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分层测评: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A. 炫耀明朝国力

B. 开拓殖民地

C. 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用中国的货物换取海外的奇珍

D. 发展对外贸易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电影《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中的故事发生在郑和大航海时代。影片中的中国皇帝应是

A. 宋太祖

B. 元世祖

C. 明太祖

D. 明成祖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郑和的足迹最远到达了

A.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 地中海沿岸和非洲西海岸

C. 印度洋沿岸和好望角

D. 大西洋沿岸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百国微茫处,未敢忘危负岁华。”诗中的“危”指的是(   )

A. 东北地区遭到入侵    B. 台湾被殖民者强占

C. 新疆地区遭受侵略    D. 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物

郑和

哥伦布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航海次数

7次

4次

每次航海的船只

最多时有船200多艘,最少的一次也有60余艘

最少3艘,最多17艘

每次航行人数

约2.7万—2.8万人

最少90人,最多1500人

 

 

材料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1)根据材料一,请你谈谈为什么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不得照抄材料)

(2)郑和下西洋有何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一、二,指出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有什么本质区别。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7次昼夜星驰的行程,30多个陌生国度的停泊,郑和7下西洋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明朝出现这样的壮举的根源是

A. 海上交通发达

B.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 指南针用于航海

D. 造船技术高超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2017年是郑和首次下西洋612周年,该壮举发生在公元纪年年代尺(下图)中的哪一时段

 

 

……

13世纪

14世纪

15世纪

16世纪

17世纪

18世纪

……

 

 

A

B

C

D

 

 

 

 

A. A

B. B

C. C

D. D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某电视台准备拍摄一个纪念郑和下西洋的节目,打算重走郑和下西洋的航线。他们不可能经过的地方是

A. 印度洋沿岸

B. 红海沿岸

C. 非洲东海岸

D. 地中海沿岸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歌曲《奔赴索马里》中唱道:“铁血儿男,无畏征程,早有郑和六百年;英雄水兵……重任在肩,祖国会看到我凯旋。”郑和7次下西洋,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分布在今天的

①亚洲

②非洲

③欧洲

④美洲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下图中的历史人物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其远洋航行的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他的航海活动

A. 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B. 促进了我国与欧美国家的经济交流

C. 对非洲国家的财富进行了大肆掠夺

D. 与所到的亚非各国发生了激烈冲突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小丽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她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  )

A. 祖国统一    B. 民族团结

C. 中外交往    D. 抵抗侵略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东南沿海人民纪念戚继光,在他战斗过的地方刻石立碑;戚继光抗倭最伟大的意义在于(  )

A. 扫平了浙江、福建、广东的倭寇    B. 取得了抗倭斗争的胜利

C. 使东南沿海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D. 维护了朝廷的尊严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下图是江苏苏州枫桥铁铃关的一张照片。铁铃关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关上楼阁的题额上写着“御寇安民”四个大字,是苏州仅存的明代军民抗击外国侵略者的遗址。此遗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岳飞抗金

B. 郑成功收复台湾

C. 戚继光抗倭

D. 文天祥抗元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童谣见证历史。明朝时,儿歌“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所赞颂的是

A. 岳飞抗金

B. 文天祥抗元

C. 戚继光抗倭

D. 郑和下西洋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1558年,倭寇攻掠福建长乐城,城崩二十余丈,居民数千“少壮守阵,老稚妇女运砖石”,终于击退倭寇。这一史实说明 (  )

A. 抗倭是人民的一致要求    B. 戚继光发动人民抗倭

C.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 人民起义抗倭反明

 

四、综合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材料二明朝著名的航海家郑和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

(1)材料一中“永乐三年”是哪一年?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地实现远航。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300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17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及小人物的命运进行了全景展示。

某校七年级

(2)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朱元璋建立的大明帝国产生了兴趣,并对此进行了探究学习,设计了如下几个板块:

板块一草根英雄,洪武大帝

人物资料:朱元璋生于乱世之中,背负着父母双亡的痛苦,从赤贫起家,他没有背景,没有后台,没有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他经历千辛万苦……在那个时代,最优秀统帅的称号非朱元璋莫属。他几乎是赤手空拳,单枪匹马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1)材料中“生于乱世之中”指什么历史背景?“最优秀统帅”何时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板块二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材料一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各地联合发行了《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系列纪念邮票,如下图:

(2)请指出纪念邮票应该发行于哪一年。

材料二【宣德六年(1431年)郑和自述】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突出特点。郑和下西洋体现了我国古代外交的什么传统?

板块三沿海告急,帝国衰落

材料三小筑渐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韬钤深处》

(4)材料三中的“但愿海波平”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结果如何?材料反映了戚继光的什么精神?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