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岸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由此可见,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 A. 闭关锁国 B. 休养生息 C. 轻徭薄赋 D. 重文轻武
|
2. 难度:简单 | |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 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 B. 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C. 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
3. 难度:中等 | |||||||||||||
观察下表,导致表中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
A. 通商口岸的开放 B. 小农经济的破产 C. 纺织工业的发展 D. 协定关税的影响
|
4. 难度:中等 | |
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最主要是指( ) A. 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B. 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C. 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D. 提出“修约”,扩大市场
|
5. 难度:简单 | |
1841年,林则徐在退职返乡时曾预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史实能够证明他的预见正确的是 A. 火烧圆明园 B. 占领香港岛 C. 割占台湾 D. 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
6. 难度:困难 | |
1844年,洪秀全在《原道醒世训》中说:“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1853年,定都天京之后,他又颁布法令称:“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对这一变化的理解( ) ①随着地位的变化,洪秀全难以抵制封建思想的侵蚀 ②太平天国政权已不能代表广大农民的利益和要求 A. ①②都正确 B. ①②都不正确 C. ①不正确②正确 D. ①正确②不正确
|
7. 难度:困难 | |
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指太平天国( ) A. 缺乏科学理论 B. 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C. 不能充分依靠人民 D. 没有彻底革命精神
|
8. 难度:中等 | |
在l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的近代化探索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亡图存运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你知道“自我疗伤”和“温药慢治”分别指什么事件吗? ( ) A. 洋务运动 新文化运动 B. 戊戌变法 新文化运动 C.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
9. 难度:中等 | |
汪林茂在《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据此可见( ) A. 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B. 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 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10. 难度:简单 | |
李鸿章曾经伤感地反省:“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他是对下列那次战争中国的战败有感而发的(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甲午中日战争
|
11. 难度:中等 | |
老王一家人在1890年为了谋生到重庆做生意,8年后他们会遇到下列哪种情况( ) A. 老大听人议论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的事情 B. 老王在《申报》上看到太平军痛打华尔的一则消息 C. 老二从西部回来告诉家人某国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D. 老三在一家日本工厂打工
|
12. 难度:简单 | |
近代以来,腐败的清政府多次被西方列强“惩罚”。观察漫画《“惩罚”中国》,此次中国被“惩罚”导致了( ) A. 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 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C.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 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
13. 难度:中等 | |
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汉人在聊天。张老木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李老金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老德说:“我家现住在东交民巷。”赵老刚说:“我在总理衙门当过差。”他们中肯定有一个人在说谎。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说谎人是( ) A. 王老德 B. 李老金 C. 张老木 D. 赵老刚
|
14. 难度:中等 | |
“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申誓戒,除旧布新,与民更始。”此材料最有可能来自( ) A. 康有为的上书 B. 曾国藩的奏折 C. 张之洞的文稿 D. 陈独秀的文章
|
15.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 A. 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 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 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 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
|
16. 难度:中等 | |
习近平说:“无论是从社会改良主义者转变为坚定的民主主义者,还是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都体现了他敢于突破局限、不断自我革新的可贵精神。”材料中的“他”是( ) A. 梁启超 B. 孙中山 C. 陈独秀 D. 蒋介石
|
17. 难度:中等 | |
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内容摘录:“新知事(县长)于昨日初夜入城,今朝接茶视事(上任)后,即诣各庙拈香行跪礼拜礼,仍是旧官僚之行为也……(新知事)由庚子、辛丑并科举人出身,非新派一流人,可望其布泽于民也。”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 A. 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B.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C. 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D. 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
|
18. 难度:简单 | |
“1903——1908年全国注册的新工业公司有265家,平均每年约44家。1912——1921年注册的公司有794家,平均每年约80家。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商业公司,1914年有169家,1915年增至206家。”上述数据说明了辛亥革命( ) A. 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 结束了封建帝制 C. 带来了社会习俗的变化 D.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19. 难度:中等 | |
林伯渠说:“对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段话旨在强调 A. 辛亥革命意义重大 B. 广大民众尚未觉悟 C. 革命时机不够成熟 D. 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
20. 难度:困难 | |
“当革命派效法孟德斯鸠(提倡分权与制衡)和卢梭(提出让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的理想被军阀统治的现实撕成碎片后,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人们开始楔入到心理层面。”这句话揭示了( ) A. 革命派主张“实业救国” B.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 C. 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 D. 国民革命运动具有群众基础
|
21. 难度:中等 | |
随着网络的逐步普及,我们可通过上网获得信息,传统的报刊被冷落,但千百年来,报刊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关于下图中报刊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是中国同盟会机关报,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 B. ②是1872年在上海创刊,刊载新闻、评论等 C. ③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狂人日记》在此刊物上发表 D. ④开始宣传“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
|
22. 难度:简单 | |
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历时三年取得重大成果,确认在当年大东沟海战战场发现的沉船为清北洋水师致远舰,被评为“2015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以下考古发掘信息中,可作为判断该沉船就是当年“致远”舰的最直接证据是 A. 长60多米、宽9—10米的舰体残骸 B. 舰体上留有繁体“致远”字样的瓷器碎片 C. 舰体上的多处火烧及爆炸痕迹 D. 抛撒在舰体周边的钢板、木板、锅炉残片
|
23. 难度:简单 | |
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短了其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为了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 ) A. 戊戌变法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北伐战争
|
24. 难度:简单 | ||||||||||||||||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推论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 A B. B C. C D. D
|
25. 难度:简单 | |
沈从文曾让儿子读胡适的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儿子没看完便说:“这种诗像小孩写的!”沈从文说:“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东西已经很了不得。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我也不会写小说。”这个故事与新文化运动内容联系最紧密的是( ) A.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D.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
26.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府对陛下(英王)官员与臣民已经犯下突然而残酷的战争罪行,用最近这样的方式强迫缴出英国人的财产(鸦片)就是一种侵略,这在原则上是如此的危险,在实行上又如此的不能忍受,所以,为每一件损失要求完全的赔偿,已成为文明的高尚义务了。 ——1839年《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致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的机密件》 材料二 1894年《申报》写到: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我正宜乘机惩戒日本,规覆琉球,乃可一劳永逸。 材料三 世间无物抵春秋,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有感》(1896年春) 材料四 在2014年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问:“中方如何看待中日关系的未来?”中国外交发言人表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120年前的中国,我们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捍卫自己的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 (1)材料一这段文字是当时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原因的说辞,你认为他说的对不对,为什么? (2)据材料二回答,当时中国人对日本是什么态度?清政府最终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4)你认为材料四中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我们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捍卫自己的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今天,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怎样做才能最好地体现爱国主义精神?
|
27. 难度:中等 | |
“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体西用)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立宪之梦)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有人认为戊戌变法在政治上是具有君主立宪制的目标和理想,在经济上又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共和之路) 材料三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思想风暴) 材料四 观点一: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口号“打倒孔家店”,是反封建的需要。 观点二: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不能全盘否定,泼洗澡水时不应把孩子一起泼掉。 (1)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什么主张?李鸿章所搞的洋务运动有人认为是成功的,有人认为是失败的,你的观点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2)由材料二可知,甲午战败极大地唤醒了中国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改革最终失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为什么主张进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 (4)阅读材料四中的两种观点,根据所学知识,你有什么看法 (5)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在对西方的学习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规律?
|