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高邮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学校每周都有一次升国旗仪式。确定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的会议是

A. 中共七大

B. 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C. 中共八大

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代表通过友好谈判作出的重大决定是

A. 设立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B. 和平解放西藏

C. 建立西藏自治区

D. 平定达赖集团分裂祖国的叛乱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毛泽东高度评价某一历史事件,说它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这一历史事件是

A. 新中国成立

B. 和平解放西藏

C. 稳定物价之战

D. 抗美援朝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图表法是梳理历史知识的有效方法。下表内容反映的是

时间

开展地区

涉及人口

主要意义

1950~1952年底

新解放区

3亿多

摧毁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A. 土地改革运动

B. 抗美援朝

C. 西藏和平解放

D. 三大改造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志愿军总司令是

A. 朱德

B. 彭德怀

C. 陈毅

D. 刘伯承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六十多年前,作家魏巍发表过一篇充满激情.脍炙人口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生动报道了在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舍生忘死的

A. 中国工农红军

B. 八路军

C. 中国人民解放军

D. 中国人民志愿军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时期建立的一切旧的外交关系。这被毛泽东比喻为

A. 另起炉灶

B. 打扫平干净屋子再请客

C. 一边倒

D. 除旧布新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1954年同中国共同倡议这一原则的两个国家是

A. 苏联、美国

B. 苏联、印度

C. 缅甸、印度

D. 美国、缅甸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新中国成立后,有计划地开展经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有力保障。下列选项中属于“一五”计划基本任务的是

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③培养建设人才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③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毛泽东主席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此“一五”计划的重点是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优先发展农业

C. 优先培养建设人才

D. 优先发展轻工业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八①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举办“一五计划”成果展示会,下列不适合展示的成果是

A. 武汉长江大桥

B. 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C. 第一架国产喷气式飞机

D.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下表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国民经济不断增长。这一时期国民经济不断增长的原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1952年

1956年

1957年

工业总产值

343.4

703.6

783.9

农业总产值

483.9

582.9

604.0

工农业总产值

827.2

1286.5

1387.9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实行了改革开放

C.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D.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的开展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如果为下面的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拟定一个标题,最恰当的是

A. 走向社会主义

B. 建设之路的曲折探索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

A. 新中国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1954年宪法的颁布实施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这次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成为党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良好开端的标志。“这次大会”是

A. 遵义会议

B. 中共七大

C. 中共八大

D. 中共十五大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挫折。出现这一严重挫折的主要原因是

A. 右倾机会主义路线

B. 忽视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

C. 人民急于提高生活水平的愿望

D. 人民公社的“一大二公”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它”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使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走了大的弯路。“它”所指的事件是

A. 人民公社化运动

B. 大跃进

C. 农业合作化

D. 文化大革命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铁人”王进喜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先进人物,他和工人们喊出了“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口号。这个“大油田”指的是

A. 中原油田

B. 胜利油田

C. 大庆油田

D. 玉门油田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他是“感动中国”的英雄模范人物,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他”是

A. 屠呦呦

B. 焦裕禄

C. 王进喜

D. 雷锋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1963年3月,《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题词,号召向他学习,“他”是

A. 王进喜

B. 焦裕禄

C. 雷锋

D. 袁隆平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被西方新闻界称作“改变世界的一周”的历史事件是

A. 人民公社化运动

B. 文化大革命

C. 中国重返联合国

D. 尼克松访华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美国总统尼克松回忆他在北京与周恩来总理的首次握手时,曾感慨地说:“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原因有

①国际形势的变化

②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③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④美国成为世界二流国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事件是

A. 中国重返联合国

B. “乒乓外交”

C. 尼克松访华

D. 中美建交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中国重返联合国,从此,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的旗杆上高高飘扬。中国重返联合国是在

A. 第24届联大

B. 第25届联大

C. 第26届联大

D. 第27届联大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工作取得了巨大突破。下列是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成就的是

①参加万隆会议

②重返联合国

③中美建交

④中日建交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它最能揭示一个国家发展变化的基本方向,最能揭示社会发展在一定历史阶段的价值趋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1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大会主席团当日发布公告,予以公布施行。新华社11日受权全文播发宪法修正案和上述公告

——央广网

材料二“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毛泽东《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材料三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宪法时,全体代表起立,热烈鼓掌

(1)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和人民的大宪章,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什么?这份文件是在什么会议上通过的?大会选举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2)标志着“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是什么历史事件?

(1)这一历史事件还有什么历史意义?

(3)材料三的会议召开于何时?请你简要评价这次会议。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解决,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党和国家根据不同时期的生产力,制定了不同的土地政策,对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农业生产合作社按照社会主义的原则,把社员私有的主要生产资料转为合作社集体所有,组织集体劳动,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取酬”,不分男女老少,同工同酬。

——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

材料三

(1)材料一图片反映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有何意义?

(2))材料二表明,在“三大改造”中对农业改造的形式是什么?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在“三大改造”中生产资料的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写出1960年粮食产量严重下降的原因。

(4)你对今后我国调整农村政策应该遵循的原则有什么建设?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十分重视对外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和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材料二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发言》(1955年4月19日)

材料三

1972年毛泽东与尼克松会面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请举新中国成立后“反对以强凌弱”一例。这一事件有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什么方针推动了会议取得成功?你认为本次会议上与会国家“求同的基础”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哪一年?

(4)你认为中美之间秉承怎样的原则才能促进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发展?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