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年中招第三次模拟考试(5月)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九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一名英国侵略军官曾有这样的记述:命令发下之后,不久就看见重重烟雾-----所有宇宙、宫殿、古远建筑,轮奂辉煌,举国仰为神圣庄严之物,和其中历代收藏,富有皇家风味,精美华丽,足资纪念的物品,都一齐付之一炬,化为劫灰了。上述材料反映的事件发生在

A. 鸦片战争中

B.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 甲午中日战争中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1842年,英国割占香港岛;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898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对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历史主线最准确的概括是

A. 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B. 中国人民的探索史

C. 列强的侵华史和中华人民的抗争史

D. 中国民主革命史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比较下列人物,其中不属于同一类型的一组人物是

A. 林则徐、魏源

B. 左宗棠、阿古柏

C. 严复、康有为

D. 关天培、邓世昌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1937年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声明:“中国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上述材料表明

A. 中国正式对日宣战

B. 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

C. 国明政府要反抗侵略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这一次”指的是

A. 西安事变

B. 重庆谈判

C. 挺进大别山

D. 和平解放北平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电车刚在天津开通时------当局发布告示,要求市民遵守交通规则。对乘坐电车也有规定,诸如“车上不许吐痰”“各客在车上不得用污言秽语,亦不得污秽本公司之车,又不得侮弄同车之客”“车上不准带犬及各种畜生”等等。这段话反映近代交通工具的传入

A. 方便市民出行

B. 推动了经济发展

C. 加强了人们的沟通和联系

D. 有助于人们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农历腊月二十八帖春联是中国很度过地方都有的春节习俗。春联的内容不仅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往往还是社会历史变迁的写照。下列春联可能在1949年的农历腊月二十八出现的

A. 新四军拼命抗日,老百姓安心过年

B. 万里山河归农民,五亿群众请新生

C.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 改革开放添异彩,经济建设展宏图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1957年底,在工农业总产值所占的比重由1952年的35.5%提高到45%。由此可知当时我国

A. 已经迈进工业国家行例

B. 已经进入社会主义除经济阶段

C. 优先发展重工业

D. 已经超额完成各项指标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之路,取得了一系列外交成就。其中包括

①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奠定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基石

②1971年,我过成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台湾问题

④2001年,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1985年,中共中央通过《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把九年义务教育当作 关系民族素质提高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一件大事”,积极而有步骤地予以实施。由此国家开始实施( )

A. 863计划    B. 希望工程    C. 211工程    D. 双百方针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15世纪以前,欧洲的大多数人还不知道地球是圆的,认为从欧洲出发远航的后果不得而知。人们推测,与西欧隔海的土地神秘莫测,而大洋中又有可怕的马尾藻海,冷热水相间,船只无法航行。首先改变这一推测的历史人物是

A. 哥伦布

B. 郑和

C. 达·伽马

D. 麦哲伦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瑞士杰出的历史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一书中这样说“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在,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据你判断,横线上应该填写的国家是

A. 德国

B. 意大利

C. 英国

D. 法国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马克思称《独立宣言》是世界上“第一人权宣言”。那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表达的共同思想是

A. 限制君主的权利

B. 自由和平等

C. 摆脱殖民统治而独立

D.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有学者统计,在1500年至1800年期间,美洲非裔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从人口学的角度来看,西半球正在不断地“非洲化”。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 非殖民者的扩张

B. “三角交易”

C. 工业革命

D. 人口的自然流动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列宁认为,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和方法。基于此苏俄

A. 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 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D. 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下面四次国际会议召开时的图片,那么,对这四次会议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 都由帝国主义国家操纵

B. 都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特色

C. 都确立了新的世界格局

D. 都直接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美国农业部接到1933年夏、秋两季将丰收的可怕报告。为此-----说服农民耕掉1000万英亩(或﹪)的棉花,以换取津贴。”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美国。

A. 新政没有考虑农民利益

B. 要消除过剩以渡过经济危机

C. 农业科技水平领先

D. 把调整农业作为新政的核心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杜鲁门说:“不论什么地方,不直接或间接的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这标志着

A. 雅尔塔体系开始确立

B. 冷战政策的正式出台

C. 美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

D. 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作者在惋惜克莱德自我毁灭的同时,以锐利的锋芒揭露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正如他所说:“这本书整个来讲是对美国社会制度的一个控诉。”这里的“作者”是

A. 德莱赛

B. 罗曼·罗兰

C. 列夫·托尔斯泰

D. 海明威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观察下面两组人物图片,回答问题。

(1)请你给上面两组人物图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2)荷马、阿基米德生活的古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从发源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来划分,古希腊文明和中国文明分别属于哪种文明?

(3)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河南人杰地灵。请你说出“医圣”张仲景的主要成就。

(4)你认为中原文化对中原经济的崛起有什么作用?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他经历和参与了中国近代的大部分重大历史事件,但其政治思想和主张却以“多变”“屡变”而著称,让后人认识了一个“善变”的梁启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至草莽有志之士,多主革命之说,其势甚盛,仆前者亦主张斯义,因朝局无可为,不得不倡之与下也

——《梁启超年谱长篇》

材料三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材料四这绝不是什么意气之争,或争权夺利的问题,而是我的中心思想和一贯主张决定的。我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就是爱国。我的一贯主张是什么呢?就是救国。知我罪我,让天下后世评说,我梁启超就是这样一个人而已。

(1)材料一主要体现了梁启超的什么政治思想和主张?这一政治思想和主张在哪一运动中得到实践?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和主张发生了什么转变?由此判断出他可能会同哪位历史人物合作进行新的探索?

(3)材料三中“渐渐要求人格的觉悟”指的是什么事件?

(4)根据以上四则材料,分析导致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和主张“多变”“屡变”的主要原因。在各种变化之中梁启超坚持不变得又是什么?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材料二1950年初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一方如果受到第三国的侵略,另一方即尽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苏联政府同时给中国三亿美元贷款。这对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三2001年签订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规定,缔约双方根据现行的协定采取措施,加强边境地区军事领域的信任和相互裁军事力量。缔约双方将扩大和加深军事领域的信任措施,以加强各自的安全,巩固地区及国际稳定

——缔约双方将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原则。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实行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中国对苏联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指出影响中国外交政策变化的因素有那些。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请依据下面图片反应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

 

详细信息
24.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大事年表,回答问题。

1964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建立。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967年,欧共体成立。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1993年,欧盟成立。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发动大规模空袭。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一员。

(1)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三次大的演变。请指出大事年表中哪一件事件标志着二战后两级格局的最终形成。

(2)联合是二战后西欧国家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关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盟的成立与发展对世界政治格局有什么影响?

(3)“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这一趋势和大事年表中第一件大事所反映的科技革命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4)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上面大事年表制作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年代尺示意图,并指出它反映了当今时代发展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