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调研测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三次全国性的大统一(秦、隋、元),其中,完成隋朝统一的人物是

A. 武则天            B. 隋文帝

C. 唐太宗             D.唐玄宗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题文)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    B. 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C. 创设了科举制度    D. 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

A. 加强中央集权 B. 社会经济发展 C. 开通京杭大运河 D. 实现国家统一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被唐太宗誉为“一面镜子”的著名谏臣是(  )

A. 魏征 B. 杜如晦 C. 房玄龄 D. 姚崇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从下图的图表中分析出与下列哪些事例无关(  )

 

A. 隋文帝的励精图治

B. 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C. 武则天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D. 唐玄宗时,进入鼎盛时期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讲到:“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是指

A. 三公九卿制

B. 科举制

C. 三省六部制

D. 内阁制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形容的是哪个皇帝的统治( )

A. 唐太宗    B. 唐高宗    C. 唐玄宗    D. 武则天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杜甫的诗《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它描绘了什么时期历史景象。(    

A.唐太宗时期                 B.武则天时期

C.唐玄宗前期                 D.唐玄宗后期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题文)“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这一现象与下列哪项制度的推行有关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科举制    D. 郡县制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被西藏人民亲切称为“阿姐甲沙”(意为汉族阿姐)的人是(     )

A. 昭君姑娘 B. 文成公主

C. 则天皇帝 D. 金城公主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西游记》的故事家喻户晓,它以玄奘西游为原型,用神话的方式描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历程。玄奘历尽艰辛去的西天

A、天竺        B、大食         C、新罗         D、波斯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七年级3班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A.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 中华文明的起源

C. 统一国家的建立 D.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唐朝时,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勾画庐山瀑布壮丽图景的诗人是被人们称为“诗仙”的(     )

A. 李白 B. 白居易 C. 柳宗元 D. 韩愈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

①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

②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③中央权力衰微,节度使权势加大

④中央权力加强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有

①皇帝荒废朝政

②节度使权力膨胀

③杨贵妃得宠

④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A. ①②④

B. ②①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银帆未落干戈起,悯帐龙舟更不回。”

——胡曾《咏史诗·汴水》

材料二:“尽道随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请回答:

(1)简要说明胡曾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看法。

(2)说一说皮日休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

(3)你同意上述哪位作者的观点?为什么?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绢一匹易米一斗,至四年,米斗四五钱,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被野,人行数千里不赍(jT,借)粮,民物蕃息,四夷降附者百二十万人。……号称太平。

——《新唐书食货志》

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编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夫。

——杜甫《忆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唐朝的哪两个盛世时期?根据所学知识说说形成这两个盛世的共同原因是有哪些。

材料三  《步華图》(唐代画家阎立本的名画)

(2)材料三中的《步辇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对汉藏两族关系起到了什么作用?

(3)通过上述对唐朝历史的探究,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有利于治理国家的经验?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玄奘,在贞观年间冒着生命危险西行学经求法,孤征沙漠,独步雪山历时17年,独行五万里……在天竺期间,他极力宣扬我国文化……

材料二: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玄奘西游的目的是什么?

(2)他所写的重要历史和佛学典籍是什么?这本书有什么影响?

(3)结合材料二思考,指出玄奘西游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提示:可从当时的政治局面、社会经济、外交政策以及对外交通等方面考虑)

(4)玄奘作为我国杰出的外交使者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