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省2018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建立于公元前221年,这个国家是(  )

A. 夏朝    B. 商朝    C. 秦朝    D. 西汉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统一的王朝是(  )

A. 北周    B. 隋朝    C. 唐朝    D. 宋朝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隋唐时期,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运到余杭,依次需要经过(  )

A. 邗沟—江南河—永济渠    B. 江南河—永济渠—邗沟

C. 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D. 永济渠—江南河—邗沟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  )

A. 唐诗    B. 三通四史    C. 宋词    D. 四书五经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代表清政府管理西藏的是(  )

A. 达赖喇嘛    B. 班禅额尔德尼    C. 伊犁将军    D. 驻藏大臣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都是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这两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的相似之处有(  ) ①赔款 ②开放通商口岸 ③允许开设工厂 ④割地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则自有其成功之处。”材料肯定了戊戌变法(  )

A. 抵御了西方的侵略    B. 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C.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用科学和民主促进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日头一出(就)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两军会师(就)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啰)功!”这首江西民谣中的“朱德来会毛泽东”指的是(  )

A. 建立苏维埃政权    B.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C. 井冈山会师    D. 召开遵义会议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空间距离很近,但近代以后,两国的心理距离却很远。以下史实可以证明日本离我们“很远”的是

①甲午战争

②南京大屠杀

③平津战役

④卢沟桥事变

⑤台儿庄战役

A. ①②④⑤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许多历史人物为国家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崇高品质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下列与其他各项有明显区别的是(  )

A. 魏源编《海国图志》    B. 左宗棠收复新疆    C. 邓世昌血战黄海    D. 林则徐虎门销烟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决定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是否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    B. 是否得到了国际援助

C. 是否对战争作了充分准备    D. 武器是否先进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英国牛津大学罗伯特·奥内尔博士说过:“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如果中国人没有于1950年11月在朝鲜战场上稳执牛耳,此后的世界进程就一定不一样。”罗伯特·奥内尔的评价肯定了

A.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强国

B. 这场战争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C. 这场战争维护了世界和平,具有正义性

D. 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发展和世界格局重塑的重大意义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宣传画被深深打上时代的印记。下列宣传画共同反映了我国(  )

A. 改革开放的历程    B. 工业化的发展过程    C. 农业发展道路的探索    D. 国有企业改革的经过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1978年在我国思想界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是(  )

A. 提高了中国的威望    B. 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C. 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D.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17世纪以后,社会转型的步伐加快,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浩浩荡荡,势不可挡。下列历史人物的作为顺应这一发展潮流的是

①英国查理二世复辟,对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攻倒算”

②华盛顿领导独立战争,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③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侵略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既具有革命性、进步性,也有侵略性、争霸性。你认为拿破仑对外战争的革命性、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A. 稳定了法国的政局

B. 促进法国经济的发展

C. 在客观上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D. 建立了庞大的法兰西帝国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题文)“比较”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日本都进行了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所产生的影响与俄国1861年改革不同的是

A. 避免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

B. 是其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

C. 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 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有学者说:“若经济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开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则无疑是法国之欧洲。”材料中所说英国、法国“开先河”的事件分别是

A. 确立君主立宪制、启蒙运动    B. 工业革命、启蒙运动

C. 确立君主立宪制、文艺复兴    D. 工业革命、文艺复兴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20世纪30年代,苏联探索本国经济建设道路的举措是( )

A. 实施新经济政策    B. 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C. 优先发展重工业    D. 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19485月,就在以色列宣告建国的第二天,埃及、伊拉克等国组成阿拉伯联军,宣布对以色列进行“圣战”。第一次中东战争由此爆发。中东地区矛盾错综复杂,“圣战”的旗号主要体现了(  )。

A. 宗教信仰的不同    B. 大国势力的插手

C. 石油资源的争夺    D. 领土划分的纠纷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割占香港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

——邓小平

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

——据许士铃《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表格。

时间

战争或背景

不平等条约

侵占区域

1842年

鸦片战争

香港岛

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北京条约》

九龙司地方一区

1898年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强租“新界”

 

 

 

 

 

 

(2)请从国家统一的角度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史实造成了什么危害?

(3)材料二中,首创的理论指的是什么?从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具有什么精神?

(4)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的理解。

(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统一道路上取得的两项成就。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20世纪以来,世界风云变幻,国际关系不断变化、调整,世界格局也随之发展、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英、法、美操纵下,会议签订了对德和约,规定将德国在山东的非法权益转给日本……华盛顿会议期间,英美对日施压,支持中国收回山东的主权……经过争斗,战后国际关系新格局终于建立了。

材料二 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美国认为,苏联是有用的敌人,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材料三

(1)材料一中“国际关系新格局”指的是什么?对德和约是在哪一次会议上签订的?

(2)结合所学知识,针对“将德国在山东的非法权益转给日本”的规定,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作出了怎样的反应?

(3)请用所学史实证明材料二“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的观点。(各举一例)归纳美苏“冷战”客观上带来了哪些好处?

(4)材料三中苏联解体后出现的一超多强局面使世界政治格局朝什么趋势发展?你认为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球化源于何时?这实际上是个复杂的历史问题,如果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来看,1492年应该可以被看作是近现代全方位交流意义的全球化的开始。

——白海军《2049,相信中国》

材料二 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火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车、汽车、铁制轮船成为新的交通运输工具,电话、无线电、电报成为新的通讯手段,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为国际贸易的大发展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基础。

材料三 “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资本和原材料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的推动者。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这一切都推动了世界经济向全球化方向发展。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投入经济全球化浪潮,参与各种国际经济组织,为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更加公正合理积极贡献中国智慧。我国既是国际规则的遵循者、受益者,也是建设者和推进者。

(1)作者为什么把1492年视为“全球化的开始”?早在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时期,我国就曾开辟了一条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陆上通道,这条通道被称为什么?

(2)两次工业革命为全球化提供的“物质技术基础”有哪些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二战”以来,在“推动世界经济向全球化方向发展”方面出现了哪些新的因素?

(4)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何重要影响?

(5)2001年,我国加入了什么国际经济组织?作为全球化的“建设者和推进者”,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什么举措?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