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东省深圳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历史八年级上期末复习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竹枪一杆,打的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段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一段惨痛的历史,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诫我们应

A.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B. 家庭和睦,相亲相爱

C. 珍惜生命,保护环境    D. 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文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如下图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颁发于

A. 虎门销烟期间    B. 鸦片战争期间

C.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D.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法国上尉巴特雷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可雨果却严厉地谴责了他们的行径。“他们的行径”是

A. 逼迫清政府开五口    B. 火烧圆明园

C. 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D. 对华倾销商品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辽东湾东岸及黄海北岸,在奉天省所属诸岛屿,亦一并在所让境内……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即英国格林尼治东经百十九度起至百二十度止,及北纬二十三度起至二十四度之间诸岛屿”。根据内容判断此条约签订双方是

A. 中英    B. 中俄    C. 中法    D. 中日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近代以来,腐败的清政府多次被西方列强“惩罚”。观察漫画《“惩罚”中国》,此次中国被“惩罚”导致了(  )

A. 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 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C.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 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者是

A. 毛泽东    B. 洪秀全    C. 康有为    D. 孙中山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 进化论    B. 民主与科学    C. 三民主义    D. 自强、求富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对联歌颂的是(   )

A. 康有为    B. 孙中山    C. 毛泽东    D. 邓小平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该文应发表于

A. 维新变法时期    B. 新文化运动时期    C. 北伐战争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因为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先生把“社会革命”概括为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民本主义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阐说“变法之本,在于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

A. 教育制度    B. 科举制度    C. 文化制度    D. 政治制度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19世纪,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其中“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分别指

A. 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B.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C. 洋务运功、戊戌变法

D. 五四运动、戊戌变法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第三期感觉不足后,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主张或口号是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自强求富    C. 变法维新    D. 民主科学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全球通史》中写到:“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提及的“这场运动”

A. 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 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921年,中国迎来的“曙光”是指

A.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 五四运动的爆发    C.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 中华民国的成立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1924年,孙中山说:“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这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这个军校是

A. 黄埔军校    B. 京师大学堂    C. 云南讲武堂    D. 保定军官学校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下列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中属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是

A.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B. 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

C.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    D.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贺龙对团长以上的军官说:“国民党已经叛变革命,我们今天要重新树立革命的旗帜,反对国民党,打倒蒋介石。”这句话可能说于

A. 北伐战争前    B. 南昌起义前    C. 秋收起义前    D. 红军长征前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这首词赞颂的是

A. 上海工人起义    B. 南昌起义    C. 秋收起义    D. 广州起义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用“五个创造性地”总结毛泽东在党的历史上所作的重要贡献。强调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党的建设……一系列正确的战略策略。其中,“创造性的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

A. 城市领导农村的革命道路    B.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C.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D. 土地改革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兵谏仰西安,真诚促抗联。张杨伸大义,国共绘新天。敌忾同仇切,城巍统战坚。”

这首诗赞颂的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成了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B. 国共第一次合作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D. 国共两党共同执政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如下图反映的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这个罪行指

A. 南京大屠杀

B. “三光政策”

C. 细菌战

D. 旅顺大屠杀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这首童谣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 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    B. 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C. 进行了正面战场抵抗    D. 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李宗仁将军曾说:“我们在内战中搅了二十多年,……黑白不明,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胜亦不足武。现在真是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些人这辈子有个抗日救国的机会。”李宗仁将军践行“救国机会”的最突出表现是

A. 卢沟桥事变    B. 九一八事变    C. 百团大战    D. 台儿庄战役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把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A. 中共一大    B. 遵义会议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共“七大”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下列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A.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B. 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C. 抗日战争的主要发展过程    D. 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A. 戊戌变法    B. 五四运动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中国在近代教育发展史上的有益探索有

①戊戌变法期间,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 

②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 

③新文化运动中,全盘西化

④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  )中国近代文艺作品成就突出,优先出一大批优秀作品,以下文艺作品及其作者不正确的是

A. 矛盾——《骆驼祥子》    B. 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C. 徐悲鸿——愚公移山    D.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山》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列强的入侵,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屈的中国人,英勇抵抗,不怕牺牲,只为国家的独立。

材料一: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

材料二:屈辱的岁月

材料三: 不屈的反抗

请回答:

问题一:材料一中的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与材料二中哪一幅图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这次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哪一不平等条约?结合五口通商香港失写出这一条约的两个内容。此战争对中国有何重大影响?

问题二: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反映了哪一事件?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材料二中图2回答,该战争中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是谁?这一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史称什么?

问题三: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与材料中哪一幅图相对应?这次战争的起因于材料三中哪一幅图有关?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哪一个?

问题四:材料二的图4反映日军哪一暴行?为反抗日本侵略,图6的共产党员彭德怀在1940年领导了哪一战役?图7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张自忠在哪一会战中英勇牺牲?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尤可敷衍一时。      

——李鸿章

材料二:

材料三: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四:她的诞生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世界东方,中国人民从此有了方向。28年之后的1949年,……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请回答:

问题一:材料一反映了哪一事件?李鸿章所说的“练兵也,海军也”指的是学习西方哪一方面? “纸糊的老虎”伴随哪一事件而被“揭破”?

问题二:材料二是哪一农民运动中颁布的文件?此运动最终结果如何?

问题三:材料三中“革命”发生在哪一年?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材料三反映了这场革命有何历史意义?

问题四: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四中的“她”指的是什么?标志着“她的诞生”的是哪一事件? “她的诞生”有何重大意义?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孙文为维护共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孤独;当中国工人的斗争一次又一次被军阀镇压,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弱小。于是我们的代表可以把急需伙伴的他们叫到一起,达成他们自己的同盟。

——《中外历史新编》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材料五: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绩,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

——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

请回答:

问题一: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国共两党面临的共同敌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取得了哪些成果?

问题二:结合材料二,南昌起义表明国共关系有何变化井冈山会师及革命根据地越来越多表明毛泽东探索的哪一革命道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问题三:材料三中,国共两党的宣言(演说)是在哪一事件后发表的? 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有何意义?

问题四:材料四中,图11的协定是在哪一历史事件中签订的?图12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哪一战役有关?南京解放有何意义?

问题五:书信往往带有浓厚的亲情、乡情,反映写信者的诚挚愿望。根据材料五,指出作者的美好愿望。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结合国共历史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