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测试-普通用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政治上的大解放是指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社会习俗的变化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图是民国时期旅顺学生刘成汉的小学毕业证书。他毕业的时间应该是公元(    )

A. 1946    B. 1947

C. 1948    D. 1949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标志辛亥革命爆发的事件是(  

A.兴中会成立                          B.中国同盟会成立

C.武昌起义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为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先生把“政治革命”概括为(    )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民主主义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观察下边漫画《吾皇万岁万万岁》。君主专制制度早已不在,但其思想余毒还存。下列哪个事件使皇帝最终退出中国历史舞台

A.义和团运动              B.解放战争结束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列组合搭配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C.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D.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   )

A. 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 建立了中华民国    D. 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与“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南京”等信息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 兴中会成立

B. 中国同盟会成立

C. 武昌起义

D. 中华民国成立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某年中考结束后,张红和家人到台湾旅游,她看到报纸上的一则消息:民国103年,请问张红是哪一年到台湾旅游

A. 2013年

B. 2003年

C. 2004年

D. 2014年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1911年10月15日,法国报刊刊载了一篇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题目是《中国的革命,崛起的国家》,其中图片有剃头店铺、起义者和武昌风光鸟瞰等。报道中的“中国革命”指的是”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北伐战争

D. 义和团运动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武汉市有一个“首义”广场。其命名是为了纪念

A. 武昌起义

B. 公车上书

C. 义和团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暑假要去实地考察辛亥革命的首发地,他们应该去

A. 南京    B. 上海    C. 北京    D. 武昌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下列人物中,被誉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的是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陈独秀

D. 孙中山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在课本剧《孙中山》的排练现场,扮演孙中山的同学应说的台词是

A. “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B.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

C.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D. “兼容并包,学术自由”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905年,孙中山日本东京组建的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 强学会

B. 保国会

C. 兴中会

D. 同盟会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当西方走向近代化的时候,中国也开始了艰苦的探索历程。

(1)中国各个阶段在不同领域为推动近代化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知识体系。根据时间提示请将①②③处探索中国近代化的重要事件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2)有人认为:经济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化的基础。请写出①处探索中国近代化的事件中主要侧重点学习西方的什么?为此提出了怎样的口号?

(3)有人认为:“②处使中国近代历史发生了第一次剧变”,为什么这样说?

(4)有人认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请问③处探索中国近代化的事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5)由此你可以看出中国近代探索过程具有什么特点?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从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起,有着辉煌农耕文明历史的中国,进入了一个艰难求索、曲折发展的时期,在选择近代化道路的艰难探索中,逐渐汇入到工业文明的大潮中。根据相关知识回答有关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问题:

请回答:

(1)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表:

 

派&;别

探索(历史事件)

主张

洋务派

中国知识军事力量赶不上西方,只要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就能使中国强大起来。

维新派

中国要摆脱悲惨的命运,在政治上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革命派

要救中国,必须进行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仿效西方国家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2)从“主张”一栏可以反映出三个派别在探索救国的道路上,共同的主张是:          

(3)上表反映了在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经历了向西方学习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以下是两个同学讨论辛亥革命问题的对话。你认为他们谁的观点有道理,并写出理由。

甲:“我认为,辛亥革命是一场胜利的革命运动。”

乙:“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认为辛亥革命最终还是失败了。”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阅读感悟题

当时清朝注定要垮台。从甲午战争以后,清朝政府在财政和经济上,完全破产了,本来每年财政收支八千万两银子,到宣统三年增加三亿两银子。在封建社会里面,它的财政收入增加这么多,绝不是经济发展的结果,钱哪里来?一个是加紧向百姓搜刮,一个向外国人借债,向外国人借了那么多债,就要给他各种权益,就要什么都听从外国的。晚清在西太后死了以后,更没有人能驾驭当时的局势,在危机面前,晚清内阁政府更是倒行逆施,想方设法把权力抓得紧紧的,更要排除一切可能发生的根本变革。所以,不把晚清推倒,它不会有任何根本改变。

辛亥革命的枪一响,结果是把皇帝拉下马,一下子把封建统治网络的头给敲掉了,整个统治阶层乱套了,后来袁世凯复辟,结果很快就下台了。封建势力从此再也建立不起一个稳定的统治秩序了。从历史来看,和中国革命相似的是法国大革命。要进行这样一场大革命,希望革命能够成功,又希望这中间没有任何过分的地方,那是很难的,但作为革命的领导者,应该要尽量避免那些不必要的或者不应该有的过火的措施。

——节选自《南方周末》“金冲及谈百年中国复兴之路”

(1)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民主政权是什么?

(2)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感悟。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适当联系实际,行文流畅。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为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赛先生……德先生、赛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活中国在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中人物的核心思想主张是什么?它影响到了后来的哪一个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归纳出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是什么?并说出它成为哪一次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

(3)根据材料三,说出陈独秀宣传了什么革命思想?掀起了哪一场革命运动?

(4)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孙中山、陈独秀等人的思想主张都付诸于实践,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请说出他们的共同点。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