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隋朝时期,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到余杭,依次需要经过(  )

A. 邗沟、江南河、通济渠 B. 江南河、通济渠、邗沟

C. 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D. 通济渠、江南河、邗沟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繁荣开放的朝代,它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下列历史事件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的是(  )

A. 遣唐使来华 B. 鉴真东渡日本 C. 玄奘西游天竺 D. 金城公主入吐藏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在历代帝王中,唐太宗是以其‘雄才大略而从谏如流,位及人主而兼听纳下’的开明作风而闻名于世的。”这个评价的依据是唐太宗 (  )

A. 奖励军功,按照功劳大小分封爵位 B. 善于听取臣下建议,鼓励臣下直言

C. 大力加强监察制度,监督地方官员 D. 创立行省制度,推行改革采用汉法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有人戏称隋朝建立的过程是“姥爷(指外公)篡孙子”。这里面废黜北周静帝、建立隋朝的“姥爷”指的是(    )

A. 杨广 B. 李世民 C. 杨坚 D. 李渊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唐代诗人陆龟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来形容素雅温润的唐代某种瓷器,这首诗由衷赞美的是(  )

A. 黑瓷 B. 青瓷 C. 白瓷 D. 唐三彩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有(  )

①与吐蕃和亲,送去工艺品、药材及历法、工技等各类书籍

②令玄奘西游天竺

③任用东突厥贵族管理旧部,保留原有民族的习惯与生活方式

④鉴真东渡日本。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年少从军不为苦,长戟短刀气如虎。男儿志在立功名,青海西头擒赞普。”诗中“赞普”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呼(    )

A. 回纥 B. 南诏 C. 靺鞨 D. 吐蕃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如果你生活在当时,可以看到(        )

①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城内经商

②农民用曲辕犁在农田里耕地

③农民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

④筒车不分昼夜地灌溉农田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到:“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由此可见,唐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③经济繁荣、文化辉煌            ④对外交通发达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辽与北宋和好年深,双方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双方这一相对和平局面出现在下列哪一事件后( )

A. 澶渊之盟    B. 金灭北宋

C. 岳飞抗金    D. 签订《尼布楚条约》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帝王的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   )

A. 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 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 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 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

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

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

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宋代丞相吕蒙正曾说:“中书、枢密院,自来难处之地。唐末帝王,专委臣下,致多阙失,兼家族罕有保全。今陛下躬决万几,城下止于奉行圣旨,臣尝与同列等言,实知荣幸。”这说明(    )

A. 唐末帝王不顾大臣安危 B. 宋代中央集权加强

C. 藩镇割据削弱唐末皇权 D. 宋代君主专制强化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隋唐书法和绘画艺术灿烂夺目。下列各项属隋唐时期著名书法家的是(  )

①颜真卿

②阎立本

③柳公权

④欧阳询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材料一:“强大的北方游牧民族,比南方的靡靡之音要难对付得多。因此,杨坚定下了先南后北的策略……灭陈后统一全国。”

材料二:“当东都洛阳还是一个硕大无比的工地的时候,杨广又征发河南、淮北100多万人赶赴规划中的运河航线……被征发的民工有一半死在运河工地上。”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杨坚能完成统一大业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2)据材料二中“100多万”和“一半”这两个数字分析,杨广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他为什么能够开通大运河?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见下图

材料三:“今世用人,大率以文士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

﹣﹣蔡襄《端明集》

(1)材料一中所示现象发生在哪位皇帝身上? “杯酒释兵权”的目的何在?他这样做是吸取了什么历史教训?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北宋的科举制度与隋唐相比有何新变化?

(3)材料三  反映了北宋时期推行什么的国策?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实行这一国策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我国当时能读到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才华横溢的诗人层出不穷。

材料三:唐代诗人赵嘏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有一次,唐太宗在端门见新考中的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意为掌握之中)矣。”

(1)材料一中的图1和 图2 分别反映了唐朝哪两个行业的进步?

(2)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从材料一中图3中捕捉到什么信息?

(3)请结合材料二写出当时唐朝的最为著名的三位诗人。

(4)材料三中的“唐太宗”采用什么制度“赚得英雄尽白头”?这种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你认为“太宗”实施“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唐朝能在以上这些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