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甘肃省嘉峪关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在中国近代史上,使举世瞩目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遭到洗劫并焚毁的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     )

A.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 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C. 增开苏州、杭州等为商埠 D.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上工厂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周恩来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     )

A. 辛亥革命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歌谣“国共联手为革命,荡平军阀促统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北伐战争    B. 西安事变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 重庆谈判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1927年,他们缘于对信念的坚守,毅然决然地选择武装反抗的道路,从此,一支英雄的人民军队开始诞生。” 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 五四运动 B. 北伐战争 C. 南昌起义 D. 秋收起义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国民政府实现了全国统一 B. 蒋介石获释并宣布实行全民抗战

C. 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为悼念在战争或其他灾难中的死难者,许多国家都设立了国家公祭日。我国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是因为1937年的这一天(    )

A. 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 B. 日本在南京进行大屠杀

C. 日本发动了七七事变 D. 中国军队与日军血战台儿庄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中华民族经过14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战胜利的原因有 (  

①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全民族抗战

②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③国际社会的支援

④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国共重庆谈判,经过43天的谈判斗争,国民党被迫签订了(     )

A. “双十协定” B. 《停战协定》 C. 《共同纲领》 D. 《国内和平协定》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人民解放战争进入第二年,中共中央根据敌我力量的变化,决定转入战略进攻。揭开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

A. 平津战役 B. 转战陕北 C. 渡江战役 D.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1943年7月,王稼祥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毛泽东思想正式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 中共一大 B. 八七会议 C. 古田会议 D. 中共七大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这种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    )

A. “大跃进”时期 B. “文革”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中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是(     )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解放战争的结束 C. 新中国的成立 D. 西藏和平解放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出现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主要得益于 (     )

A. 民主改革 B. 民族区域自治 C. 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 D. 西部大开发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九二共识”是指 (     )

A. 用和平方式解决两岸问题 B. 一国两制长期不变

C.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 台湾保持高度自治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在1955年的亚非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促进会议圆满成功的方针是(    )

A. 平等互惠 B. 独立自主 C. 一国两制 D. 求同存异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的转折点是(    )

A. 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B.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的重大成就是(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 “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

C.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的完成 D.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是(  

A. 华东军区海军 B. 北海舰队 C. 南海舰队 D. 东海舰队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生纱厂——张謇 B. 京张铁路——侯德榜

C. 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 D. 青蒿素——屠呦呦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探索史。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1人物为代表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统治,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该运动的口号是什么?洋务运动最重要的作用是什么?

(2)图2的人物和梁启超发起的什么事件掀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3)图3人物领导的哪次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这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图4人物在上海创办的哪一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该运动高举哪两面大旗?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第一步……。 英国兵轮鼓浪而来,沿江海入长江。

材料二:“此事件以清王朝战败,并赔款4.5亿两白银为终”。“巨额赔款为前所未有,给广大民众带来沉重的负担。禁止民众任何形式的反帝活动……”

材料三: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做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材料四:这场战争的胜利,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顶住了美国侵略扩张的势头,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相对了稳定的和平环境。

(1)根据材料一回答:“这场战争”指什么战争?

(2)材料二反映的是近代史上哪一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3)根据材料三,中国人民14年抗战开始和取得胜利的标志分别是什么?请举出一例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取得胜利的战役

(4)材料四是对哪次战争的评价?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中国共产党自从诞生之日起,她就领航中国,谱写了一曲曲惊世篇章。党的一个又一个重要会议,作为奋斗的证言和前进的里程碑,引领我们一步步走向未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这样,无产阶级先锋队的组织——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材料二:这次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材料三:2018 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做了重要讲话:“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必将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

材料四:“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1)材料一指的是哪次会议?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材料二指的是长征途中召开的哪次会议?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中“1978年12月18日,必将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是指在这一天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哪次重要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做出了什么历史性决策?

(4)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哪次会议?

 

详细信息
24. 难度:困难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请回答:

(1)毛泽东为实现救国梦,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2)中华民族实现了民族独立,一个新的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指什么事件?

(3)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民终于实现了多少年以来梦寐以求的“土地梦”,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分别指哪两个历史事件?

(4)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得益于我国政府的哪一举措?

(5)20世纪70年代末,为实现富国梦,我国在农村实行的创造性举措是什么?

(6)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梦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得益于哪一伟大构想?

(7)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指什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