太性急而误了大事。这个故事说明孔子提倡

A. 温故知新

B. 因材施教

C. 态度诚实

D. 学思结合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得用。”这段材料反映了

A. 秦朝百姓以金玉为印

B. 秦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C. 秦朝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D. 秦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电影《英雄》中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秦王说:统一以后只留下一种。秦统一后只留下的一种文字是

A. 甲骨文

B. 钟鼎文

C. 小篆

D. 隶书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曾有人形容秦朝时“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最能说明秦朝时期

A. 社会治安比较混乱

B. 国民素质不高

C. 人民法制观念淡薄

D. 刑法极为严酷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大一统,下令焚书坑儒;汉武帝也采取了一项异曲同工的措施,该措施是

A. 轻徭薄赋的政策

B. 刺史制度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盐铁专卖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下表列出了东汉后期几位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种现象造成了

皇帝

和帝

殇帝

冲帝

质帝

少帝

即位年龄

10

1

2

8

14

寿命(岁)

27

2

3

9

14

 

 

A. 黄巾起义

B. 曹操专权

C. 光武中兴

D.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标志着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事件是

A. 汉武帝派张骞前去大月氏

B. 丝绸之路的开辟

C. 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

D. 秦朝设立南海郡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它发明于

A. 商朝

B. 秦朝

C. 西汉

D. 东汉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创造出如下图所示体操,帮助人们强健身体的东汉名医是

A. 华佗

B. 张仲景

C. 刘秀

D. 司马迁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下列对三国鼎立时期最恰当的评价是

A. 包含着统一趋势,实现了局部统一

B.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使国家处于分裂状态

C. 三国鼎立时期社会生产进一步遭到破坏

D. 三国鼎立阻碍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被称为“王与马,共天下”的朝代是

A. 西晋

B. 东晋

C. 前秦

D. 南朝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前秦皇帝苻坚任用王猛为丞相,提倡儒学,这表明

A. 汉人在军事上征服了胡人

B. 民族交融成为大势所趋

C. 苻坚不喜欢法家

D. 王猛是遇到了明主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包括

①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改进

②缫丝、织布、制瓷业快速进步

③商业贸易及城市的繁荣发展

④民族交融的趋势不断加强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农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立国之本,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学著作是

A. 《道德经》

B. 《伤寒杂病论》

C. 《水经注》

D. 《齐民要术》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π”是一个永远除不尽的无穷小数,它在天文、历法等自然科学方面应用广泛。世界上第一次把π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科学家是

A. 贾思勰

B. 刘徽

C. 祖冲之

D. 郦道元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民族创造了璀璨的科技与文化。取得这些杰出成就的原因不包括

A. 国家大一统

B. 人民勤劳智慧

C. 民族大交融

D. 南方经济发展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胡曾《流沙》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三“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西汉)贾谊《治安策》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现象?据材料概括该历史时期的最主要阶段特征。

(2)材料二赞颂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最能体现材料三的主张?该措施有何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秦汉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功也

——孔子

材料二孝公用商君,废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桓公得以“九合诸侯”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桓公“九合诸侯”过程中提出的政治口号。

(2)材料二中的“商君”指的是谁?用材料中原话指出“商君”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效果。

(3)材料三中的“魏”政权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材料三评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历史事件的积极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国家走向富强的重要途径。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

——《汉书》

材料二“八王之乱”形势图

材料三西晋末,北方流民南迁人数激增,他们不但为常武地区增加了大批劳动力,而且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农业技术。北方的小麦南朝时在江南大量种植,一年稻麦两熟,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常武地区经济的发展

——《常州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汉书》所载的江南地区主要的生产方式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材料三中“西晋末,北方流民南迁人数激增”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西晋末年常武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

(4)比较材料一、三,概括古代中国江南的经济发展状况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仁者,爱人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材料二“及至始皇……弱天下之民……然陈涉(陈胜)……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过秦论》

材料三“民失作业,而大饥馑……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同样颜色的马拉的车),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京师之钱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核心思想。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如何发展孔子思想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陈胜起义在历史上有何地位?

(3)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西汉前期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政策?

(4)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