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唐太宗说:“舟比人君,水比黎庶,水能载舟,亦以覆舟。”这说明唐太宗(    )

A. 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B. 认识到崇尚节俭的重要性

C. 认识到重视人才的必要性 D. 认识到虚心纳谏的好处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唐朝有一位皇帝的统治被郭沬若先生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位皇帝是(   )

A. 唐太宗 B. 唐高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绘的是哪一时期的景象(  )

A. 隋炀帝统治时期 B. 唐太宗统治时期

C. 唐玄宗统治前期 D. 唐玄宗统治后期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如下图是唐刻本《金刚经》拓片(局部),它的出现说明了(  )

A. 唐朝时发明了造纸术

B. 唐朝时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C. 唐朝时佛教传入了中国

D. 唐朝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的设计者是(  )

A. 隋朝工匠李冰 B. 隋朝工匠李春

C. 唐朝工匠李冰 D. 唐朝工匠李春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后苏”描写的是我国古代哪一个传统节日(  )

A. 元旦 B. 寒食 C. 冬至 D. 清明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宋朝时的“瓦舍”指的是(      )

A. 农村的娱乐场所 B. 城市的娱乐场所

C. 农村的集会场所 D. 城市的集会场所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体现了作者诗歌的特点是(  )

A. 想像丰富,激昂奔放 B. 沉郁顿挫,感情真挚

C. 忧国忧民,反映现实 D. 语言精炼,誉为“诗史”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在百度搜索里输入“丝绸之路重镇”“甘肃”“飞天壁画”等词语,会出现下列哪一名词?(  )

A. 龙门石窟 B. 云冈石窟 C. 兵马俑 D. 莫高窟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历史上元朝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  )

A. 女真族 B. 契丹族 C. 藏族 D. 回族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有人说:“隋朝,犹如颗流星 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使南北重新统一 B. 隋炀帝的励精图治

C. 隋炀帝时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D. 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对这句话解读最正确的是(  )

A. 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

B. 明经科主要测试对儒家经典记诵的能力

C. 科举考试中人们普遍推重明经科

D. 进士科比明经科难度大,不易考取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金庸作品《射雕英雄传》里的杨康又叫完颜康,因为他的养父是完颜洪烈,根据所学,你认为完颜洪烈应该是历史上哪一个少数民族?(  )

A. 契丹族 B. 党项族 C. 女真族 D. 蒙古族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两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北方战乱,北人南迁,带去先进的劳动力和生产工具、技术

B. 中原军民抗辽、抗金斗争,抵制了少数民族南侵,使南方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

C. 南方的自然环境优越,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D. 宋朝统治者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如下图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最早出现在(  )

A.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 B. 南宋时期四川地区

C. 北宋前期江浙地区 D. 南宋时期江浙地区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左图右史”是历史学习研究的基本方法,下面是王明同学研究隋唐史的四幅图,请你结合所学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1)观察图一,写出图中A、B、C三处的地名。大运河的开通有何作用?

(2)图二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制度?该制度最早确立于哪个朝代?

(3)图三中的皇帝是谁?图三反映了汉族与哪个少数民族的关系?请用史实说明在唐朝时这两个民族“和同为一家”

(4)观察图四结合所学回答:玄奘西行的目的地是今天的哪个国家?他西行的成果是什么?在他之后,把佛法弘扬日本的高僧是谁?

(5)综上所述,你帮助王明同学研究了隋唐史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从中可归纳出隋唐时期我国社会的特征是什么?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二: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岳飞《满江红》

材料三: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国家仍处朔漠,无事论此必如今日形势,非用汉法不宜也。(原文大意:考察前代,北方少数民族完全占据中原后,一定要推行汉法,才能统治长久,……元朝处在漠北时,还顾不得考虑这个问题,而处在现在的形势,不用汉法就很不合时宜了。

﹣﹣(元)许衡《鲁斋遗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朝廷”指是历史上哪个朝代?材料反映的现象发生在哪一历史事件之后?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该事件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的“靖康耻”是什么意思?在雪耻过程中,1140年,岳飞取得了哪一战的胜利?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元世祖“行汉法”的具体措施和意义。

(4)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个历史时期?该时期我国历史发展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