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2018学年深圳乐而思中心八下历史(人教)课时同步练习:第五单元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这里的“同”包括

①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相同

②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要求

③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④加强合作、保卫和平的共同愿望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总理邀请回访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中国很恐惧。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这种恐惧。”缅甸消除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 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D. 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的外交政策是

A. 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

B. 建立外交关系

C. 友好结盟

D. 联合中国,对抗苏联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面材料说明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A.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 “门户开放”的外交政策

C. 大国结盟的防御外交政策

D. “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材料反映我国实行(  )

A.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 一国两制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改革开放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图片是形象的史料。请为该图片配上标题,恰当的是    (     )

A. 中国的外交成就    B.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 中国完成统一大业    D. 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之路,取得了一系列外交成就。其中包括

①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奠定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基石

②1971年,我过成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台湾问题

④2001年,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国际会议,展现中国领导人的外交风采是在( )

A. 1953年中朝韩美谈判签订停战协定    B. 1954年日内瓦会议

C. 1955年万隆会议    D.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为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200835日,泰安市某中学初二.三班的四位同学分别发表了演讲。甲说:周恩来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乙说:周恩来参与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丙说:周恩来在重庆谈判中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丁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其中有一位同学的演讲有知识性错误。他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团结与合作的会议是(    )

A. 万隆会议    B. 日内瓦会议

C. 26届联大    D. 上海APEC会议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时提出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A. 求同存异

B. 独立自主

C. 睦邻友好

D. 和平共处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一次国际会议的圆满结束.这次会议是

A.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B. 中印关于西藏地区的谈判

C. 亚太经合组织会峰会

D. 万隆会议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国总理重申指导两国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且感到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

材料二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1)材料一中的“两国总理”分别指的是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重大会议”指的是哪次会议?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会议的航向?这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3)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还在哪次会议中展示了他外交家的风范?此次会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