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安徽省合肥市2017-2018学年下学期3月七年级历史考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隋文帝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历史上把他统治的这一时期称为(   )

A. 文景之治    B. 康乾盛世

C. 太平盛世    D. 开皇之治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隋朝结束自西晋灭亡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实现南北统一的人物和时间分别是(   )

A. 581年  王莽    B. 605年  隋炀帝

C. 618年  李渊    D. 589年  杨坚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历史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开元盛世     ②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③贞观之治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②③①    D. ②①③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如果你是唐太宗时期中央的一名官员,那么你可能遇到的情况有(   )

①有幸与魏征、杜如晦等名臣同朝为官。

②唐太宗常常告诫大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③由于唐太宗善于纳谏,因此你提出一些有利于朝政的提议,得到唐太宗的赏识。

④见证了唐太宗死后,武则天登上皇位的一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是指他 (     )

A. 建立隋朝    B. 统一南北

C. 励精图治,使经济繁荣    D. 开通了大运河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唐朝诗人皮日休赞颂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作用是(      )

A. 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 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

C. 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 加强了民族融合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唐朝的读书人为了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最佳途径应该是(  )。

A. 参加科举考试    B. 辛勤耕作    C. 作战立功    D. 经商致富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对科举制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学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B. 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C. 为高门权贵打开了做官之门

D. 促进了文学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关于下图人物叙述正确的是

A. 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B. 626年即皇帝位,改年号为“贞观”

C. 在位时期,曾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D. 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隋朝时,一位余杭的书生,要到洛阳参加科举考试,如果走大运河水路,下列哪段运河他不必经过(     )

A. 永济渠    B. 江南河    C. 通济渠    D. 邗沟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央视百家讲坛最年轻主讲人蒙曼博士说:“隋朝之所以兴盛有四个原因,第一,是统一;第二,是制度;第三,是工程;第四,是国际秩序。”这里的“统一”是由谁来完成的(   )

A. 隋文帝    B. 北魏孝文帝    C. 隋炀帝    D. 唐太宗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喻指(     )

A. 房玄龄    B. 魏征    C. 杜如晦    D. 李春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统一天下的人是                     (    )

A. 杨坚    B. 杨广

C. 李渊    D. 李世民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热播电视剧《隋唐演义》中隋文帝灭亡了陈朝,中国南北再次实现了统一。这一时间节点位于下图所示时间轴的(     )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民族团结、民族友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事件反映这一主题的是(     ) 

①郑和下西洋②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③鉴真和尚东渡日本④清朝设驻藏大臣,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二、列举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依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被唐太宗比喻成 “知得失”的一面镜子是_____________

(2诗圣是_________

(3)诗歌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的伟大诗人________________

(4)他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世界文化遗产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最高等级。

(1)“玉垒森森拥山月, 岷江滚滚入苍溟”所歌咏的是战国时期惠及后世两千多年的著名水利工程            

(2)“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诗中的“此河”指的是           

(3)“金碧辉煌紫禁城,红墙宫里万重门”是指“世界五大宫殿之首”的           

 

三、综合题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我们经常用“一衣带水”来形容中日之间的邻近,在历史上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1)结合唐朝时中日交流的事实,至少举出两个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事例。

(2)下图是唐朝的一位高僧,他为传播大唐文化曾六次东渡日本,他是谁?你从他的身上能学到那些精神?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请你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内容并回答问题。

(1)上图描述的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水利工程的名称)。

(2)运河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

A.涿郡指今_______

B.余杭指今________。

(3)想一想:假如你是隋朝时期的商人,从B点出发到洛阳去,可能经过哪几段运河?(不能填字母)

(4)此河的开通是好事还是坏事?你怎么看?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选官制度是我国古代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通过历朝历代的选官制度变化,为古代王朝选拔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作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材料二:唐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三: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整个社会洋溢着浓重的读书风气。

(1)为改变材料一所反映的弊端,隋文帝和隋炀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提到的“长策”是指什么?唐朝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

(3)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谈谈它对中国古代的教育事业产生了什么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