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正如恩格斯说的一样“拿破仑走到哪里,哪里的徭役劳动,代役租、对老爷的重贡赋等一大堆陈腐废物,连同老爷本身,就像被魔仗点了一下似的立即消失”,据此可知,拿破仑对外战争 A. 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B. 扩大了法国的疆域 C. 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D. 稳定了法国的政局
|
2. 难度:中等 | |
“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下列史实能体现“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的是 A. 戚继光抗倭 B. 郑成功收复台湾 C.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 雅克萨之战
|
3. 难度:简单 | |
“使国家面临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使政权得以巩固;指明了走向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材料评述的是 A. 新经济政策 B. 斯大林模式 C. 赫鲁晓夫改革 D. 戈尔巴乔夫改革
|
4. 难度:中等 | |
“倭人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购置船械,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拘于部议,未能撒手举办,遂觉稍行见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材料中的这场运动主张 A. “自强”“求富” B. 变法维新 C. 民主共和 D. “民主”“科学”
|
5. 难度:中等 | |
某校初三(1)班同学在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的过程中排演了历史课本剧《交通的革命》,他们设计的情节不合理的是 A. 美国人首先造出蒸汽机作动力的轮船 B. 斯蒂芬森在电灯下绘制蒸汽机车图纸 C. 本茨向人们展示他制造的汽车 D. 美国的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
|
6. 难度:简单 | |
下面是两条重要的交通路线图,它们开通的共同作用是 A.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 促进欧洲大西洋沿岸经济的繁荣 C. 促进了汉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D. 促进了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
7. 难度:中等 | |
“1914年8月4日,英国借德国入侵中立国比利时为由对德国宣战,把一个在欧洲历史上屡见不鲜的暗杀皇族的事件,演变成一场两大军事集团相互厮杀的大战。”材料中“暗杀皇族的事件”是指 A. 查理一世被处死 B. 路易十六被处决 C. 林肯遭枪杀 D. 萨拉热窝事件
|
8. 难度:简单 | |
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其中“汉化”是指( ) A. 明治维新 B. 大化改新 C. 大和的统一 D. 种姓制度
|
9. 难度:简单 | |
元朝建立了幅员空前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三次大一统局面。为了对地方进行有效管辖和统治,它开创的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 郡县制 B. 分封制 C. 行省制 D. 三省六部制
|
10. 难度:中等 | |
人民解放军经历142天的连续作战,从277万人増加到358万人:国民党军从365万人下降到204万人,主力基本被消灭。取得以上战果的是 A. 转战陕北 B. 挺进大别山 C. 三大战役 D. 渡江战役
|
11. 难度:中等 | |
在这段时期,虽然分歧和冲突严重,但对抗双方都尽力避免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战争(世界大战)爆发,其对抗通常通过局部代理人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外交竞争等“冷”方式进行,即“相互遏制,却又不诉诸武力”。材料描述的是 A. 经济全球化 B. 美苏冷战对峙 C. 两极格局瓦解 D. 政治格局多极化
|
12. 难度:简单 | |
1972年3月6日,一组非常新颖别致的图案出现在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这组图片传递的信息是( ) A.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B. 中美关系缓和并走向正常化 C.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13. 难度:中等 | |||||||||||
下面表格所示的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A. 新中国外交成就卓著 B. 新中国科技飞速发展 C. 新中国国际地位极大提高 D. 新中国跻身世界强国之林
|
14. 难度:困难 | |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将加大对外开放力度,逐步将改革推向更深层次。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改革先在农村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第一批经济特区有深圳、上海、汕头、厦门 C. 呈现出由沿海向沿边、沿江和内陆地区推进的特点 D. 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15. 难度:困难 | |
美国历史学者认为,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一道分水岭。联邦政府从此变得强大起来,美国的农业、工业以及整个国家都发生了重要的转变。下列各项与此观点一致的是( ) A. 南北战争使美国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 B. 南北战争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扫除了障碍 C. 南北战争为美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D. 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奴隶,彻底实现了人人平等
|
16. 难度:中等 | |
“当18世纪来临的时候……此时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这种“崭新的生产方式”( ) A. 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理论基础 B. 带动了石油开采业 C. 促进了汽车的发明 D. 使人类进人蒸汽时代
|
17. 难度:中等 | |
习近平曾用“五个创造性”总结毛泽东在党的历史上所作的重要贡献,强调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这里的“中国革命道路”是指 A. 城市领导农村 B.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 城市武装起义 D.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18. 难度:简单 | |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这句诗主要评价的是秦始皇哪一历史功绩 ( ) A. 首创皇帝制度 B. 统一全国 C. 抵御匈奴 D. 开发南疆
|
19. 难度:简单 | |
数据是研究历史现象的方法之一,下图西欧经济在D到E之间呈现出此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革命的开展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欧盟的成立 D. 经济全球化
|
20. 难度:简单 | |
据《清代日记汇抄》记载:19世纪六十年代“前日为春甫婚期,行夷(外国)礼”,光绪年间,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出现了婚姻论财不问门第的现象,西式婚礼渐有影响。这反映了 A. 社会阶级分化的加剧 B. 物质生活的巨大变化 C. 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 D.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
21. 难度:困难 | |
中华民族在过去五千多年的岁月中,生生不息,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一)制度篇 材料一 谭嗣同在其著作《仁学》中指出:中国两千年之政,秦政也。毛泽东也强调:百代皆行秦政制。 (1)材料一中的“秦政”理论基础是什么?秦的“政制”指的是什么? 材料二 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的特点,并简要指出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探究二)经济篇 材料三 (公元前356年,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明确规定:“戮(lù)力本业(努力搞好农业),耕织致粟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极大地调动了民众务农和作战的积极性。 ——刘玉峰《商鞅变法农战政策和抑商政策之得失》 (3)商鞅变法开始确立中国封建土地私有制,这是基于变法中哪一措施的实施?材料三又反映了商鞅变法怎样的经济思想? (探究三)民族篇 材料四 宋元时期,民族冲突异常尖锐,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之间战争不断,但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 (4)元朝时期,民族融合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四总结宋元时期重要的时代标志(或特征)。 (探究四)感悟篇 (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
22.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硝烟战火何时了,赔款知多少?海边五口又通商,货运往来英佬把家当。江山万里应犹在,只是边疆改。问君港岛可曾留?对此只抛泪眼也无谋。 材料二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节选自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1)材料一是针对哪一不平等条约而作?这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一条中国革命新道路,这条“新道路”指的是什么?分析中国共产党选择这条“新道路”的原因。
|
23.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实现四个现代化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1)结合材料一回答,这一时期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是什么?“一五”计划的完成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这次会议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
24.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20到30年代的世界乌云密布,充斥着战争的阴云。在美国,华尔街股市的崩盘,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战胜国对德国的恶意惩罚,使德国不满,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德国逐渐成为了二战的主要策源地。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没有干涉,采取姑息纵容的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野心,最终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1)根据材料一归纳“二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 (26国政府)兹宣告:①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该政府作战的邪恶轴心成员及其附从者使用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②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合约。 (2)材料二出自什么文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献的签署对二战的局势有什么影响? 材料三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抗日战场死死拖住了日本法西斯,日军60%的兵力都部署在中国,使其无法抽身北上配合德国东西夹击苏联,打乱了德、日之间的战略配合,从侧面配合了欧洲战场的胜利……欧洲战争的结束,使盟国能够抽出身来全力对付日本:苏联出兵东北,美英联军攻入日本本土,美国投放原子弹等军事行动,也加速了中国抗战的最终胜利。 (3)根据材料三归纳二战期间中国抗日战争与欧洲战争之间的内在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