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丹阳市吕城片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在欧洲历史刚刚进入近代的黎明期,在佛罗伦萨和威尼斯诸城升起的一片灿烂星云,成了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材料中的“灿烂星云”指(  )

A. 理性主义思想 B. 人文主义思想

C.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D. 自由主义思想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共同点是

①体现了人们的创新精神

②为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开辟了道路

③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对世界走向整体起了重要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中提到:“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以英国为例,与其政治制度改变相关的事件是(  )

A. 资产阶级革命    B. 工业革命    C. 宪章运动    D. 殖民扩张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当一个民族必须解除其与另一个民族之间迄今所存在着的政治联系时,就要求他们一定要把哪些迫使他们不得已而独立的原因宣布出来。这一主张应出自

A. 《权利法案》

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人由此辉煌地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政府权力机构,那里国会、总统、最高法院三足鼎立,相互制约。两则材料中确立的政体和原则分别是指

A.一党专政  独立与人权          B.君主立宪制  三权分立原则

C.多党执政  人权与法治          D.民主共和制  王权高于议会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巴黎和会后,一位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感到新秩序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纠缠不清主要是因为( )

A. 加剧了西方国家与苏俄的矛盾

B. 便利了列强共同侵略掠夺中国

C. 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

D. 没有根本上消除列强间的矛盾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英国“光荣革命”后制定了《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后制定了1787年宪法,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些说明

A. 新政权才需要法制建设

B. 民主需要以法制作保障

C. 三国法制建设十分完善

D. 法制建设必定带来民主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在一节历史活动课上,同学们通过比较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总结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如下特点,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①美国和德国的成果突出 ②发明涉及的领域更加广泛 ③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范围

A. 零项    B. 一项    C. 两项    D. 三项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讲时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比从下面解决要好得多。”这表明(   )

A. 农奴没有获得解放    B. 农奴制危机严重

C. 改革没有推动俄国发展    D. 改革是封建性质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材料中“红色帝国倒塌”的根本原因是

A. 戈尔巴乔夫改革

B. 西方的和平演变思想

C. 八一九事件

D. 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科技革命改变了人类和世界,现代化带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工业化的起点,……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的相互联系和依赖日益紧密,全球化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经济全球化开始于                      (     )

A. 工业革命    B. 第二次工业革命    C. 三角贸易    D. 新航路的开辟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罗斯福曾说:“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材料中的这场“战争”(     )

A. 引发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局动荡

B. 刺激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C. 巩固和发展了资本主义制度

D. 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中写道:1917年11月7日,布尔什维克的军队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占领了一些重要地点——火车站、桥梁、银行和政府大厦。关于这一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A. 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尝试

B.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C. 阿芙乐尔号的炮声标志着起义的胜利

D. 把社会主义理论变成了现实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普通老百姓从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口袋里的欧洲"中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体验到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哪一年                     (    )

A. 1967年    B. 1991年    C. 1993年    D. 1999年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题文)习近平在天津考察时曾指出:“民生没有终点,只有新起点。”19世纪60年代,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是(  )

A.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B. 努力发展近代工业

C.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D. 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下图是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数轴,其中1955年格局形成的标志性事件是

 

A. 杜鲁门主义出台

B. 铁幕演说

C. 华约建立

D. 柏林墙倒塌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在苏俄实行某一政策后,农民可以公开售卖他们的产品,零售店和雇工少于20人的小工厂又可以在私营企业主的经营下营业,重工业、银行和矿山仍然保留在政府手中。由此可见

当时苏俄实行的是

A. 自由放任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斯大林模式    D. 绥靖政策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北地终招八国兵,金城坐被联军毁。拳民思想一朝熄,又换奴顔事洋鬼。”诗句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包括(  )

①火烧圆明园

②义和团运动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④《辛丑条约》的签订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困难

“在改革范式上,这是史上第一次输入式改革,意识形态上的破冰难乎其难。而就其经济来说,这又是本民族从千年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惊险一跃’。”这场改革是指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1912年,美国学者百森评论中国某一事件时说:“中国目前的局势正以一种系统、科学的方式向前发展,出现了一种带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他评论的这一事件

A. 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 是共和制度在中国的实践

C. 实现了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D. 高举着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这幅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维新变法运动

B. 五四运动

C. 国民革命运动

D.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下面是东北大学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多次迁移的路线。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它的迁移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1923年在沈阳成立→1931年迁往北平→1937年迁往开封→1938年迁往四川

A. 新文化运动

B. 北伐战争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历史漫画是历史信息直观形象的表达。下图所示是发表于1939年的漫画——《这一槌的滋味如何》。下列对它表达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各种抗日力量配合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B. 正面战场的正规军是日本进攻的唯一目标

C. 日本侵略者从未侵人过中国内地

D.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宣告彻底失败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毛泽东曾打趣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下列不属于三大战役的是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愿所有的人从这张照片上能够理解和体会,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们的国家处在十字路口,处在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定胜败的严峻时刻。我们的党和毛主席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怎样的贡献!”如下图这张照片可以用来研究(  )

A. 毛泽东“进京赶考”,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B. 艰难的较量-----重庆谈判

C. 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

D. 转战陕北,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历史上,大国之间时敌时友,他们的关系变化直接影响了世界政治、经济等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日之战)

材料一:下面三幅图片均为历史上日本与美国涉及舰船的历史事件

(1)图一美国舰队的闯入后,日本民族危机严重,引发了日本历史上的哪次变革?变革前后日本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图二、图三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意味着二战进程发展到怎样的阶段?

(正义之盟)

材料二:(签字国)兹宣告:(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联合国家宣言》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例举两个史实,说明该观点得到了贯彻执行。

(美苏之争)

材料三  二战后,美国和前苏联取代西欧成为主导全球化的核心,但它们之间遏制与反遏制的政治对立,“没有硝烟”的军事抗衡,将世界撕裂为两个新的东西方文明。

——摘编自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垂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将世界撕裂为两个新的东西方文明”的主要措施。其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根据以上近现代大国关系的演变历史,你从中可得出什么认识?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素养一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1)材料一中的图一指的是哪次国际会议?以它为基础,形成了一战后怎样的世界新秩序?图二所示会议决定建立哪一个国际组织?

素养二历史理解,是指将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

材料二: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人权文献……

——林•亨特《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

(2)从内容方面来看,材料二中三个法律文献的相同点是什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三国资产阶级革命体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素养三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

材料三:下表为西欧六国国民生产总值统计表(单位:百万1990年国际元)。

 

1952年

1967年

1975年

1983年

1991年

1999年

1215855

2433880

3213870

3836859

467229

5403597

 

 

(注:六国为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

——(数据采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

(3)写出1952年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原因。概括统计表反映的经济趋势。导致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素养四历史归纳,是指能够对比历史事件的异同点,对相关史实进行分析、总结并运用的能力。

材料四:“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

——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

(4)依据材料四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能够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经济政策或相关历史事件2例。

(5)历史是一门智慧之学,你认为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发展史学素养,提升历史学习的能力。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帮助九年级1班学生完成探究活动。

(科技篇)

三次科技革命比较表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兴起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C

主要标志

A

电的广泛应用

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进入时代

蒸汽时代

B

信息时代

 

 

 

(1)列表归纳相关历史事件,是常用的学习历史的方法。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在答题卡上写出表格中英文字母处的内容。

(经济篇)

材料一

(2)由材料及所学知识,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你如何理解罗斯福所说的“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革命篇)

材料二

(3)材料二中的图一和图二分别标志着哪两场重大革命事件的爆发?

(崛起篇)

材料三

(4)材料三中第十三章可能涉及哪些历史事件?西方的崛起对于我们国家的发展崛起有什么启示?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体西用)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1)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一种什么主张?为此他们兴起了什么运动?目的是什么?

(立宪之梦)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有人认为戊戌变法在政治上是具有君主立宪时目标和理想,在经济上呢,它要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2)由材料二可知,甲午战败极大地唤醒了中国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改革最终失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共和之路)

材料三  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依照材料三中国同盟会纲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哪一年建立了共和体制的“民国”?其胜利果实被谁篡夺?

(思想风暴)

(4)辛亥革命失败后,一些先进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批判封建文化,主张学习西方文化,提出了哪两大口号?

(规律揭示)

(5)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在对西方的学习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规律?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